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平安
新歷新年,我們?nèi)ベp梅。
走在林蔭道路,像是走進法國油畫家的風(fēng)景名畫,林蔭漫道,滿眸碧青,風(fēng)景怡人,世外林園。
含書石是我們賞梅第一站。此巨石在水浪村旁山坳間,人稱“含書石”。巨石露出地面部分有100多立方米,約兩層樓高,呈鵝蛋型,直徑約五六米。巨石周圍開滿了怒放的白梅花。不知何時某種力量把巨石自上而下斜線平整分切成大小不等兩部分,石縫約有10厘米寬。據(jù)村里的老人說,幾十年前,他們還是小孩時,石縫有四五十厘米寬,可以爬進巨石里面玩耍,兩面的石壁上刻有許多像文字形狀的符號和圖案,巨石就像一本合上的書本,“含書石”因此而得名。哦,這“含書石”還挺有歷史文化內(nèi)涵呢!我們也每回都好奇,每經(jīng)此地,必登上石頂一覽風(fēng)光為快。何況這次滿眼是梅花?我們坐、站在石上做起手勢照相,還對著石縫照相,回環(huán)欣賞點綴著漫山遍野白雪皚皚的梅花,碧綠白皚中散發(fā)著騰騰的氤氳,感到心胸開闊、心曠神怡極了。我詩興頓發(fā),吟起了詩句:“新年到來天朗晴,共成水庫碧澄明。含書石古梅花放,群雄翹首漫山靈!”
我們從巨石下來,在石旁照相時,早已等候在路旁的柚子坪村的書友陳說:“到柚子坪我家賞梅,那才叫真正的賞梅?!蔽覀冇峙c陳一起,把車開到了陳的家門口。
陳的家居半山腰。屋前是一片開闊的禾地。一樹樹高大茂盛的梅花開滿了禾地周圍及滿山坡地,非常合適欣賞。我們到了禾地,陳和他的女兒趕忙在禾地擺起桌子椅子,又是招呼又是倒茶,好不熱情。我們圍坐一起,一邊喝茶,一邊欣賞梅花。在這山野的鄉(xiāng)村喝著茶賞著梅,真有超然獨立出塵世的自豪之感!后來有人提議:“我們照相吧!”于是我們又一排坐好照相,背景就是一簇簇、一支支開透的潔白晶瑩的梅花、綠葉和粉白的天,以及背后粉黛的飛天蠶遠峰?!昂没ú怀i_,好景不常在”,這美好的風(fēng)光,真可以說是難得的了。后來,我又站在梅樹下,叫人拍我和梅花的零距離合影:我有時伸手拿著頭頂?shù)拿坊?,有時拿梅花的枝丫,有時站立好在梅樹下……這一張張有白如飄雪紛飛的梅花作背景的照片,是那樣的珍貴。我神馳、圓融于大自然的生態(tài)美景中了!
我們抓緊時間,又去另一站有名的景區(qū),有古楓樹的石溪深處賞梅照相。這里溪水潺潺、梅林簇簇,喬木參天,有更多的奇石異景欣賞。我們在石溪間賞夠了梅,照了合影照,就離開梅林,到低塘村梁老伯家中聚午宴,開始賞梅的第二個節(jié)目:揮毫送春聯(lián)活動。
梁老伯的家在水庫旁的盤湖公路邊,山水相依,站在家門口眺望,共成水庫湛藍清澈,湖光山色,視野開闊,水波瀲滟盡收眼底,風(fēng)景很優(yōu)雅別致。這是一棟豪華的農(nóng)家樓房,樓高3層,外墻全貼灰紅小瓷磚,窗戶兩旁鑲粉紅的噴漆羅馬柱和裝飾盆景及凹凸封邊裝飾圖案,屋頂鑲琉璃瓦,屋周圍是一個庭院,種滿花草樹木,庭院北邊建有一間一層作廚房用的小屋,就是放在全縣范圍看,也算是最好的單家獨棟房屋了。
我們到時,梁老伯及他的家人熱情接待,又是斟茶遞煙,又是在廚房忙開。梁老伯兩個開涼果廠的兒子又去買熟菜來。我們用完午宴后便開始寫書法、送春聯(lián)。我們每寫一筆,梁老伯都嘖嘖稱贊。因為梁老伯也是書法發(fā)燒友,他的廚房里外墻壁上都掛滿了他寫的書法聯(lián)語,雖然他還是初學(xué)。我們寫夠了書法,就開始送春聯(lián)。在為梁老伯寫幾副兩米多的大春聯(lián)時,我特別用意,其中兩副的內(nèi)容是“低水騰龍千祥集,塘村飛鳳百福臨”,“玉樹華光千祥集,春暉麗日百福臨”。第一副是嵌聯(lián),將低塘二字嵌入其中。我們又拿起春聯(lián)照集體照。寫書法送春聯(lián)的間隙,梁老伯還帶我參觀他兒子開的根雕工藝品展銷店。
我們要離開這青山綠水、花香撲鼻的好地方時,我還沒忘拿起相機拍照這美麗的湖光山色、綠樹鮮花……我詩情頓發(fā),又吟起詩來:“清溪綠樹映梅林,高韻貞姿雪翩翩。山色湖光花正好,揮春龍蛇態(tài)萬千。”
共成賞梅,我們生活中別致的風(fēng)景!
責(zé)任編輯:曹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