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魯
摘 要:漢唐古典舞是古代文化資源的發(fā)展之一,漢唐古典舞是在樂舞文化的開拓下誕生。在最近幾年的發(fā)展中,古典舞蹈的流行趨勢在不斷更新與改善,最終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點舞蹈風格,同時也具備了獨特的審美視覺感。漢唐古典舞是古典舞蹈的一個分支,舞蹈同樣具備古典舞的色彩,在漢唐古典舞的教學中,與古典文化結合,聯系漢唐時代文化盛世,將成為教學體系的核心。本文深入探討漢唐古典舞的教學思路,希望可以對提升漢唐古典舞教學質量有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漢唐古典舞;古典藝術;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 J72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6-130-2
1 漢唐古典舞的風格分析
漢唐古典舞教學需要運用完整性和系統性兩種因素,將教學內容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從而達到對舞蹈技術的掌握。漢唐古典舞是中國最古典的舞蹈,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精髓。漢唐古典舞從精神風格上講究的是氣韻生動、行云流水的舞蹈動韻律。在舞蹈風格上注重輕重緩急、點線分明、柔中帶剛。在華夏五千歷史的長河中漢唐文化蘊含生動的藝術氣息,為漢唐古典舞提供了更多的藝術渠道。
漢唐古典舞將詩、樂、舞三為一體的形態(tài)展現的淋漓盡致,更是古代樂舞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許多種原因,漢唐古典舞沒有將全部的藝術氣息傳承到現在,多年來漢唐古典舞成了古典舞研究人員的一個重大研究內容,他們研究漢唐古典舞的決心和重任堅不可摧,對我國漢唐古典舞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漢唐古典舞的健康快速發(fā)展。
2 漢唐古典舞教學的文化特點
漢唐古典舞教學是建立在人民文化的需求上,具有時代政治的文化特征。在實際的教學中漢唐古典舞以古代戲曲以及武術作為主要的表演框架,同時吸收芭蕾舞中一些技法,使得有效保持我國古典文化和民族精神,為漢唐古典舞的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漢唐古典舞的教學實現了樂舞文化與漢唐文化的結合。古典舞的教學形式與戲曲派古典舞的訓練體系相結合,對半個世紀的古典舞蹈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也逐步形成了古典舞的文化內容。漢唐古典舞是古典舞教學的重要形態(tài)內容,涵蓋了更多的歷史淵源,逐漸形成了古典藝術文化珍寶。實際的教學中,漢唐古典舞展現了經典的漢唐文化,譜寫了新一代的樂章,充分的體現了古典文化的形態(tài)。
漢唐古典舞教學走過了十多年的歷史,從古典文化體系出發(fā),筆者發(fā)現,漢唐古典舞更多的展現了歷史主義和現實主義,所以在教學中,以多學科的形式構建教學體系,最終形成了漢唐古典舞教學體系,使其具有古典文化特色。
3 漢唐古典舞教學體系分析
漢唐古典舞教學體系的形成與構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慢慢的變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藝術形式,它的產生不僅具有著當今中國民族舞蹈藝術的獨特風格,而且也蘊含了歷史文化特色。中國舞蹈家們經歷了一個艱辛的過程探索,才形成可具有藝術特色的教學文化體系。漢唐古典舞教學中,以輕重緩急、點線分明、柔中帶剛,將漢唐文化中的詩、樂、舞聯系在一起,涌現出一批豐碩的教學成果。
由于在較長時間內,我國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漢唐古典舞教學機制,因此各個舞種的表演者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模式的構建。
舞蹈家的前輩們在這基礎之上對戲曲的訓練體系進行了調查,發(fā)現,漢唐舞蹈與戲曲聯系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訓練體系。舞蹈與戲曲結合的藝術體系創(chuàng)建出新的古典舞形式,適應自己的漢唐古典舞的藝術特點,也標志著古典舞在歷史的舞臺上展現出新的篇章。
漢唐古典舞在專業(yè)在學科的建設上,取得了最大的成果,例如,以戲曲與武術為主要教學內容的身韻課,不再過分重視學員動作技巧,而是有意識的引導學生進行漢唐古典舞本質的探究,更向注重了漢唐文化的應用。將古典舞與武術表演進行了有益的區(qū)分,從而在保證漢唐古典舞曲觀賞性的同時,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了其專業(yè)性,也形成了具有一定藝術特色的教學形式。
漢唐古典舞教學體系,注重了系統化、科學化的結合。以漢唐古典舞的教學作為核心內容,加強漢唐古典舞教學體系的應用,更注重了文化藝術的結合。例如,漢唐古典舞教學中將芭蕾舞的教學應用到其中,注重了不同體系的結合。在實際的教學中,漢唐古典舞教學落實了舞臺實踐的內容,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是漢唐古典舞教學更具藝術特色,也開創(chuàng)了漢唐古典舞的新的發(fā)展領域,使得漢唐古典舞曲有了自己獨特的舞蹈語言,促進了其健康快速發(fā)展。漢唐古典舞教學體系經過了多年的發(fā)展,呈現出繁榮的景象,如《木蘭歸》、《梁?!返鹊痊F階段我國漢唐古典舞曲的代表作品,《身韻課》的出現,作為我國古典舞蹈體系的基礎,為后來漢唐舞曲的發(fā)展以及教學活動的有序進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4 加強漢唐古典舞教學的策略
4.1 以靜態(tài)為核心運用由靜而動的運動規(guī)律
加強漢唐古典舞的教學,需要認清漢唐古典舞的教學體系,就像構建語言體系一樣,要找出規(guī)律—語法。舞蹈的教學首先要確立一個舞姿,然后將舞姿聯系在一起,形成動態(tài)的舞蹈,這樣就標稱了靜為核心的舞蹈體系。漢唐古典舞教學的舞姿并不是憑空想象的,是以古代的筆畫舞姿作為核心,從中揣摩出舞蹈動作。漢唐古典舞教學中,還需要當代的詩歌文化結合在一起,使其可以呈現出更多的藝術特色。從靜變動的舞蹈特色,依靠舞姿變化,以靜轉動為核心,使?jié)h唐舞蹈的整合更具藝術特色,為漢唐古典舞蹈的教學提供更多的依據,為后期的漢唐舞蹈教學的發(fā)展也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漢唐舞蹈教學是以起身的各個部位為基本動作要領,從靜態(tài)的舞姿入手,以起始舞姿、盤腿舞姿、靠腿舞姿、拉腿舞姿、吸腿舞姿、抬腿舞姿、端腿舞姿、弓步、弓箭步、蹲襠步舞姿、點腳舞姿、半月舞姿、斜塔舞姿、跪式舞姿、坐式舞姿、臥式舞姿等作為基礎舞姿,采用流動連接的方式,以運用規(guī)律為核心,使其舞姿的形式藝術性更強。漢唐古典舞舞姿單一動作以移、斜線、變面、回旋、提沉、斜塔動勢為主,在舞姿的二次發(fā)力方面則有下肢、肩胸、腰胯二次發(fā)力;其主要連接方式有以上肢、下肢、腰胯、跳轉翻動作為連接的基本方式,將上述動作全面應用到古典舞教學中,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古典舞教學的效果。
4.2 以心態(tài)和神態(tài)為主體的教學形式延伸更多漢唐文化底蘊
民族心態(tài)是歷史風情的一種表現,漢唐古典舞教學中,舞姿與心態(tài)、神態(tài)風格聯系在一起,舞蹈靈活性更強,也豐富了漢唐舞蹈的歷史背景,正是這樣漢唐古典舞教學將漢唐舞蹈文化藝術氣息應用到其中,最終形成了具有漢唐藝術特色的舞蹈形式。樂舞是漢唐舞蹈的一個分支形式,漢唐舞蹈注重樂舞與心態(tài)的結合,才能將藝術特色展現的淋漓盡致。漢唐古典舞教學中運用心態(tài)與神態(tài)的兩種元素,更重跳出韻味,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更能理解到漢唐文化形式,使舞蹈形式更具藝術特色。漢唐古典舞蹈的教學同樣也需要將眼神和呼吸結合在一起,由情境、性格組合進行歸一訓練,讓學生在情緒、情境類別化的組合訓練中日趨準確地把握其心態(tài),掌握不同的神韻特點,展現不同的藝術氣質,對漢唐古典舞蹈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
4.3 以技術和技巧為核心將其運用到教學中
漢唐古典舞蹈教學同樣也需要注重技術和技巧的應用,在應用過程中同樣需要結合文化漢唐文化底蘊,才能將技術和技巧自然融合到其中,是漢唐古典舞蹈教學的藝術教學可以達到水乳交融的程度。在實際的應用中,不能單純的注重技術與技巧的應用,更多的需要追求文化體系,注重文化形象,使?jié)h唐文化可以作為舞蹈的底蘊展現出來。漢唐古典舞蹈教學中技術和技巧的教學也同樣傳達了藝術思想精髓,所以靈活運用教學體系才能使古典漢唐舞蹈教學更具藝術特色。
5 結束語
古典漢唐舞蹈教學,從歷史的過程中來看,在中國漢唐古典舞發(fā)展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充當著舞蹈漢唐教學課堂教學體系的核心,直接對教學成果產生影響??陀^地講,古典漢唐舞蹈教學的發(fā)展代表了古典舞對于整個社會的成就以及發(fā)展,因此逐步的完善漢唐古典舞教學的體系,對舞姿突出藝術特色突出,舞蹈文化完善,以及發(fā)揚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傳統更為重要,未來漢唐古典舞將會越走越寬闊。
參 考 文 獻
[1] 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論[J].舞蹈,2002(10):43.
[2] 田湉.中國古典舞之“古典”芻議[J].民族藝術研究,2013,26(03):13-21.
[3] 高偉.談中國古典舞的身韻特點[J].大眾文藝,2014,354(24):152.
[4] 韓瑾.當代中國古典舞教學體系的發(fā)展定位與研究途徑[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5,109(04):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