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江蘇沿海地區(qū)小麥優(yōu)質高產栽培技術

      2017-03-15 14:59:26仰海洲陳曉靜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17年6期
      關鍵詞:基本苗行距尿素

      仰海洲,徐 曙 ,陳曉靜

      (1.江蘇省農墾農業(yè)發(fā)展股份有限公司新洋分公司,江蘇射陽224311;2.江蘇沿海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江蘇鹽城224002)

      江蘇省國營新洋農場位于黃海之濱的鹽城市射陽縣境內,近年來,不斷加快現(xiàn)代農業(yè)建設步伐,順利實現(xiàn)了由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的跨越,先后被列為全國首批農業(yè)現(xiàn)代化示范農場、“全國百家農業(yè)機械化示范區(qū)”、“全國農墾現(xiàn)代農業(yè)綜合配套技術示范推廣實施農場”[1]。農場近4 002 hm2耕地常年進行稻麥輪作,稻麥周年產量一直位于江蘇農墾前列。小麥常年產量穩(wěn)定在7 500 kg/hm2以上,2017年更是達到了8 580 kg/hm2,創(chuàng)歷史新高。為了更好地總結經驗,進一步取得小麥生產高產高效,現(xiàn)將近年來的主要栽培技術總結歸納如下。

      1 小麥品種布局

      以周年高產為前提,以高產、穩(wěn)產品種為主導,適度增加早熟品種面積,盡可能延長適播麥時間,保證大面積生育進程和季節(jié)同步;品種選擇上堅持早中晚品種搭配,以淮麥33、寧麥13、揚麥23為主,搭配種植淮麥22、淮麥35、揚麥19、華麥5號、蘇麥188、農豐88等品種。

      2 小麥栽培技術路線

      以精確定量栽培為主線,立足于早,優(yōu)化技術措施,提高機械作業(yè)質量,積極推廣新技術。適播麥走“穩(wěn)穗、增粒、增質量”奪高產、晚播麥走“主莖成穗為主”的栽培路線。

      3 小麥播前準備

      3.1 加強水稻田后期管理

      認真做好水稻田擱田、晾田工作,通過加深豐產溝、清理豐產溝和機道的十字口、低洼處開挖排水溝、及時斷水等措施,及時排干積水,保證雨止田干,給秋播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基礎條件。

      3.2 播種行距

      10月31日前播種行距為20 cm,10月31日—11月5日播種行距18 cm,11月5日后播種行距16.5 cm。避免重行漏行,確保畦面平整、播行均勻、豎溝上線。

      3.3 播量調試

      播種前播種機進行單口排量的臺架調試,保證單口排量一致,播量偏差不超過±3%。

      4 合理確定小麥基本苗

      4.1 基本苗設置

      半冬性品種10月15日左右開播,10月31日前結束,春性品種10月20日左右開播,力爭11月10日前結束,起點苗均控制180萬~210萬/hm2。半冬性品種10月25日前、春性品種11月5日前為適播期,播種適期過后每推遲1 d可增加基本苗8萬~12萬/hm2,晚播麥田基本苗最少不低于預期成穗數(shù)的80%。

      4.2 田間成苗率計算

      田間成苗率10月25日前按90%、10月26—31日按85%、11月1—5日按80%、11月6—10日按75%、11月11日以后按60%~70%計算。

      5 提高機械作業(yè)質量

      堅持“寧遲勿爛”的原則,在墑情允許的條件下,適墑?chuàng)尫N,確保作業(yè)質量。

      5.1 作業(yè)程序

      可采用2種作業(yè)方式:莖稈粉碎—耕翻—曬垡—重直耙破垡—曬垡—施肥—旋耕—播種(鎮(zhèn)壓)—化除—開橫溝;莖稈粉碎—耕翻—曬垡—聯(lián)合整地—施肥—正反旋播種(鎮(zhèn)壓)—化除—開橫溝。

      5.2 莖稈粉碎

      為了進一步提高播種質量,水稻收獲時全部采用秸稈2次粉碎。

      5.3 耕耙要求

      耕透熟土層,并略帶黃土,秸稈覆蓋效果好,覆土平整,耕幅不超標,耕深25 cm;耙地平,破垡效果好,不漏耙;肥量準,不重不漏。

      5.4 播種要求

      用種量準,播行要直,到頭到邊,行距一致,覆土良好,畦面平整;嚴格控制播種速度,勻速行駛,減少中途停車;嚴格控制播種深度,播深2.5 cm左右,做到播種均勻,出苗一致。

      5.5 溝系要求

      確保內外三溝配套,做到一方麥田、兩頭出水、三溝配套、四面騰空、雨止田干。具體要求是:豎溝深20 cm,上口寬30~35 cm左右,底寬10~12 cm;橫溝深25 cm,上口寬25~30 cm,底口寬12 cm,溝壁光滑,溝底無積土,溝深一致。正常天氣情況下要堅持先化除再開溝的原則。

      6 合理運籌肥料

      6.1 肥料運籌

      根據(jù)測土配方結果,考慮田塊、品種、產量目標運籌好肥料。遵循“重施磷肥、巧施鉀肥、適當降低氮肥、根外噴肥”的原則,在氮肥的使用上,應施足基肥、控制返青肥、普施重施拔節(jié)孕穗肥。

      6.2 用肥比例

      施純 N 340~390 kg/hm2,P2O5125 kg/hm2。其中基肥尿素225 kg/hm2+磷二銨225 kg/hm2;壯蘗肥(3葉1心期)尿素150~225 kg/hm2;促花肥(倒 3葉期)尿素150 kg/hm2+45%復合肥150 kg/hm2;保花肥(劍葉抽出時)尿素75~110 kg/hm2。

      6.3 平衡增產

      越冬至返青期,對弱苗、黃苗酌情施用平衡肥捉黃塘,嚴格控制返青肥的用量,確保中期穩(wěn)長。

      6.4 根外噴肥

      抽穗后,結合病蟲防治進行根外追肥2~3次。分別施尿素4.5~6.0 kg/hm2+磷鉀動力750 g/hm2或磷酸二氫鉀750 g/hm2,施尿素6.0 kg/hm2+豐產靈750 mL/hm2。

      7 小麥化學調控

      7.1 基部節(jié)間化調

      拔節(jié)前7~10 d及拔節(jié)初期各用矮壯豐750~900 mL/hm2噴施1次,縮短基部節(jié)間,提高基部節(jié)間強度。

      7.2 穗頸節(jié)化調

      對長勢好、成穗數(shù)高的田塊,在見芒時用勁豐1 500 mL/hm2或玉米健壯素750 mL/hm2均勻噴霧。

      8 抗逆技術措施

      8.1 浸種催芽

      半冬性品種10月26日、春性品種11月1日開始進行浸種。試驗表明,浸種催芽后前期出苗能提前2 d左右、11月中旬后出苗可提前5~7 d,并在播后遇大雨時能提高成苗率。

      8.2 抗凍害

      小麥受凍后應根據(jù)凍害程度增施恢復肥,促使其恢復生長,減輕凍害損失。

      8.3 抗高溫逼熟

      在小麥生育中后期出現(xiàn)干熱風可及時通過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提高植株抗逆能力,這是防御干熱風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

      9 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9.1 種子藥劑處理

      種子藥劑處理對象為黑穗病、條紋病、根腐病等。100 kg麥種用2%戊唑醇75 g+25%咪鮮胺20 mL拌種,確保紅種率達99%以上。

      9.2 雜草防除

      9.2.1封閉化除。小麥早播田用50%丙草胺750~900 mL/hm2+75%異丙隆600~750 g/hm2、晚播田用50%丙草胺825 mL/hm2+50%乙草胺300 mL/hm2,對水450~600 kg/hm2機械噴霧。封閉化除田塊另增加5%~10%的播種量。

      9.2.2莖葉處理。禾本科雜草用50%丙草胺900 mL/hm2+金馬900~1 200 mL/hm2;闊葉雜草用麥喜180 mL/hm2,于小麥3.5張葉左右、日平均氣溫在5℃以上時使用。

      9.3 病蟲防治

      9.3.1 冬前。用48%樂斯本450 mL/hm2防治蚜蟲和麥圓蜘蛛。

      9.3.2 返青拔節(jié)期。用30%醚菌酯375~450 mL/hm2防治白粉??;用48%樂斯本450 mL/hm2防治蚜蟲。

      9.3.3孕穗抽穗期。用樂斯本525 mL/hm2防治粘蟲、蚜蟲;用30%醚菌酯450 mL/hm2防治白粉??;用43%戊唑醇300~450 mL/hm2防治銹??;赤霉病確保用好3遍藥,齊穗期開始,隔5~7 d防治1遍,第1遍用40%多菌靈1 800 mL/hm2+43%戊唑醇300 mL/hm2;第 2、3遍均用 25%氰烯菌酯 1 500 mL/hm2+43%戊唑醇300 mL/hm2+10%井岡霉素1 500 mL/hm2。

      10 適時搶收

      小麥適時收獲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2]。堅持“十成熟,十成收”,適期掌握在完熟初期,葉片基本枯黃,籽粒變硬,呈品種本色,含水量在20%以下時收獲。如收獲過遲,粒質量降低;收獲過早,產量和品質則損失較大。

      [1]張曉峰.“兩個率先”看新洋[J].中國農墾,2013(3):49-51.

      [2]趙廣才,田奇卓,許 軻,等.小麥超高產形態(tài)生理指標與配套栽培技術體系[J].作物雜志,2001(3):20-21.

      猜你喜歡
      基本苗行距尿素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試驗研究報告
      新農民(2021年15期)2021-09-16 09:47:57
      挖掘機尿素噴嘴散熱改進
      尿素漲價坐實的兩個必要條件
      亂七八糟的“尿素”是該好好治一治了
      不同播量、行距對“藏青320”產量的影響研究
      基本苗和施氮量對小麥生長性狀和產量的影響
      尿素持續(xù)低迷 業(yè)內“賭”欲殆盡
      中國農資(2016年1期)2016-12-01 05:21:11
      不同株行距配置方式對甘薯產量構成要素的影響
      不同基本苗與氮肥用量對機插水稻群體質量及產量的影響
      密度和行距配置對玉米產量及其構成因素的影響
      富蕴县| 托克逊县| 宁陵县| 江油市| 监利县| 延庆县| 莫力| 临夏县| 陆河县| 城口县| 新乡市| 泌阳县| 安阳县| 永靖县| 阿城市| 怀化市| 油尖旺区| 阿拉善盟| 侯马市| 门源| 水城县| 焦作市| 云阳县| 龙山县| 缙云县| 咸丰县| 汕尾市| 乌鲁木齐县| 禄丰县| 滨海县| 布尔津县| 建平县| 望江县| 宣汉县| 郓城县| 定州市| 湟源县| 临安市| 瑞安市| 久治县| 钟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