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永超
(汕尾市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汕尾 516600)
網球社團實體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①
楚永超
(汕尾市體育運動學校 廣東汕尾 516600)
實現中國體育的社會化必須依靠體育社團,體育社團的發(fā)展最終則又歸結于各個單項體育社團的共同努力。這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必然結果,是中國體育體制改革的需要,是現代體育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體育社團實體化發(fā)展是體育社會化的深化過程,也是實現體育市場化、產業(yè)化的必經之路。網球社團實體化對于整個體育社團實體化的發(fā)展起著一定的作用,對其進行研究不但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而且能促進在此方面的研究進展。自《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以來,特別是《全民健身計劃》的出臺,網球社團實體化取得了諸多的進步,但在其過程中也表露出了很多問題。通過分析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促進網球社團實體化的進一步完善和發(fā)展。
網球社團 實體化 進程中 問題
1.1 社團成員對網球社團實體化的認知情況嚴重不足
網球社團是網球愛好者聚集在一塊,以網球作為工具進行交流的組織,它為網球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互相交流的平臺,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可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對社團職能的轉變,一些社團成員還不加思考的把社團認為是單一的非盈利性組織,就是靠國家撥款,服務于社會的。沒有認識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國家對社團職能的轉變,社團要走向實體化發(fā)展。這種實體化不是我們之前所認為的單純非盈利性了,他還包括了另外的一種形式盈利性,是要靠社團自己的辦法去籌集資金發(fā)展自己,而現在的一些社團成員都沒有這種意識,實體化的認知情況嚴重不足。
1.2 網球社團成員構成不合理
一個有著合理成員結構的社團,才會得到時間的考驗,表現出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而從對網球社團成員的年齡、學歷、專業(yè)、職位性質調查分析來看,表現出嚴重的不合理現象。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1)人才來源渠道單一,社團人才主要是來自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2)社團經營、管理專業(yè)人才缺乏,社團中真正既懂業(yè)務又懂經營、管理的人才少。(3)社團成員年齡出現嚴重斷層,老齡化現象嚴重,使網球社團缺乏活力。
1.3 物質資源配置不足
一個體育社團經濟實力的體現主要表現在體育設施及物質資源的擁有狀況。社團舉行活動離不開場地、場館,沒有這個基本的硬件條件,任何體育活動都無法進行。尤其是網球這項運動,要想開展和推廣,必須建設標準的網球場地,并保證一定的數量。關于網球社團教練員對該社團網球場地設施滿意度的調查顯示,79.0%的教練員表示,目前社團的網球場地場館設施以及與網球活動有關的物質條件都得不到滿足。
1.4 資金來源渠道過于單一
國家對社團提供的經費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自協會成立后國家撥款基數不變,其余資金可以自籌,如武術、網球、足球等;第二種是沒有國家撥款,基本上自籌資金,這主要指社會體育類社團和部分競技體育類社團。有此可知網球這個項目是自協會成立后國家撥款基數不變,其余資金可以自籌的社團項目。從對網球社團資金來源渠道的調查數據來看,網球社團中有80%的社團的資金來源都是有國家撥款和會員會費得來,僅有20%的社團有其他方面的資金收入(如網球賽事資金贊助)。資金不足是造成網球社團日?;顒硬荒芘e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致使阻礙了網球社團實體化的實現進程。
1.5 網球社團舉行活動過少且不正規(guī)
網球社團就是網球愛好者以網球活動為中介進行技術交流、思想交流及人際關系交往的組織。所以社團就是為了活動的進行而成立的,活動的好與壞,多與少直接關系到社團成員的切身利益。據對網球社團平時舉行網球活動的多與少,好與壞的調查得知,76.9%的社團1個月舉行3~4次網球活動,且活動大都是不正規(guī)的。僅有23.1%的社團每一周舉行2~3次,且活動也比較正規(guī)(如廣州市網球社團)。可總的來說舉行的活動還是少的,且沒有正規(guī)性,造成了不少的社團成員對此失去了信心,對網球失去了興趣,活動是越做越難。
1.6 制度章程缺乏實用性
社團的制度章程作為社團組織文化的載體,體現了社團成立的目的和發(fā)展方向。好的制度章程,不僅能正確的指導社團的工作,同時也是社團民主決策和自律的重要依據。調查發(fā)現,各網球社團雖有成文并經過審批的章程,但內容千篇一律,基本沒有體現社團自身的特點,同時,不少社團的章程是“幾十年如一日”,沒有做過修訂和補充,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制度章程于社團實際相脫節(jié),致使制度章程缺乏實用性。還有就是在社團的日常活動及管理中,也很少有社團根據自己的制度章程的規(guī)定去實施,制度章程就如同性同虛設,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
1.7 官民二重性嚴重
社團的民間性、志愿性和公益性這三重鮮明特征說明了網球社團是一種“非政府組織”。目前,很大一部分網球社團是通過獲取自上而下的資源建立和發(fā)展起來的,它們或是各級體育行政機構直接創(chuàng)辦,或是本身就從體育行政機構轉變過來,或是由體育行政官員及與體育行政關系密切的知名人士所創(chuàng)辦,這主要是由我國體育事業(yè)尚未完全脫離“舉國體制”為代表的政府主導模式造成的。因此,社團就不可避免地產生行政化的傾向,缺乏獨立的人事任免權,由此造成社團對體育行政部門依賴性加大及獨立于相關部門之外的中介性作用難以發(fā)揮。
2.1 組織網球社團成員學習社團實體化知識及社團宣傳工作
社團要通過多種手段的宣傳,讓社團成員學習網球社團實體化知識,在不同網球社團組織、成員之間重塑實體化的價值觀念,使成員真正意識到開展網球社團實體化的意義,力求為實現網球社團的實體化,建設和諧的組織文化氛圍。社團應通過與媒體合作來提升影響力,擴大知名度,在舉辦搜集公眾意見和資料向政府部門提建議的活動時,體現社團言論重要性的催化劑就是媒體的輿論作用。因此,具體操作中,社團應主動向媒體宣傳自己、推銷自己。
2.2 面向社會招收不同層次的成員
從網球社團的成員構成來看,管理者、教練員及會員的年齡都過大,缺乏精力旺盛的中青年人,社團要主動向社會招收一些富有活力的年輕人。管理者方面,社團必須招收一些專職人員。教練員方面,社團招收的人不但要年輕有為,還要有較高的學歷、全面的技術等。會員方面,社團要考慮招收一些在校學生進入社團,他們能把新的新聞及技術帶入社團,使社團能夠及時不斷的完善自己。
2.3 加強物質實力
網球社團需要挖掘盤活現有社團設施,進一步發(fā)揮其使用潛力;需要利用社會上各方面的場地設施,特別是利用學校的場地設施面向社會開放的這個有利條件,積極的和學校合作利用好網球場地設施;還需要解放思想,以改革創(chuàng)新的辦法大力挖掘和盤活現有的網球資源。
2.4 擴大資金的來源渠道
網球社團要爭取政府撥款額度的加大,社團要堅持“有為才有位,有位才有為”,為獲得政府領導、主管部門以及社團內各職能部門的認可和支持,要精心組織開展培訓、表演、競賽、交流等活動,用良好的業(yè)績和名譽吸引其投入力度;要擴大服務收入,社團應收取會員費及服務費,并保證服務收入的正當用途以及防止資金的浪費;要吸引個人捐贈,網球社團要加強公關工作,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信譽度,建立與服務型非營利組織掛鉤的專門勸募機構,通過說服政府向非營利事業(yè)捐款的個人和公司提供減免稅的待遇和社團的服務收入免稅待遇。
2.5 網球社團活動務實化
網球社團活動目標務實化,社團制定的章程、宗旨及實際執(zhí)行的計劃應明確自身的社會公共職能,十分準確地進行目標定位;社團活動內容與形式務實化,內容上要符號環(huán)境、條件、成員意愿等各方面的實際,形式上要學習創(chuàng)新,把競賽、展示、表演、培訓、交流、集會、節(jié)假日慶典等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各種組織手段和組織形式,吸引廣大的市民也參與進來;社團活動組織實施務實化,主要是指動態(tài)的組織實施過程的務實化;社團活動指導務實化,社團在組織和開展活動中,應承擔起活動的宣傳、引導職能,要在活動中為社團成員提供各類網球信息及技術方面的培訓與指導;社團活動效益務實化,活動在追求最大化的公益性和社會效益的同時,也必然要求其自我造血功能的務實化。
2.6 加強社團規(guī)章制度務實化
社團內部制度的實施要與社團舉辦的各項活動協調統(tǒng)一,建立干部民主選舉機制,各類網球競賽的組織要有的放矢;社團內部規(guī)章制度要與政府的宏觀政策相協調和統(tǒng)一,處理好與上級掛靠單位的人事關系、政策關系、舉辦社團活動的主次關系等,同時還要加強對專職指導員的培訓、考核、監(jiān)督等方面的制度建設;社團要將新的綱領章程中社團的使命和目標在社團成員中分享,構筑社團的發(fā)展遠景,培養(yǎng)社團成員對社團工作和活動的重視程度和興趣;社團章程的執(zhí)行要信守程序,重在落實,要根據每年的具體情況制定年度活動計劃,通過建立利益共享的獎懲制度確保例會制度的規(guī)范,強化會員的管理制度;社團要虛心的聽取成員意見和建議,及時、合理的修改社團章程;社團內部各個管理要素進行優(yōu)化組合,改革管理制度,提高組織高效率的運作,增強組織內部人員的綜合素質和管理能力,健全會員代表大會。
2.7 明確政府職能
要把政府從過去的“管、辦體育”關系中逐步脫離出來,將現行的行政領導方式向由社會選擇社團方向轉變,使社團在政府指導下不斷自主運作、自主創(chuàng)新,逐漸由依賴方式過渡到“斷奶”,走向不斷自主創(chuàng)利、增強實體化的功能。
[1]臧超美.單項運動協會實體化的思考[J].體育文史,1998(4): 2 2-2 4.
[2]王艷,孫漢超.我國單項運動協會依托項目管理中心發(fā)揮實體作用s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8(2):7-10.
[3]全國體育單項協會實體化改革研討會紀要[Z].中國體育年鑒,1994—1995.
[4]許仲槐.廣州體育社團實體化之路[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8.
[5]景永魁.體育社團組織現狀與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1(6): 1 4-1 6.
[6]黃亞玲.中國體育社團的發(fā)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 (2):155-157.
G845
:A
:2095-2813(2015)10(b)-021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5.29.211
楚永超(1986,6—),男,漢,河南周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