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東
將于3月15日舉行的荷蘭議會選舉是本年度歐盟成員國舉行的幾大選舉之一,其結果不僅關乎荷蘭國內政治,還可能對5月的法國和9月的德國選舉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進而影響歐盟一體化的總進程。
此次荷蘭大選面臨著激進民粹主義勢力的挑戰(zhàn)。在過去兩年中,荷蘭自由黨(PVV)及其黨首維爾德斯的支持率大多數(shù)時候占據(jù)了各項民調的榜首,領先于現(xiàn)任首相馬克·呂特帶領的執(zhí)政黨,中右翼人民自由和民主黨(VVD)。而維爾德斯領導的自由黨與法國的勒龐類似,以反移民、反歐盟而著稱。他宣稱力圖“再次將荷蘭變回成我們的荷蘭”,提出關閉清真寺和禁止可蘭經;廢除歐元,恢復荷蘭邊界控制。
由于過去兩年,在難民危機持續(xù)發(fā)酵、反歐情緒彌漫、歐洲民粹主義蔓延的大背景下,自由黨的支持率步步攀升,令不少人擔心維爾德斯會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獲勝。
此種擔憂不無道理,不過筆者認為,自由黨距離執(zhí)政還有不可逾越的障礙。一是,跟此前大選臨近必然式微的慣性類似,自由黨近兩周的支持率呈下降趨勢。二是,即使自由黨在3月15日的投票中成功贏得最多席位成為議會最大黨,也仍然無法進入政府。據(jù)現(xiàn)有情況來看,荷蘭參加議會競選的所有黨派中無一能夠獲得76席以單獨組閣,因此聯(lián)合執(zhí)政實屬必然。但到目前為止,其他主流政黨均表示不會跟自由黨合作。極有可能的結局是,自由黨手握最多席位,但仍然坐在反對黨的位置。
然而,這并不影響自由黨對荷蘭乃至歐盟政治繼續(xù)發(fā)揮影響。首先,對于荷蘭國內政治來說,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警示。前者雖未曾進入政府,但已經對主流政治產生影響。尤其是右翼的主流政黨因為時刻感受到來自激進右翼的威脅,因此在諸多政策上被迫右移。比如,馬克·呂特政府在近期宣布了禁止佩戴頭巾的提議,在數(shù)家大報紙刊發(fā)要求移民要么“正常表現(xiàn)”要么離開的通告。這跟法國、德國的情況不無相似。
其次,荷蘭自由黨的獲勝會對法國、德國、意大利等國的民粹政黨起到激勵作用。目前,法國的選情正處于撲朔迷離的階段,此前一直被看好的候選人菲永已經因“空餉門”丑聞而元氣大傷;獨立候選人馬克龍的支持率近來節(jié)節(jié)攀升,但瑪麗·勒龐的勢力不容小覷。轉眼到德國,9月的大選被認為德國選擇黨鮮有機會獲勝。但正如上文所說,右翼民粹主義政黨的持續(xù)“進攻”已經導致其他主流政黨持續(xù)右移,采納更加右傾的政策,也算是一種巨大的成功。
最后,歐盟在此刻正眼巴巴地望著荷蘭、法國和德國的選舉,急切希望看到親歐力量能夠成功阻截右翼民粹主義勢力。即便歐盟整體在短時間內阻斷民粹主義勢力,后者正在主導社會關注的議題。比如,如今關于布魯塞爾返還成員國部分權力的討論此起彼伏,其中彌漫著濃重的民粹主義氣息。
筆者認為,阻止民粹主義政黨上臺只能說是權宜之計,并不能解決歐盟及各成員國內面臨的根源性問題。面對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導致的貧富差距加大、福利國家的衰落導致的不安全感,制度改革才是歐盟及各成員國所面臨的真正問題。▲
(作者是四川大學歐洲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