•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研究述評

      2017-03-12 11:43:40張明輝尹寶玉
      關鍵詞:詞類現(xiàn)代漢語語法

      張明輝,尹寶玉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1)

      【語言學研究】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研究述評

      張明輝,尹寶玉

      (遼寧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1)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是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許多學者針對漢語有沒有詞類、劃分詞類的標準等理論問題提出過自己的獨到見解,推動了語法理論和分析方法的進步。對現(xiàn)代漢語詞類問題研究中的若干觀點加以梳理,發(fā)現(xiàn)最為核心和關鍵的理論問題在于詞類劃分的標準問題,通過對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研究的主要階段進行綜合梳理,可以歸納總結出詞類劃分標準的主要代表性觀點以及詞類劃分標準的歷時發(fā)展和前沿成果,為詞類問題盡微薄之力。

      詞類;理論;標準;述評

      近百年來,現(xiàn)代漢語詞類研究成果卓著,特別是其中的理論問題,一直是語法學者關注和爭論的焦點。在所有理論問題中,詞類劃分標準問題是研究的焦點和核心問題。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很多學者對詞類劃分的標準提出新觀點,形成新認識。本文將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研究的相關成果進行整理與綜述,從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前沿成果及存在問題幾方面來論述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

      一、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研究的主要階段

      從“詞類”這個術語出現(xiàn)開始,關于“詞類的劃分標準到底是什么”這個理論問題就一直貫徹詞類問題研究的始終。在語法發(fā)展的不同階段,詞類劃分標準也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及研究結論,各家都為自己的觀點著書立說,出現(xiàn)了大量的異彩紛呈的研究成果,推動了詞類問題研究。

      (一)初期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

      初期現(xiàn)代漢語指的是新中國成立以前的現(xiàn)代漢語,漢語語法學處于草創(chuàng)時期,漢語詞類的研究也同樣處在起步階段,這一時期的詞類研究大致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文言詞類的研究,代表著作是《馬氏文通》;另一方面是對白話文詞類的研究,代表著作是《新著國語文法》。無論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大家關于詞類劃分標準問題主要有兩種代表性觀點:一是意義標準。以意義標準劃分詞類在我國語法學界曾產(chǎn)生過很大的影響作用。這一標準的提出最早要追溯到馬建忠的《馬氏文通》,“義不同而其類亦別焉,字類亦其義耳。”黎錦熙的《新著國語文法》在談到劃分詞類的標準問題時同意按照意義標準,王力和呂叔湘也同意按照意義標準劃分詞類。馬建忠、王力和呂叔湘都強調“意義”,特別是詞匯意義這個標準。在這一觀點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王力《中國語法理論》《中國現(xiàn)代語法》,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二是依句辨品標準,以馬建忠和黎錦熙為代表。黎錦熙在《新著國語文法》指出:“國語的詞類在詞的本身上無從分別;必須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職務,才能認定這一個詞是屬于何種詞類?!币簿褪恰耙谰浔嫫?,離句無品。”

      (二)中期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

      中期現(xiàn)代漢語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的現(xiàn)代漢語,這一時期詞類劃分的標準主要是形態(tài)標準,主要有狹義形態(tài)和廣義形態(tài)兩種。陸宗達和俞敏認為狹義形態(tài)才是劃分詞類的標準,他們二人認為漢語有形態(tài),可以進行分類,而且認為這種形態(tài)是狹義形態(tài),也就是根據(jù)詞頭、詞尾或者重疊形式來劃分詞類。然而方光燾卻認為劃分詞類應該用廣義形態(tài)標準劃分,因為他認為這樣符合漢語的特點,可以類推。張斌也同意劃分詞類應該按照形態(tài)標準。

      (三)新時期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

      新時期指的是改革開放至今的現(xiàn)代漢語。朱德熙在談到詞類的劃分標準時認為:“不能依據(jù)形態(tài),只能根據(jù)詞的語法功能。一個詞的語法功能指的是這個詞在句法結構里所能占據(jù)的語法位置。”朱先生采用的是“分布”標準,這一標準成為80年代至今的主流觀點。陸儉明繼續(xù)了這一觀點,認為:“語法功能是劃分詞類的標準,是最本質的東西?!?0世紀詞類劃分標準的代表觀點主要有兩種:一是以郭銳為代表的基于計算語言學的功能標準劃分詞類;二是以袁毓林為代表的基于認知語言學的功能標準劃分詞類。

      進入新世紀以后,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研究視野和研究方法更加開闊。2000年以來,出版的著作有:郭銳《現(xiàn)代漢語詞類研究》,馬彪《詞類問題探索》,邢福義《詞類辯難(修訂本)》,徐艷華《漢語實詞語法功能考察及詞類體系構建》,袁毓林《漢語詞類的認知研究和模糊劃分》等等,可見成果十分豐富。

      二、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研究的主要內容

      通過對文獻的梳理,我們知道近百年來前人對詞類問題的研究成果豐厚,但鑒于詞類問題的特殊性,其研究對象和范圍相當集中,本文主要梳理了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的相關成果。漢語詞類的劃分標準問題是詞類分析研究的永恒話題之一,很多研究與之相關。許多學者都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他們對詞類劃分標準的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意義標準

      由于受傳統(tǒng)語法理論的影響,有些學者認為可以根據(jù)詞的意義來劃分漢語的詞類。意義標準就是根據(jù)意義或者概念來劃分詞類的標準,這一標準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極大的影響。

      意義標準的源頭是馬建忠的《馬氏文通》,其中“義不同而其類亦別焉,字類亦其義耳”[1]。黎錦熙先生的《新著國語文法》也認為“就語詞在言語的組織上所表示的各種概念,分為若干種類,叫做‘詞類’?!?呂叔湘、王力早期的著作全都用意義標準來劃分詞類,王力在《中國語法理論》中說:“至于中國的詞呢,它們完全沒有詞類的標記,正好讓咱們純然從概念的范疇分類,不受形式的約束?!蓖趿υ凇稘h語語法綱要》中說:“詞的分類,差不多完全只能憑著意義來分。”呂叔湘在《語法學習》中說:“中國話里的詞沒有詞形變化;劃分詞類主要地憑詞的意義和詞與詞之間的關系?!北M管都叫作意義標準,但是仍存在差異。馬建忠的“意義”標準,主要是抽象的意義,和我們所說的語法意義較為接近,王力的“意義”標準屬于詞匯意義。呂先生的“意義”標準并不是單一的,而是綜合前二者的觀點,既包括詞匯意義,也包括語法意義。21世紀以來,也有一些學者持意義標準。石定栩在《漢語詞類劃分的若干問題》中建議劃分詞類要依據(jù)意義標準。其實意義標準在我國語法學界產(chǎn)生的影響是值得肯定的,可是單單以“意義”作為劃分詞類的標準,其缺陷也是十分明顯的。因為漢語詞匯系統(tǒng)數(shù)量十分龐大,而且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又很多,這樣就會使詞類劃分更有難度。

      (二)形態(tài)標準

      漢語語法學界的形態(tài)標準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狹義形態(tài),一種是廣義形態(tài)。

      1.狹義形態(tài)標準

      所謂狹義形態(tài)標準指的是依據(jù)詞頭、詞尾和詞的重疊形式來劃分詞類的標準[2]。這一標準是印歐語詞類劃分的主要標準,我國有些學者受其影響,認為必須以狹義形態(tài)作為劃分詞類的唯一標準。持這種觀點的有陸宗達、俞敏,他們都認為劃分詞類應該用狹義形態(tài)標準。

      2.廣義形態(tài)標準

      廣義形態(tài)標準是受結構主義語法理論影響的結果。文煉、胡附在《談詞的分類》中提出了廣義形態(tài)和狹義形態(tài),從而使劃分標準的爭論從狹義形態(tài)轉到了廣義形態(tài)。支持這一標準的代表有方光燾、胡裕樹、張斌。胡裕樹對廣義形態(tài)標準評價較高,他認為“四十年來的實踐證明:廣義形態(tài)說是漢語劃分詞類最概括、最完善的標準”,“沒有它的提出,很難想象我國漢語語法研究能有今天的進展”[3]。另一位持廣義形態(tài)論的學者是張斌,他認為“如果著眼于形態(tài),把形態(tài)歸納起來,給各類詞定出一個界限,不只有它的實用價值,就是懸而未決的詞類的區(qū)分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了?!盵4]張斌所說的“廣義形態(tài)”包括“狹義形態(tài)”,他認為這兩者之間是一種包含關系。

      (三)句法功能標準

      目前漢語語法學界劃分詞類一般是采用功能標準,也就是依據(jù)詞的句法功能來劃分詞類,句法功能一般指的是詞充當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詞與詞之間的組合能力。陳望道是最先清楚明確地提出按照功能標準劃分詞類的學者,在他的《文法簡論》中全面論述了他的觀點。

      1. 80年代的功能標準

      到了80年代,以詞的功能作為詞的分類標準已經(jīng)成為詞類劃分標準的主流。80年代的功能標準可以總結為詞的句法分布,以朱德熙和陸儉明的詞類理論為代表。朱德熙先生在《語法講義》中說:“漢語不像印歐語那樣有豐富的形態(tài)。因為在給漢語的詞語分類不能根據(jù)形態(tài),只能根據(jù)詞的語法功能。”[5]朱德熙先生在他的《語法答問》中說:“一個詞的語法功能指它所以占據(jù)的語法位置的總和。要是用現(xiàn)代語言學的術語來說,就是指詞的(語法)分布。”[6]陸儉明先生認為劃分詞類應該按照句法功能標準,并且認為語法功能是最本質的東西。胡裕樹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一書中就明確的指出:“語法上區(qū)分詞類的目的是為了指明詞的外部結構關系,說明語言的組織規(guī)律,因此,分類的基本根據(jù)是詞的語法功能?!盵7]大部分學者同意詞的語法功能主要體現(xiàn)為詞的分布特點,詞類的劃分標準就是詞的句法分布,這也是80年代至今詞類劃分標準的主流觀點。

      2. 21世紀的功能標準

      新世紀以來,隨著語言學理論的發(fā)展和研究方法的創(chuàng)新,一些學者在繼承80年代詞類觀的基礎上,運用了新的理論和方法對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進行了科學且系統(tǒng)的研究,成果十分引人注目。總體來說,因研究思路、理論和方法的不同,這一時期的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的研究成果主體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基于大型語料庫的詞類分布統(tǒng)計分析,對詞類的全部分布位置和組成位置進行大數(shù)據(jù)分析,從而進行詞類劃分。跟80年代詞類劃分的具體操作方法相比,這一方法更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徐艷華贊成“用句法結構作為名詞歸類的測試環(huán)境,主張按照詞的句法分布,根據(jù)其充當句法成分的功能來對名詞進行分類,語法功能完全相同既為一組?!盵8]《基于語料庫的基本名詞短語研究》《基于大規(guī)模語料庫的名詞再分類研究》就是其相關研究成果。郭銳也持有這類觀點,他在《現(xiàn)代漢語詞類研究》中運用了龐大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并且使用計算相容度的方法來確定詞類,詳細地闡述了他的詞類觀,他認為功能的不同是語法性質的不同,內部表述功能是詞類的本質,詞類劃分標準為功能標準。

      二是基于家族相似性的功能標準。主要以袁毓林先生為代表,他在詞類的本質問題上堅持分布觀,在具體劃分詞類的標準問題上提出原型范疇理論,他認為詞類是一種原型范疇,而不是特征范疇,這樣就可以通過分布的相似性來劃分詞類。袁先生的相關研究成果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漢語詞類劃分手冊》和《漢語詞類的認知研究和模糊劃分》上。

      三、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研究的前沿成果

      隨著研究的深入,許多學者在一定理論的基礎上,采用新方法對漢語詞類進行劃分,取得了嶄新的研究成果。

      (一)計算功能相容度的方法

      郭銳對現(xiàn)代漢語中4萬多個詞進行了考察分析的基礎上,率先采用了這種研究方法,提出了劃分詞類的新標準。他認為“詞類從本質上說不是分布類,因而試圖通過尋找對內有普遍性,對外有排他性的分布特征來劃分漢語詞類的做法難以成功?!盵9]郭銳先生把詞類的劃分依據(jù)和劃分標準分開來區(qū)分,他認為詞類劃分的依據(jù)是表述功能,詞類劃分的標準是分布。詞的表述功能是難以直觀來衡量的,郭銳就采用了計算相容度的辦法,來給詞進行歸類,可是實際上郭銳在劃分詞類體系時仍然采用了語法功能的標準。

      (二)計算隸屬度的方法

      袁毓林認為“詞類是一種原型范疇,是人們根據(jù)詞與詞之間在分布上的家族相似性而聚集成類的”[10]。他認為詞類的本質應該是語法功能,所以劃分詞類只能根據(jù)詞的分布特點,但是這種分布是根據(jù)相似性來進行詞類劃分的,而且從屬于同一個詞類的詞有典型成員與非典型成員的差別的。袁毓林通過建立公理系統(tǒng)來為個別詞類的典型成員設立嚴格的區(qū)別性分布框架,并且進一步用模糊數(shù)學的辦法來為個別詞類的非典型成員進行隸屬度區(qū)分,而且參考了心理學上的心理測量量表(scale),建立詞類模糊劃分的隸屬度量表,基本上發(fā)展出了一套形式化程度高、又富有彈性的、適合于漢語詞類劃分的分析體系和操作方法。

      四、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研究的主要成就及尚存問題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問題研究歷經(jīng)百年的歷史,研究成果十分豐富,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也存在著不足與問題,本文歸納整理了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研究中的主要成就以及尚存問題。

      (一)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研究的主要成就

      縱觀漢語詞類研究的整個發(fā)展歷史,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研究大致有以下三點主要成就:

      1.句法功能標準取得一致性

      研究初期,曾經(jīng)有許多學者想要通過一條標準來給漢語詞類作一個非常明確徹底的劃分,這一個標準或者是意義標準或者是形態(tài)標準或者是句法功能標準,這種想法固然是值得肯定的,因為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交叉混亂的情況,但是事實上卻是無法辦到的,因為不符合語言的客觀實際,特別是漢語的自身特點。于是很多學者只好深入探究,對詞類劃分標準一直在堅持不懈的研究,最終發(fā)展到了現(xiàn)今大家都普遍認同的標準,也就是句法功能標準,同時也找到了其他的輔助性手段,這樣就使劃分詞類的能力大大增強,問題也解決得令人滿意。現(xiàn)在句法功能標準是被人們所認同的,詞類劃分標準取得了一致性。

      2.劃分標準理論具有先進性

      隨著詞類劃分問題研究的深入,研究角度的不斷增加,詞類研究出現(xiàn)了角度多樣化的趨勢,有從中外對比角度出發(fā)的,也有根據(jù)漢語自身特點為依據(jù)來開展研究的,還有直接從西方引進先進語言學理論的,尤其是最近幾年,郭銳、袁毓林以及沈家煊等許多學者,成了漢語語法學界的新鮮血液,為廣大研究者提供了新模式。計算機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都是語言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情況,從邏輯、心理等角度來研究現(xiàn)代漢語,使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理論更具有先進性。

      3. 劃分標準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問題的研究現(xiàn)在已經(jīng)和許多學科相結合,比如計算機學、邏輯學、認知心理學等,因此詞類劃分標準的方法也變得多樣化,具有可操作性。與語言學相關聯(lián)的交叉學科也常常采用實驗的手段對一些語言學問題進行實證研究,例如兒童語言學、心理語言學和神經(jīng)語言學等。其中語言學詞類問題的研究已經(jīng)在行為感知、神經(jīng)心理、腦電和腦成像等領域廣泛地展開。這些方法為詞類的劃分研究提供了嶄新的視角,有助于漢語詞類劃分問題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研究存在的問題

      現(xiàn)代漢語詞類劃分標準問題的研究經(jīng)歷了許久,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仍然有可以進一步研究的地方。例如:第一,如何把握好句法功能的標準,詞類的分類目的和分類標準問題還缺少共識;第二,在漢語中,有些詞語法功能很特別,難以按照詞類劃分的標準來確定屬于什么詞類,如“開”“見方”等,而且還有例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最后,按照漢語詞類劃分的標準,計算機還沒有辦法很好地適應一些小類的劃分,特別是動詞的再分類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得到解決。這些問題仍然沒有達成統(tǒng)一的認識,本人認為繼續(xù)分析研究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1]馬建忠.馬氏文通[M].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3.

      [2]張海濤.不同理論指導下的漢語詞類劃分標準[J].語言與翻譯,2007(4):27-31.

      [3]文煉,胡附.談詞的分類[J].中國語文,1954(2).

      [4]吳曉芳. 張斌的功能觀和漢語詞類劃分標準理論的研究進程[J]. 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12(2):64-72.

      [5]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2:37.

      [6]朱德熙.語法答問[M].北京: 商務印書館,1985:14-17.

      [7]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8]陳淑梅,解海江.語海新珠[M]∥慶祝張志毅先生科學研究和辭書工作50年論集.北京: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14:172.

      [9]郭銳.現(xiàn)代漢語詞類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69.

      [10]袁毓林.詞類范疇的家族相似性[J].中國社會科學,1995(1):154-170.

      (責任編輯:王 芳)

      Research on Speech Part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Modern Chinese: A Review

      ZHANG Ming-hui, YIN Bao-yu

      (School of Literature,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1, China)

      The speech part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modern Chinese is a hot spot and there have been insightful views on whether there is part of speech and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is the key issue in the study on the parts of speech of modern Chinese. In this paper, the representative views and the update achievements on the issue is summarized.

      part of speech; theory; standard; review

      10.14168/j.issn.1672-8572.2017.02.15

      2016-12-10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L16BYY020)

      張明輝(1979—),女,遼寧鐵嶺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漢語語法學。

      H042

      A

      1672-8572(2017)02-0087-05

      猜你喜歡
      詞類現(xiàn)代漢語語法
      “楞”“愣”關系及“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地位
      用詞類活用法擴充詞匯量
      基于語料庫“隱秘”的詞類標注初步探究
      跟蹤導練(二)4
      KEYS
      從成語中學習詞類活用
      Keys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Book 5 Unit 1~Unit 3語法鞏固練習
      基于“字本位”理論再談漢語詞類問題
      芜湖市| 沂南县| 澜沧| 秀山| 佛山市| 古蔺县| 闸北区| 普陀区| 公安县| 临海市| 贡山| 南郑县| 万安县| 历史| 九龙县| 莱西市| 连江县| 栾川县| 安丘市| 包头市| 玉山县| 天柱县| 延边| 特克斯县| 盱眙县| 诸城市| 咸宁市| 蒙山县| 墨玉县| 阳城县| 大冶市| 那曲县| 安仁县| 新丰县| 贵溪市| 铜川市| 体育| 叶城县| 松江区| 凤凰县| 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