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天氣轉冷,一些女性朋友的手腳開始變得冰涼,她們害怕跟別人握手,因為冰冷的手經常會把對方激得直打哆嗦。晚上睡覺更痛苦,即使房間里有熱烘烘的暖氣,也要抱著暖水袋才能把被窩焐熱。
冬天手腳冰涼是很多女性朋友的“通病”。中醫(yī)認為這是陽虛的表現。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免疫功能逐漸下降,體內的激素水平和循環(huán)功能也開始下降,這樣便出現了陽虛的癥狀:四肢冰涼、臉色蒼白、膝軟乏力。有的女性即使年紀不大,若先天陽虛,也會“生內寒”,表現為自身御寒能力差,穿得比別人多,仍然手腳冰涼:或是腹部對溫度非常敏感,容易腹瀉、關節(jié)痛等。
有人做過統(tǒng)計,大概每四個女性中就會有一個有手腳冰冷征。她們手指末端的溫度低于體溫3~4℃甚至更多,有什么辦法可以治愈或者改善呢?
“優(yōu)待”你的腳
改善手腳冰涼癥狀的關鍵就是要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為此,積極運動足部是很有效的。最簡單的足部運動就是踮腳尖,也可以把一只腳搭在另一只腿上,用拳頭用力捶打整個足底,這只腳開始發(fā)熱后換另外一只腳。
另外,下面幾種“優(yōu)待”腳的方法對驅寒也有用:①每天用粗鹽水泡腳:②從用過的足球襪上剪下5~6厘米長的一圈來做護踝,套在腳脖子上:③每天進行5分鐘的“腳心日光浴”;④經常躺在床上伸拉雙腳;⑤冬天做好腳部保暖。
“保溫”按摩法
中醫(yī)穴位按摩對四肢發(fā)冷也有特別的療效。陽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環(huán)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只要刺激這一穴位,便可迅速暢通血液循環(huán),暖和身體。陽池穴的位置在手背間骨的集合部位,將手背往上翹,在手腕部會出現幾道皺褶,在靠近手背側的皺褶中心處按壓,會找到一個壓痛點,那就是陽池穴的所在。刺激陽池穴最好是慢慢地進行,時間要長,力度要緩。兩手交換,用中指按壓即可。
上薄下厚
“暖美人”的穿衣原則一般要上薄下厚,頭寒腳熱。上半身稍微穿少一點沒關系,但必須保護好腰、膝蓋和腳,因為這幾個部位對冷特別敏感,月經前和排卵期更要注意保暖。
“平民”運動
對很多MM來說,高跟皮靴和皮鞋的魅力是很難抗拒的。事實上,這兩個“高跟尤物”對你的“暖美人修煉”是有很大阻礙的。穿上它們就很難邁開步子,勢必會減少走路的時間,讓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變差,使身體容易變冷。若上下班再不步行運動,畏冷癥狀就很難改善。最好一周至少有兩天的時間穿平底鞋上下班,以保持旺盛的血液循環(huán)。
你還可試試瑜伽、普拉提、慢跑等運動,它能有效減輕浮腫,并能使血液循環(huán)更加通暢。不過要注意保暖,盡量選擇氣溫較高及空氣較佳的時段。
注意飲食
“冷美人”冬天要盡量補充溫熱性食物來祛除體內的寒氣。比如多吃栗子、核桃、蘋果、棗、牛肉、羊肉等溫熱食品。做飯時多加些蒜、姜也能驅寒。生冷的東西盡量少食,多補充維生素C、熱橙汁等。還要多吃一些緩解寒冷癥狀的含鐵和溫熱食物。
含鐵食品:菠菜、豬肝、海帶、牛肉、黑五類食品等。
溫熱食品:雞肉、牛肉、蝦、鰻魚、南瓜、大蒜、青椒、櫻桃、糯米、普洱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