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剛
(南京同仁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南京 210000)
纖維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效果研究
徐 剛
(南京同仁醫(yī)院普外科,江蘇 南京 210000)
目的:探討用纖維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擇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間南京同仁醫(yī)院收治的40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20例/組)。為常規(guī)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的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為研究組患者應用纖維膽道鏡取石術進行治療。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結果:研究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8000,P<0.05)。結論:用纖維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降低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
纖維膽道鏡取石術;肝內膽管結石;膽總管切開取石術
進行手術治療是臨床上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主要手段。但臨床調查發(fā)現,接受手術治療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常會發(fā)生術后結石殘留。據統計,接受常規(guī)的膽總管切開取石術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其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高達40%~70%[1]。近年來,用纖維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有研究指出,用纖維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2]。為了進一步探討用纖維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南京同仁醫(yī)院收治的40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擇取2016年1月至12月期間南京同仁醫(yī)院收治的40例肝內膽管結石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常規(guī)組(20例/組)。常規(guī)組患者中有男性13例,女性7例;其年齡為23~72歲,平均年齡(45.8±2.9)歲;其中有左肝內膽管結石患者8例,右肝內膽管結石患者12例,合并肝內膽管狹窄的患者7例。研究組患者中有男性12例,女性8例;其年齡為28~70歲,平均年齡(45.2±2.3)歲;其中有左肝內膽管結石患者10例,右肝內膽管結石患者10例,合并肝內膽管狹窄的患者6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為常規(guī)組患者應用常規(guī)的膽總管切開取石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1)對患者進行麻醉,協助其取平臥位。2)在患者的腹部做一個切口,探查其肝膽系統結石的分布情況。3)切開膽總管,用取石鉗將結石取出。4)縫合手術切口。為研究組患者應用纖維膽道鏡取石術進行治療。手術方法是:1)進行麻醉和用取石鉗取石的方法與常規(guī)組相同。2)用取石鉗取石后,經膽總管切開處將纖維膽道鏡置入膽管,在纖維膽道鏡的引導下對膽管內殘余結石的具體分布部位進行探查。3)用抓取鉗和網籃或氣囊導管將膽管內殘余的結石取出。4)經膽道鏡的鉗道放入導絲,將導絲扦入直徑在1.5 cm以上的結石內。將膽道鏡退出,將導絲引入球囊,然后再次進鏡。以雙爪鉗協助球囊沿導絲繞過結石上方,經注射器向球囊導管內注入生理鹽水至球囊略小于肝內膽管,拉出球囊以帶出結石。5)用耐高壓的球囊導管及斑馬導絲對膽管進行擴張。先以膽道鏡探查膽管內的情況,然后對膽管進行造影檢查,以確定膽管狹窄的長度及程度,在C型臂X線機的引導下,將膽道鏡鉗道置于斑馬導絲距膽管狹窄處5 cm左右。沿導絲引入球囊導管,將球囊導管對準狹窄部位后接通壓力泵,注水加壓,以擴張膽管。在術后對患者進行T管膽管造影檢查、膽道鏡檢查及超聲檢查,以觀察取石的效果。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
采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2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有2例患者出現術后結石殘留。研究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為10.00%。常規(guī)組20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一次性取石成功,有8例患者出現術后結石殘留。常規(guī)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為40.00%。研究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8000,P <0.05)。
目前,臨床上對肝內膽管結石的具體形成原因尚不完全明確。肝內膽管結石患者若未能及時接受有效的治療,可發(fā)生膽管炎性狹窄、肝組織纖維化、肝膿腫、肝硬化等并發(fā)癥。肝內膽管結石一般處于較深的部位,常規(guī)的取石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使得接受常規(guī)取石術的肝內膽管結石患者其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較高[3]。有學者指出,擴大肝內膽管的切除范圍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但手術的創(chuàng)傷更大,對于結石分散、手術耐受性差的患者不適用。在取石手術中應用纖維膽道鏡可直視膽管內部的具體情況。纖維膽道鏡可用于配合常規(guī)取石器械進行取石操作,也可用于配合網籃進行取石操作,還可用于配合肝段切除手術及肝實質切開取石手術。在纖維膽道鏡的引導下,手術醫(yī)師可直視術區(qū)進行取石操作,從而可有效地避免損傷膽管和十二指腸[4]。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為10.00%,常規(guī)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為40.00%。研究組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8000,P<0.05)。筆者認為,進行纖維膽道鏡取石術需要注意以下幾點:1)1級、2級膽管結石可在術中利用膽道鏡取凈。對于3級、4級膽管結石,應依據彗星征定律進行取石。2)對于合并有膽管狹窄的患者,應先對其膽管進行擴張,然后再進行取石。3)對于因結石多、分布廣而難以一次取凈的患者,可采用留置大口徑T管的方式對其進行術后膽道鏡協助取石。4)在對患者進行取石操作時,應保持動作輕柔,以防止其膽道發(fā)生竇道破裂性出血。對于已發(fā)生竇道破裂性出血的患者,應及時對其進行灌注止血或壓迫止血處理。
總之,用纖維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肝內膽管結石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降低患者術后結石殘留的發(fā)生率。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姜書勇,莊巖.腹腔鏡聯合微創(chuàng)手術治療膽道結石的臨床分析[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3,16(4):316-318.
[2] 駱建美.腹腔鏡聯合膽道鏡膽管切開取石術在治療肝內外膽管結石中的微創(chuàng)治療價值[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14):47-49.
[3] 閻玉礦,趙守和,劉繼東,等.腹腔鏡下膽道鏡聯合鈥激光治療肝內膽管結石 [J].中華腔鏡外科雜志:電子版,2010,3(3):49-51.
[4] 尹克寧.腹腔鏡聯合膽道鏡在膽囊結石合并膽總管結石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29):136-138.
R364.2+5
B
2095-7629-(2017)17-0117-02
徐剛,男,1988年4月出生,本科學歷,漢族,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為肝膽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