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體秀
摘 要:精準化機穴播是用機械將稻種有序播入種子溝中,實現(xiàn)量化生長。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水稻育苗移栽或機插技術的普及都受到制約。南陵縣從2010年開始從事水稻精準化機穴播生產(chǎn)技術研究工作,經(jīng)生產(chǎn)上反復驗證,水稻精準化機穴播生產(chǎn)技術省去了育苗移栽環(huán)節(jié),具有輕簡、節(jié)本、高效等優(yōu)點,符合現(xiàn)代水稻生產(chǎn)發(fā)展方向。
關鍵詞:水稻;機穴播生產(chǎn)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062
1 大田耕整
水稻機械化精準穴直播對田塊沒有嚴格的要求,只要小型拖拉機能進行田間作業(yè)即可,前茬是綠肥紫云英,應選擇初花至盛花期翻耕,一般從田中間犁出一個與大田相似的形狀,然后圍繞其四周向中間翻壓,翻壓后的大田成龜背狀;5d左右進行旋耕平整,也可直接進行兩次旋耕。平整田塊時,先將田水放到“薄皮水”時撒施基肥,然后開始旋耕、平整,做到田中間略高、四周低,靜置1d以上,用拖拉機懸掛開溝器,開“豐”字型深溝,做到溝深見犁底層,溝壁坡度大于45°,田水排灌方便,在日平均氣溫大于12℃時選擇晴好天氣放水,待田土表面無明水,田土開溝不坍塌時播種,每年一般在4月10日前后。
2 催芽播種
早稻機穴播一般選用上年生產(chǎn)的水稻種子,在浸種前將種子晾曬1d,然后用種子殺菌劑加水浸泡,浸種48h后,起水瀝干,保溫催芽。稻種催芽的原則是:“高溫破胸,適溫長芽,常溫煉芽”。種子芽、根露白時,搶高溫晴天曬種,待水稻芽谷含水量達到15%左右時,稻殼發(fā)白,根芽明顯失水后,用編織袋貯藏待用,貯藏時間在10d以內,不得吸潮。播種前,根據(jù)品種特性調節(jié)好播種機的穴播種量和株距,常規(guī)稻一般每穴8粒左右,行距為20cm,株距為14~16cm,每667m2播種量約為4.5kg,把待播的水稻種芽放入貯種箱過程中,要自然倒入,不可用手按壓稻種,以免影響排種。大田播種作業(yè)采用無縫覆蓋播種技術。
3 肥水管理
機穴播水稻每667m2施肥總量一般是:純氮13~15kg,五氧化二磷5~6kg,氧化鉀8~9kg。其中基肥、分蘗肥、穗粒肥的比例分別是:氮為65:30:10;磷為75:0:25;鉀為70:0:30。基肥在大田第2次整田前撒施,一般每667m2撒施尿素20kg,12%過磷酸鈣35kg、氯化鉀(含氧化鉀60%)9.5kg耙田;分蘗肥在秧苗2.5~3.5葉期淺水撒施,一般每667m2追施尿素10kg;水稻進入孕穗中期,根據(jù)禾苗生長情況,酌情追施穗肥,一般每667m2追施45%三元復合肥10kg左右。早稻播種后至1葉期,若遇低溫陰雨應灌水護芽,綠肥施用量大的田塊除遇低溫臨時灌深水外,一般情況不得灌水;在播種后至3葉期,田土不開裂不上水潤田,3葉期以后淺水促蘗,每667m2莖蘗苗達25萬時,放水曬田控苗,水稻孕穗后,稻田以干濕交替為主,做到前水不見后水,直至水稻收割前7d斷水。
4 除草
田間雜草較少的大田可采用一次性莖葉除草,在秧苗3葉左右,用莖葉除草劑防治。雜草密度較大的田塊應采用芽前處理加莖葉處理相結合的2次除草法,具體方法如下:第1次除草:一般在播種后稻芽現(xiàn)青扎根,施用水稻芽前除草劑;第2次除草:一般在秧苗3葉左右,施用水稻莖葉除草劑兌水均勻噴霧,用藥后48h左右上水,并保持水層5~7d。除草劑品種選擇與使用方法,應根據(jù)選用的除草劑使用方法操作。
5 病蟲害防治
防治原則是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早稻的主要害蟲是二化螟,一般以生態(tài)防控為主,如采用稻鴨共養(yǎng)、保護天敵、燈光誘殺、水漿管理等方式,必要時再進行藥物防治。近年來,戈江鎮(zhèn)早稻三化螟、稻縱卷葉螟發(fā)生程度輕,不進行化學防治,具體情況以植保部門發(fā)布的病蟲情報為準。紋枯病的防治時期共2次,第1次在水稻叢發(fā)病率(15%~20%),第2次在抽穗期,叢發(fā)病率(20%~40%),進行防治,過7~10d再同樣防治1次。稻瘟病防治主要是選用抗病品種,若遭遇3d以上的陰雨天氣,氣溫在23℃左右,水稻葉色嫩綠的田塊,又有急性病斑的田塊,應進行化學防治,并在水稻始穗、齊穂期各用藥1次。
6 收獲與干燥
及時收獲關系到水稻產(chǎn)量,具體收獲時間應根據(jù)水稻成熟度和氣候發(fā)生趨勢來決定。就水稻自身來說,如果收獲過早,籽粒充實度不夠,整精米率下降,影響產(chǎn)量;收獲太遲,稻米的透明度下降,堊白增加,影響大米品質。隨著水稻規(guī)?;a(chǎn)的發(fā)展,氣候變化已經(jīng)成為決定水稻收獲期的重要因素。收獲后的潮谷一般采用攤曬或機械烘干2種方式,均以稻谷含水量達標為準。
7 前景與展望
機穴播與水稻常規(guī)種植技術比較,優(yōu)點突出,秧苗素質好,單株營養(yǎng)面積大,分蘗早、分蘗節(jié)位低,主、蘗穗差異小,抽穗整齊;沒有移栽返青期,根系發(fā)達,生長健壯、全生育期比移栽的縮短2~5d;節(jié)省育秧、寄秧、插秧等勞動力投入,每667m2減少勞動力投入2個工左右。南陵縣水稻機穴播生產(chǎn)技術前景喜人,今年的推廣面積已經(jīng)達到666.67hm2,生產(chǎn)優(yōu)勢十分顯著,已經(jīng)成為提升南陵縣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