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和艾文在德國
德國人非常熱愛森林,也十分重視森林保護,森林堪稱是他們的精神家園,而德國孩子的啟蒙教育,就是從森林開始的。
幾周前的一天下午,我去幼兒園接柯林,他興奮地從書包里拿出一張紙。接過來一看,是有關(guān)森林日活動的通知。森林日是德國幼兒園安排的體驗活動,一年里會安排幾次。
那么,森林日具體是如何安排和實施的呢?
首先,在幼兒園的要求下,家長們簽署了一份同意書,以表明同意老師帶孩子去森林郊游體驗,并且回家后會及時檢查孩子身上是否有蜱蟲。
其次,訂立規(guī)矩。德國幼兒園注重對孩子各種規(guī)矩的培養(yǎng)。森林日通知上這樣寫道: 不隨便撕樹皮;不在森林里大吵大叫;活動范圍不能離開老師的視線;不要把小樹棍舉到自己或他人眼睛周圍;不吃森林里的任何東西。
最后,做準備工作。德國一年四季雨水較多,鑒于森林日無論刮風下雨都不會取消,我給柯林準備了一雙防水徒步鞋,活動當天又準備了早餐飯盒、水壺和毛巾。
活動這天,孩子們運氣不錯,晴空萬里,我和柯林準時到達幼兒園。老師在清點人數(shù)、重申規(guī)矩后,帶著孩子們有說有笑地出發(fā)了。
到達森林后,老師和孩子們開展了“晨圈”互動,即圍坐成一圈,由老師提問,孩子們回答,如你周末都做了哪些事情等,以鍛煉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問答結(jié)束后大家一起唱了歌,之后一起吃早飯。飯后,老師帶著大家在森林中漫步游玩。中午十二點,孩子們返回幼兒園。
下午,我去幼兒園接柯林,他興奮地拿出小書包,掏出他的各種“寶貝”。其中有在路上撿的橡樹果、榛子、核桃和栗子,還有在森林里找到的櫸樹果實、蘑菇、小樹棍和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同時他還給我解釋在森林里的所見所聞。
看到柯林興奮不已的樣子,我頓時感悟到森林對于孩子的意義。在大人眼里,森林僅是高高的綠樹,我們會嫌棄一路有太多的蚊蟲;會害怕被各種野草劃傷;會覺得苔蘚路太過濕滑和泥濘。
然而,這一切,在孩子的眼里,卻是一次奇幻的冒險:他們喜歡蹲下來,仔細地研究蜘蛛和甲蟲;他們看到松鼠會興奮地大叫;他們會撿起散落在地上滿是毛刺的櫸樹果實,層層剝開后,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果仁;他們會從樹樁上跳下,會扒開雜草穿過樹林……
或許平時我也該慢一點走,甚至停下來,靜靜地欣賞他們眼中的世界。
森林日,帶給孩子的,還有很多:
1.促進自身運動機能的發(fā)育。森林中沒有平順的公路,只有石子路、沙土路和遍布小樹枝的小路等。在這種易滑難行或凹凸不平的小道上行走,能促進孩子們粗大運動機能的發(fā)育。粗大運動機能是指肢體平衡能力、感知能力和肌肉張力。
同時,森林里特有的豐富的自然產(chǎn)物,如堅硬的石頭,柔軟的青苔,短小的樹棍兒等,能很好地刺激孩子手部精細運動功能的發(fā)育。手部精細運動功能是指雙手和手指的肌肉張力、運動能力及握力。
2.有益身心健康。在戶外或野外活動,可有效提高孩子的身體免疫力。德國幼兒園尤為重視這類活動,即使是在雨天,老師也會保證孩子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
3.激發(fā)感知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一年多次的森林日活動,讓孩子了解一年四季,及感知森林中的動植物變化。此外,孩子們還能就地取材,那些小木棍、小石頭、野花、樹葉以及散落在地上的果實等,都是他們眼中和手中有趣的玩具。
4.提高團隊意識。從步行前往公交車站到在森林中游玩,孩子們就像一個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共同學習遵守規(guī)矩,一起學會互相幫助。
5.增強環(huán)保意識。根據(jù)2012年第三次聯(lián)邦森林面積覆蓋率調(diào)查結(jié)果,德國的森林覆蓋率為32%。為提高這一比率,德國人普遍具有很強的環(huán)保意識。通過森林日活動,孩子們會慢慢理解人與大自然之間的依存關(guān)系,樹立環(huán)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