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速的經濟發(fā)展形勢之下,中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結構正在發(fā)生巨大的變革,各個階層的矛盾沖突不斷顯現,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群體性事件。并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與實踐的重要課題。本文從群體性事件的概念和特征入手,運用分析手法對群體性事件進行簡要剖析,解釋目前我國群體性事件高發(fā)的原因,為公安機關在處理群體性事件時提供可以借鑒的對策。
關鍵詞:群體性事件;公安機關;社會矛盾;訴求
近年來群體性事件頻發(fā),規(guī)模不斷擴大,影響日益嚴重,給國家的和諧穩(wěn)定帶來了十分巨大的沖擊與挑戰(zhàn)。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妥善處理群體性事件是當前擺在政府和公安機關面前的重要課題,也是對于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的客觀要求。從實踐中看,全面了解當前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原因,可以幫助我們掌握和了解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特點讓相關機關在事件發(fā)生之時能夠迅速處理,避免擴大影響。
一、群體性事件的概念分類與特征
1.概念
群體性事件是由各種社會矛盾引發(fā)的具有共同利益的群體認為自身利益受到損害并為了實現某一目的而通過多數人之間的肢體與語言上的沖突,以圍堵或非法聚集的方式表達訴求所產生的事件。
2.特征
(1)參與人員的組織性越來越強。群體性事件在過去往往具有自發(fā)性、臨時性的特點,一般沒有十分明確的組織者與策劃者。而現如今,群體性事件已經開始由之前的臨時性、自發(fā)性組織,開始向有組織、有部署的方向發(fā)展,尤其是在一些影響比較大、人數比較多的群體性事件之中其表現更為明顯。
(2)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以往的群體性事件經常會出現在不同的群體與群體當中,一般影響范圍比較小,不會形成輿論,基本上屬于一種小團體之間的利益之爭。而現如今群體性事件不僅限于這種小團體之間的利益之爭,而是更多地發(fā)生在群體與社會團體、企事業(yè)單位、政府機關、公檢法機關之間。
(3)暴力性日益明顯。我國近年來群體性事件呈現出了暴力性增強的趨勢,群眾抱著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的心態(tài)采取極端的行為來維護權益或者發(fā)泄不滿情緒。聚眾圍堵、沖擊國家機關、暴力械斗、哄搶國家重點物資及其他重要財產。這些行為顯然已經對國家的安全與穩(wěn)定構成了重大的威脅。
二、群體性事件高發(fā)的原因
群體性事件高發(fā)的原因是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高速發(fā)展,社會變革逐漸深入,涉及到的群體利益越來越多,直接導致了群體性事件的發(fā)生,這是各種社會矛盾加深的綜合反映,是社會群體利益矛盾的集中反映。當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成因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不斷高速發(fā)展的背景
我國目前正在處于社會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大背景之下,新舊體制交替產生巨大影響也不斷顯現,社會貧富差距逐漸拉大,社會利益關系格局不斷調整,導致了群眾價值觀念的變化,多元化價值觀的形成,人們的價值觀念混亂社會利益沖突加劇,我國的城市,行業(yè)之間的發(fā)展一直處于一種不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引發(fā)貧富不均的問題。因此,國家的社會制度轉型與經濟高速發(fā)展之后引起的社會問題是誘發(fā)群體性事件的經濟社會根源。
2.利益分配關系失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實現了大跨越前進式的發(fā)展,但是在社會財富的分配上由于缺少分配機制,財富逐漸向少數人積聚。同時,隨著各項改革的不斷推進,不同的地區(qū),不同的行業(yè)之中收入差距逐漸增加,貧富兩極分化更加嚴重。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不協調導致教育醫(y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問題也日益突出。分配公平不再僅僅是單純的經濟利益調節(jié)問題,也是社會關系和諧穩(wěn)定的重大問題。
3.利益訴求表達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利益訴求的表達渠道少,而且有效性低且缺乏保障,難以滿足群眾利益訴求表達與維護的需要。隨著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當其利益受到損害之后十分渴望相關部門能夠幫助他們維護權益。但是,維權群體的訴求往往得不到回應,有關部門敷衍塞責,推諉扯皮,反映的問題長時間無法得到解決,以至于群眾不得已而采用一些極端手段表達訴求,以求引起領導關注,促使問題能夠得到解決。
三、公安機關應對群體性事件的職責
公安機關是我國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門,是維護我國國家民主專政政權的暴力機關,具有治安管理與刑事司法的雙重屬性。如何發(fā)揮好公安機關在處置群體性事件之中的作用,筆者歸納了以下三點:
首先,公安機關在處理群眾事件之時要收集大量的情報信息,改掉之前散亂的收集方式,通過劃定情報收集范圍,明確收集目標,使目標更具有準確性以提升公安機關工作效率,節(jié)約資源。同時,還要掌握事件的第一手動態(tài)資料,深入到群眾之間去了解調查矛盾的主體以及發(fā)生的主要矛盾,以最大限度處理好群眾的問題。利用互聯網與新聞媒體等現代信息傳輸手段,拓寬信息收集渠道提高情報收集能力,多角度全方位收集情報信息。
其次,公安機關要做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助手。發(fā)生群體性事件的原因往往十分的復雜。其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利益的沖突。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黨委政府要在制度創(chuàng)新,體制改革之上多做努力,而公安機關應該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手,切實做到落實警力,明確責任,積極收集情報信息,為黨委、政府的決策提供支持。
最后,公安機關要依法處置群體性事件,維護社會治安秩序。一方面,在處置群體性事件之時,公安機關要快速反應,及時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準確把握時機,迅速控制現場局面,防止事態(tài)擴大和蔓延。在處置工作中講求策略,加強情感溝通,穩(wěn)定好群體成員情緒,盡最大的努力達成和解,避免事態(tài)的擴大化。另一方面,要嚴守法律的底線執(zhí)行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堅決不容許任何侵犯群眾的權益的行為,對于嚴重事件的策劃組織者,積極參加者,要及時準確的收集犯罪證據,依照法定程序處理。群體性突發(fā)事件一般不具有對抗性。因此,公安機關應當以相對平和,合理的方式化解矛盾。建立官民平等對話機制,借助基層組織與各方專家的力量,尋求事件解決的最佳途徑與方案,化解矛盾。
參考文獻:
[1]呂美琛,朱其良.公安機關公共安全危機管理規(guī)范化指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1.
[2]王宏偉.公共安全管理研究:非常規(guī)突發(fā)事件及其應對[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0.
[3]王東.群體性事件的特點及處置原則[J].中國行政管理,2010(7).
[4]張百杰.群體性事件的法學思考[J].理論界,2010(10).
[5]楊海坤.我國群體性事件公法防治對策研究[J].法商研究,2012(2).
作者簡介:
齊琳(1989.7~ ),女,遼寧沈陽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法律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