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一介
我非常喜歡紀德的小說《窄門》。“窄門”是從《圣經》中的一句話引申來的:“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到的人也少?!惫适抡f的是兩個極富宗教熱情的青年杰羅姆和阿莉莎相愛,他們在情書中相互勉勵,希望離上帝更近。阿莉莎在與杰羅姆柏拉圖式的愛情交往中,她那帶著神秘主義色彩的信仰不斷發(fā)展,最終相信通向天國的窄門確如《圣經》所說不能容二人同時通過,認為自己愛上帝更甚于愛杰羅姆,并且相信杰羅姆也是如此。然而杰羅姆并非像阿莉莎所想的那樣。我看《窄門》這本書的英譯本,也看卞之琳翻譯的《窄門》,其中杰羅姆和阿莉莎最后一次見面的情景常常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而對這部分文字我特別喜愛,常常翻出來,反復讀它。
門已經鎖上了,但里面的門閂并沒有插牢,一推就開。我用肩胛輕輕將門頂開,正要往里闖……就在這時,我聽到一陣腳步聲,連忙跑到墻的拐角處躲了起來。
雖然我并沒有看清楚從花園里出來的是誰,但憑著聲音和感覺,我知道這是阿莉莎。她向前走了兩步,輕聲喚道:“是你嗎?杰羅姆……”
我激動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仿佛心臟都停止跳動了。她見沒有動靜,便大聲重復一句:“杰羅姆,是你嗎?”
聽著她那情真意切的呼喚,我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了,一下子便跪倒在地上。她見我沒作聲,便向前走了幾步,繞過墻的拐角,向我走來。我突然感到她就在我面前——我用手捂著臉,不敢馬上看她,過了好一陣才將她那柔弱的手捧起來狂吻。她俯下身來對我說:“你干嗎藏起來?”她說得那么簡單,就好像三年分別只是幾天前的事似的。
“你怎么知道是我?”
“我一直在等你?!?/p>
“等我?”我感到非常意外,不由得帶著疑問的口氣重復了一句。
她見我仍然跪在地上,便說:“我們到長椅那兒去吧……是的,我知道我還會見你一面的。最近三天,我每天晚上都到這里叫你的名字,就像今天晚上一樣……你為什么不答應?”
“要不是被你撞上,我可能連見都不見你就走了?!蔽依淅涞卣f,盡量克制著內心的激動,不讓自己像開始時那樣垮下來。
“我只是路過勒阿弗爾,我打算到林蔭路上走一走,圍著花園繞一圈,再到泥灰場里那張長椅上歇一會兒,因為我想你有時還會來坐一坐的。然后……”
“你還是看看我這三天晚上讀的是什么吧!”她打斷了我的話頭,將一包信件遞到我手中。我認出那些都是我從意大利寫給她的信,直到這時我才抬起眼睛看她……太陽就要落山了,忽然一片烏云飛來將它擋住,過了一會兒它才重新出現(xiàn)在地平線上。落日余暉給空曠的田野鍍上了一層金燦燦的色彩,一時間竟把我們對面那個狹窄的山谷照得透亮。我默默地望著這迷人的景象,直到太陽已經消失了,我還呆呆地望著,仿佛身上仍舊沐浴著金色的霞光。我感到自己滿腦子怨恨全都煙消云散了,只覺得心中充滿了愛。
我為什么抄寫《窄門》中的這部分文字?因為我認為,我曾經愛過的那位女孩,也許和阿莉莎一樣,她相信“那門是窄的”,兩人不能同時進去。當然可能我的這種想法是全然錯誤的,但我愿自己是真誠地作如是想。我多次讀上面引用的那部分文字,每次讀時都止不住落淚。上面那部分文字描寫的是杰羅姆和阿莉莎的最后一次見面,而后不久阿莉莎就離開了人間。阿莉莎執(zhí)著地相信那通往天國的門是窄的、路是小的,她真誠地相信愛上帝和愛杰羅姆是不能并存的。讀這部分文字時我雖然很感動,但我并不能理解。因為我沒有如阿莉莎那樣的信仰,我也沒有如杰羅姆那種對“愛情”的執(zhí)著。我想,《窄門》的故事給我的啟示,是一種對人類的愛,是對自我道德完善的追求,是一種對“悲劇美”的欣賞和對宗教虔誠氣氛的感受。
(劉 振摘自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我們三代人》一書,王 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