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雷、顧建軍在《教育研究與實驗》2016年第5期中撰文,剖析了技術知識的由來,探析了知識的默會維度,繼而分析了技術知識的默會維度及其意義。
技術知識的由來:技術知識何以成為知識?作者從兩個方面進行了剖析。首先,什么是知識?知識是人們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所獲得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關于知識的知識同樣遵循歷史實踐的規(guī)律,由于受不同時期社會發(fā)展的各種因素的影響,人們對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也在不斷發(fā)展與深化,自古至今這些認識和理解存在于人們關于知識的認識與經驗中。其次,考問技術知識的存在。傳統認識觀認為科學是理性的、原生的,而技術是經驗的、派生的,實證主義的開始使得技術的原則開始支配了自然的科學。技術過程及其活動的產生機制,或者說技術本身的規(guī)律性等問題逐漸走進研究者的視野??傊夹g知識與科學知識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有著各自的發(fā)生源。
知識的默會維度:從傳統認識論到默會認識論。傳統認識論時期客觀主義與邏輯實證主義盛行,以客觀主義認識論為主體,不僅固守主體和客體的絕對分離,還具有明顯的表征特點。默會認識論是對傳統認識論的批判和超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的創(chuàng)立對經典力學提出了質疑與挑戰(zhàn),客觀認識論堅守的自在獨立性逐漸轉化為與主體相關的依存性。波普爾、庫恩、哈貝馬斯等先后對客觀主義認識論進行了批判,證明默會維度正是技術知識的主要特征維度,默會認識論帶來對默會知識的揭示。
默會維度:技術知識分類的新視角。作者從默會認識論分析技術知識,發(fā)現技術知識與默會知識水乳交融。從知識的顯性與默會特性分類出發(fā),技術知識可分為顯性技術知識和默會技術知識,顯性技術知識包括視聽資料、錄像、圖像、文件、圖樣、數據和元數據,默會技術知識包括操作經驗或操作技能。技術知識的默會維度更能突出技術作為知識的特性,通過適當的方式,默會知識可以被感知和習得。這個結論對于技術知識習得的指導意義在于:第一,技能和鑒別力是默會知識的典型,在培養(yǎng)技能和鑒別力方面,具體范例比一般規(guī)則更為重要;第二,默會知識有一定的具身性維度;第三,默會知識的輔助意識和焦點意識的關系,反應了心理學上的格式塔原理,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