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訥
1204年,蒙古部落首領鐵木真經(jīng)過26年的征戰(zhàn),周圍的部落部族一個個被征服,就連強大的克烈部也被他吞并了,草原上只剩蒙古、乃蠻和汪古三大部落。在這三大部落中,乃蠻最強,其次是蒙古,再次是汪古。正當鐵木真沉浸在勝利之時,汪古部首領阿剌兀思突然派人送來六壇酒,并告訴鐵木真:“尊敬的鐵木真汗,乃蠻部使者來到我們汪古部,要讓汪古部跟隨乃蠻奪你的弓箭,把你擄去放馬?!?/p>
鐵木真大驚失色,蒙古部剛剛崛起,而乃蠻部稱霸西部草原已經(jīng)幾十年了,如果乃蠻與汪古聯(lián)手,對蒙古部落來說就是滅頂之災。既然汪古部前來送信,就說明汪古部無意與乃蠻部聯(lián)合。鐵木真決定帶五百匹良馬,一千只羊親自前往汪古部。
汪古是一個溫和的部落,這個部落位于今天內蒙古草原的南部,唐朝時叫沙陀,是突厥人的一支,經(jīng)過近三百年的滄桑,沙陀人與其他草原民族融合,形成了汪古部落。當草原上殺得你死我活的時候,汪古部落獨善其身,冷眼旁觀。可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乃蠻部落太陽汗的使者到了。
汪古部的生活習慣與草原上的其他民族是有區(qū)別的,草原各民族大都沒有固定的棲息地,他們逐水草而居,哪里水草豐美,就把牲畜趕到哪里,過著游牧生活。而當時的汪古部已經(jīng)有了城堡,汪古部首領阿剌兀思就定居在這座城堡之中。
阿剌兀思把鐵木真接進城堡,盛情款待鐵木真。酒席宴前,兩個人越談越投緣,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鐵木真說:“阿剌兀思首領,如果您不嫌棄鐵木真,鐵木真愿意和您結為安答。”
安答就是結義兄弟。
阿剌兀思對鐵木真仰慕已久,愉快地答應了。兩個人擺上桌案,點燃香燭,一同跪在地上。
阿剌兀思比鐵木真大幾歲,鐵木真為弟,阿剌兀思為兄。此時,汪古部這個城堡還沒有名字,為了紀念兩人結拜,阿剌兀思將這座城堡命名為安答堡。
可是,汪古部并非鐵板一塊,汪古部的權臣對阿剌兀思說:“鐵木真與札答闌部的札木合結為兄弟,札答闌部被他消滅;鐵木真與克烈部的王汗結為父子,克烈部被他消滅;首領你跟鐵木真結義,能逃脫札木合和王汗的命運嗎?”
這是對鐵木真的偏見,也是別有用心。鐵木真消滅札答闌部是因為札木合首先向鐵木真發(fā)起進攻,他曾架起七十二口大鍋,以殘忍的手段煮死了鐵木真手下的將士;鐵木真消滅克烈部是因為克烈部首領王汗聽信兒子桑昆挑唆,突襲鐵木真營地,鐵木真措手不及,敗走班朱尼河(今呼倫湖西南),身邊僅剩十九人。這兩次都是對方違背誓言,率先對鐵木真發(fā)起致命的攻擊,鐵木真都是絕地反擊,轉敗為勝。
雖然如此,權臣這番話還是讓阿剌兀思幾個晚上睡不著。一連數(shù)日,阿剌兀思對鐵木真避而不見。鐵木真十分著急,他闖入阿剌兀思房中,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承諾把自己最疼愛的三女兒阿剌海嫁給阿剌兀思。實際上就是把女兒當人質,押在汪古部,以表示他與阿剌兀思聯(lián)合的誠意。阿剌兀思萬分感動,汪古部的權臣也無話可說了。
阿剌兀思年齡那么大,從心里講,阿剌海是不同意的。但是,為了蒙古部落的生存,她還是接受了。阿剌海嫁給阿剌兀思之后,阿剌兀思殺掉了乃蠻派來的使者,與鐵木真對天盟誓,共同進攻乃蠻。
鐵木真整編人馬,與汪古部攜手,西征乃蠻。阿剌兀思集合全部人馬,隨鐵木真一起出征。草原版的三國演義開始了。不過,草原版的三國演義僅僅持續(xù)不到一年,太陽汗和乃蠻部就在歷史上消失了。
鐵木真把女兒嫁給自己的義兄,這是個非常痛苦的決定,也是個非常屈辱的決定,但《蒙古秘史》還是把這件事記錄下來了,在該書的第八卷中,成吉思汗(鐵木真)分封功臣:“汪古惕之阿剌兀思的吉惕忽里駙馬等汪古惕五千戶。”汪古惕就是汪古,阿剌兀思全名是阿剌兀思的吉惕忽里。阿剌兀思既然是駙馬,就必然是成吉思汗的女婿。關于這一點,我區(qū)研究汪古部的著名學者蓋山林的專著《陰山汪古》(1991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第43頁)、考古學家丁學蕓的專論《監(jiān)國公主銅印的發(fā)現(xiàn)和初步研究》(《內蒙古社會科學(漢文版)》1983年3期)都認為阿剌海初婚的男人是阿剌兀思。
阿剌海一生四嫁,初嫁阿剌兀思,二嫁阿剌兀思的長子不顏昔班,三嫁阿剌兀思的侄兒鎮(zhèn)國,四嫁阿剌兀思的幼子孛要合。這種風俗叫收繼婚,就是父親去世,兒子要娶后母;兄長亡故,弟弟要納寡嫂。草原上幾千年都是如此,就算在當今社會也不違反婚姻法,只是與漢文化的傳統(tǒng)道德相抵觸。今天,受漢文化影響的蒙古民族對此難以接受,所以,對收繼婚遮遮掩掩。蒙古學者羞于啟齒,《元史》也只是只言片語,含糊其詞。
其實,這是特定時期產(chǎn)生的特定風俗,這種風俗在當時不但不落后,應該說是先進的,因為草原上缺醫(yī)少藥,女人生兩個孩子,能活一個就不錯了。加之戰(zhàn)爭頻發(fā),男人壽命短,數(shù)量遠少于女性,為了種族延續(xù),人丁興旺,無論哪個朝代都推行一夫多妻。越王勾踐曾規(guī)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ㄈⅲ?,其父母有罪?!薄稌x書》也載,晉武帝司馬炎下令,“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迸拥搅?7歲,如果父母不將女兒嫁出去,地方官強行指定男人結婚。
漢文化中的伏羲女媧是親兄妹,可是,為了繁衍人類,伏羲不是娶了女媧嗎?種族延續(xù)是大事,是天大的事。收繼婚比起漢惠帝劉盈娶外甥女張嫣、唐玄宗娶兒媳楊玉環(huán)還是道德的,是進步的,所以,歷史就是歷史,看問題必須放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話有點扯遠了,我們還回過頭來說阿剌海和阿剌兀思的婚姻,就是因為這樁親事,成就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和他的軍隊影響著世界五分之四的人口,他的征戰(zhàn)促進了中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流,為世界的發(fā)展做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摘自正北方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