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寧 王 飛 尹延旭 姚明華* 焦春海 鄒 雄 趙榮秋 高升華
(1. 湖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 武漢 430064; 2. 湖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 武漢430064; 3. 長江大學(xué)園藝園林學(xué)院, 湖北荊州 434023)
辣椒(Capsicumspp.)起源于美洲,是一種重要的蔬菜作物和調(diào)味品,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栽培。在我國,辣椒栽培面積為133萬hm2,位列各類蔬菜中的第二,年產(chǎn)值逾700億元。我國辣椒生產(chǎn)中主要以一年生栽培辣椒種(Capsicum annuum)為主,保存的辣椒種質(zhì)類型也多為一年生栽培辣椒種;隨著辣椒雜交品種的推廣以及育種選擇壓力的增加,辣椒品種的遺傳背景日益下降[1]。因此,加強辣椒種質(zhì)資源的收集、評價和利用,對辣椒遺傳育種具有重要意義。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又稱基因多樣性,是對種質(zhì)資源綜合評價的一種手段。目前,分子標(biāo)記是進行種質(zhì)資源遺傳多樣性研究最廣泛采用的方法之一,具有穩(wěn)定性好、信息量大、分析效率高等特點,在辣椒種質(zhì)資源分子遺傳多樣性研究方面已經(jīng)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1-9]。本研究采用的SSR標(biāo)記方法對保存的311份辣椒種質(zhì)進行多樣性分析研究,并進一步進行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相關(guān)研究為明確辣椒種質(zhì)的遺傳背景與群體結(jié)構(gòu),進一步指導(dǎo)辣椒種質(zhì)保存與品種選育奠定基礎(chǔ)。
供試辣椒種質(zhì)資源共311份,由湖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蔬菜研究室提供,特征及來源見表1。上述辣椒種質(zhì)中,252份為國內(nèi)辣椒資源,59份辣椒種質(zhì)為通過國際合作項目從國外收集的辣椒種質(zhì)。311份辣椒種質(zhì)于2015年10月在湖北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經(jīng)濟作物研究所蔬菜試驗基地播種,2016年3月定植,定植緩苗后進行取樣。每份辣椒種質(zhì)隨機選取3個單株,采集辣椒頂端幼嫩葉片混合保存于EP管中,液氮中速凍后置于-20℃冰箱保存。
表 1 供試辣椒材料及來源與特征描述
序號 編號名稱 特征 來源 序號 編號名稱 特征 來源49SZ-2015-44-1-0 長羊角椒 深圳 93 CA14C004-0-單1-0 朝天椒 海南50SZ2015-11-0-1 長羊角椒 深圳 94 CA14C006-1-1 朝天椒 海南51GZ-2015-41-1-1 長羊角椒 廣州 95 CA15C006-2 朝天椒 海南52GZ-2015-49-1-1 長羊角椒 廣州 96 CA1321-1-0 類金塔椒 江西53GZ-2015-129-1-1 長羊角椒 廣州 97 CA1301-單1-1-0 加工牛角椒 江西54GZ-2015-41-1-1 燈籠椒 廣州 98 XJSHZTJ-6-F6 美人椒 新疆55GZ-2015-44-1-1 長羊角椒 廣州 99 CA1302-1-2-0 加工牛角椒 江西56GZ-2015-46-0-0 長羊角椒 廣州 100CA14N035-1-1 大牛角 安徽57GZ-2015-49-1-1 線椒 廣州 101CA1320-單1-0 線椒 江西58Chen12-1-1 美人椒 湖北 102CA1321-1-1 線椒 江西59帥亮F1-1-0 美人椒 安徽 103CA1322-1-0 線椒 江西60 長條椒F1-1-1-0 長美人椒 安徽 104CA1324-0-0 黃綠皺皮線椒 江西61SP204F2-1 短牛角椒 河北 105CA1325-單1-0 線椒,粗厚皮 江西62SZ2015-11-0-1 線椒 深圳 106CA1401-單3-0 金塔椒 新疆63SZ-2015-44-1-0 線椒 深圳 107CA1325-1-2 薄皮長線椒 江西64SZ-2015-8-1-1-異1線椒 深圳 108CA14Y040-1-2 墨綠粗羊角 江西6512號親本 粗長牛角 甘肅 109CA14Y036-1-1 墨綠粗羊角 江西66P1618♀ 粗牛角 甘肅 110CA14Y039-1-1 金塔椒 江西67HP1622 皺,黃牛角 甘肅 111CA1402-2-1 線椒 新疆682635 短羊角椒 甘肅 112CA1330-2 金塔椒 江西69 帥亮母本 長羊角椒 海南 113PJ06-X-2-3-0 長條椒 四川70GZZY-29-2-1-1-2 細線椒 貴州 114BL8-F5 長線椒 湖南71CA13Z001-1-1-1-B1長指椒 未知 115CA13D004-F2-1-1 燈籠椒 安徽72BL8-F5-1 長線椒 湖南 116ZX101-F6 黃綠粗線椒 北京736203-M-1 美人椒 海南 117CA1329-1-1 金塔椒 新疆74 JSL006 燈籠椒 江蘇 11815年秋線椒01 線椒 湖北75 福建辣椒王單2-單1朝天椒 福建 11915年秋線椒02 線椒 湖北76 P421108132 短粗牛角 湖北 12015年秋線椒03 線椒 湖北77 福建石榴紅-混-1 短粗牛角 福建 12115年秋線椒04 線椒 湖北78HLJ001 短粗牛角 黑龍江 122CA14D030-F2-1-1 厚皮燈籠椒 安徽79HLJ002 朝天椒 黑龍江 123BN2154F1-1 美人椒 河北80HLJ003 朝天椒 黑龍江 124CHEN13號-1 大果錐形椒 湖北81HLJ004 短粗牛角 黑龍江 125CHEN17號-1 大果錐形椒 湖北82HLJ005 朝天椒 黑龍江 126CHEN19號粗果-1 短粗牛角 湖北83 HLJ006 短粗牛角 黑龍江 127春研青龍-1 線椒 江西84 JSL006 短粗牛角 江蘇 128春研神龍F1-1 線椒 江西85P421182012 短粗牛角 湖北 129CA15Y004-1 錐形椒 廣西86 P421081013 短粗牛角 湖北 130海邁5000BF1-1 細線椒 廣東87P421124063 短粗牛角 湖北 131CA14N034-1-1 大粗牛角 安徽88 CA13Z005-1-0 墨綠長指椒 江西 132春研干王F1 線椒 江西89 CA13Z006-2-1 墨綠長指椒 江西 13315年秋羊角椒01 線椒 未知90CA14C002-1-1 朝天椒 未知 13415年交會美人椒-1-1美人椒 未知91CA14C027-1 朝天椒 未知 135CA1301-單1-0-1-1 加工牛角椒 江西92CA14N033-3-1 粗牛角 安徽 136CA14N014-1-2-1-2 黃綠大粗牛角 安徽
序號 編號名稱 特征 來源 序號 編號名稱 特征 來源137CA15Z001 墨綠長指椒 安徽 181CA15N003 黃綠皮大粗牛角 未知13814-P-1-1 厚皮光面燈籠椒 甘肅 182CA14N026-2-1 黃綠皮大粗牛角 未知139CA15Z004 墨綠長指椒 江西 183馬鞍山辣椒 朝天椒,極早熟 安徽140CA15Z005 墨綠長指椒 江西 184CA14N012-F2-1-1 厚皮黃綠粗牛角 安徽1412012AHLATP-5-F6 黃綠大粗牛角 安徽 185貴州鎮(zhèn)遠干椒 極晚熟長羊角椒 貴州142A103-1-1 黃綠大粗牛角 四川 186DGZX-M-1-1-1 早熟光面燈籠椒 安徽143CA14N025-F2-2-1 黃綠大粗牛角 安徽 18713HALTJ10-1-1 早熟光面燈籠椒 安徽14413HGTF-02-異1 朝天椒 湖北 18813HALTJ07-1-1 早熟光面燈籠椒 安徽14513HGTF02-異-2 小牛角朝天椒 湖北 189PJ07-1-1-1-0 長條椒 四川14613HPLJ01-1-1-1 皺小長燈籠椒 湖北 190GZZY-16-2-單1 長羊角椒 貴州147GZZY-24-0-F6 紫朝天椒 貴州 19115年秋線椒05 線椒,細、皺 湖北1481310A 不育系 未知 192GZZY-4-1-0-1-0 線椒 湖北14907-13-1-0 甜椒 未知 19318號 雜,短牛角椒 湖北1501310B-1 粗牛角 未知 19413HALTJ12-1-1 早熟光面燈籠椒 湖北15114-07-5-1-1 粗牛角 未知 195mexico-38-F4-X1 紫朝天椒 墨西哥152農(nóng)科院干椒 草莓椒 河南 196CA15X001-1 黃細線椒 未知153CA1403-2-1 干椒 新疆 197ATP-2-3-1 厚皮大錐形椒 安徽15413HALTJ02-1-1 晚熟厚皮光面甜椒 安徽 19875隔-1-1 極早皺皮燈籠椒 未知15513HALTJ03-1-1 晚熟厚皮光面甜椒 安徽 199LAZS-M-2-1 早熟牛角椒 安徽15613SCSTJ02-1-1 薄皮皺面燈籠椒 江蘇 20014JT3號-M-2-1 燈籠椒 北京157180-異株-異1 粗牛角 未知 201CA14C017-F3-1-1 朝天椒 未知158301類型♂ 粗牛角 河南 202CA14D027-M-1-1 厚皮燈籠椒 未知159CA14C008-1-1 朝天椒 未知 203GZZY-18-1-1 厚皮牛角 貴州160AZJ6♂-M 燈籠椒 安徽 20410R-F5-1-1 厚皮燈籠椒 臺灣161貴州雷山干椒 線椒 貴州 205CA13D002-F2-1-1 厚皮燈籠椒 安徽162貴州西江干椒 線椒 貴州 206蘭彪15號-1 牛角 安徽163CA14N003-1-1 黃綠皮大粗牛角 安徽 207CA13Y001F1-1-單1 長羊角 安徽164金勝宇8號-單1 類紅椒 安徽 208CA14C019-單1 乳黃圓球朝天椒 廣西165A207-F3-1-Y1 螺絲椒 安徽 209CA14D037-F2-1-1 厚皮燈籠椒 山東166A1CK-1-F1-1 大果錐形椒 安徽 210CA14C019- 1 圓球朝天椒 廣西167朝天椒超級808-1 簇生朝天椒 河北 211CA14D018-F2-1-1 厚皮燈籠椒 山東168ZXW1號-1 線椒,細、皺 安徽 212CA14D025-F2-1-1 厚皮燈籠椒 山東169CA14N02-F2-1-1 黃綠皮大粗牛角 安徽 213CA14D006-F2-2 厚皮燈籠椒 山東170CA14N004-1-1 黃綠皮大粗牛角 安徽 214LJKN005 小牛角椒 肯尼亞17115交會美人椒-3-X1朝天椒 安徽 215蘭彪14號-F1-1 牛角 安徽172CA14N018-1-1 黃綠皮大粗牛角 安徽 216CA14D014-F2-1-1 厚皮燈籠椒 山東17315利川MRJ-1 朝天椒 湖北 217紅火F1-1 朝天椒 河北17415利川MRJ-2 朝天椒 湖北 21815種交會CP-1-1 朝天椒 未知17515恩施龍陽壩CP02 朝天椒 湖北 219KHDNSEEF2-3-1 美人椒 泰國176CA13N001-1 錐形椒 未知 220湘辣712-F2-1 單生朝天椒 湖南17714NMHLY001-F1-1 長羊角椒 泰國 22188 C. chinense 海南17815年牛角椒01 短粗牛角 湖北 22213ASTJ03-F2-1-4 光面燈籠椒 江蘇179CA15Z003 朝天椒 未知 2231042-1-1-1 厚皮大粗牛角 安徽180CA14N023-1-1 黃綠皮大粗牛角 未知 224VI037581 燈籠椒 臺灣
序號 編號名稱 特征 來源 序號 編號名稱 特征 來源225101-M-2-0-1 牛角椒 江蘇 269特大理想-0-0 朝天椒 湖北226QM-1-1-0 牛角椒 江蘇 270大草莓-F2-1-1 錐形朝天椒 湖北227SJZC-M-1-1-0 細牛角 江蘇 271辣椒王-1-1 朝天椒 湖北228湘研圓珠2號 圓珠椒 湖南 272BN15C001F2-1 朝天椒 湖北229線椒中黃果 線椒 湖北 273阜南中椒6-M-1 厚皮牛角椒 安徽230多彩錐形椒-1 觀賞椒,錐形 湖北 274阜南301-M 厚皮牛角椒 安徽231朝天黃小辣椒-F5 朝天椒 湖北 275CA14N014-F2-1-1 厚皮牛角椒 安徽232彩星觀賞椒-1 朝天椒 湖北 276CA14N034-1-2 厚皮牛角椒 安徽23314-07-34-1-1 牛角椒 湖北 277BN9008-F-1 朝天椒 河北23407-37-1-2-1 牛角椒 湖北 278BN404F2-1 朝天椒 河北235天鷺-1 乳黃牛角 湖北 279BN6003F2-1 朝天椒 河北236蟠桃觀賞椒-1 圓球觀賞椒 湖北 280BN15C004F2-1 朝天椒 河北237明椒8號-1-1 C. chinense 福建 281甘科5號-1 螺絲椒 甘肅238明椒7號-1-1 C. chinense 福建 282駐馬店朝天椒 朝天椒 河南239黃方椒-1 燈籠 甘肅 283紅鉆抗病朝天椒-1 朝天椒 河北240桂記808 圓球觀賞椒 廣西 284VI012273-X 朝天椒 臺灣241CA15LD001-Y1 早熟皺面燈籠椒 浙江 285CA14N008-1-1 牛角椒 安徽242CA14D026-F2-1-2 早熟皺面燈籠椒 山東 286VI037580-1 燈籠椒 臺灣243香辣玉龍F1-1 乳黃牛角 山東 287CA14Y003-2 羊角椒 未知244CA15C004 朝天椒 云南 288CA14Y001-1-2-1 羊角椒 未知245CA15C001 朝天椒 云南 289CA14Y011-1-1 羊角椒 未知24614XJSHZTJ03-1-X 螺絲椒 新疆 290CA14Y010-1-1 粗羊角椒 未知247BN15C003F2-1 朝天椒 河北 291CA14Y009-1-0 羊角椒 未知24814CY01-F6 小果長燈籠椒 湖北 292CA14N001-2-1 短牛角 安徽249正邦長螺王-0 螺絲椒 江西 293CA13D026-F2-4 光面燈籠椒 山東250春研神龍-2 線椒 江西 294CA14D13-F2-1-1 光面燈籠椒 山東251大果火鍋椒F2-1-2 錐形朝天椒 云南 295天福紅巨人-1 朝天椒 河北252LJKN004 燈籠椒 肯尼亞 296紅運-1 朝天椒 河北253LJKN003 燈籠椒 肯尼亞 297PE03-1-1-1-1 金塔椒 山東254LJKN001 燈籠椒 肯尼亞 298XMRJ-M-1 美人椒 遼寧255FN114-F1-1 條椒 安徽 299PE07-1-1-0 金塔椒 山東256FNTJF1-1 條椒 安徽 30015秋長指椒01 朝天椒 未知257FNSL-F1-1 條椒 安徽 301CA13D001-F2-2-1 光面燈籠椒 山東258青陽辣椒 條椒 韓國 302CA14D003-F2-2-1 光面燈籠椒 山東259CAYENNE 條椒 泰國 303湘研秋香F2-0 朝天椒 湖南260花仙子朝天椒-1 朝天觀賞椒 河北 304大果辣椒王F2-1 錐形大果朝天椒 福建261CA15D002 厚皮燈籠椒 湖北 305ZSQM-M-1-1-1 早熟齊美母本 安徽262CA15D001 厚皮燈籠椒 湖北 306LAWS-M-1-4 晚熟牛角椒 安徽263農(nóng)科院菜場CP-異1朝天椒 河南 307VI037601-1 燈籠椒 臺灣264海南三亞朝天椒-1 朝天椒 海南 308S-5-2-1 早熟皺面燈籠椒 湖北265艷紅100-1(未) 朝天椒 河北 309XWHJ-M-1 早熟皺面燈籠椒 湖北26615年秋短指椒02 朝天椒 河北 310CA14D024-F2-1-2 晚熟厚皮燈籠椒 湖北267艷火F1-1 朝天椒 河北 311HN0922-1-1-0-1 黃線椒 湖北268指椒-1(未)-1 朝天椒 湖北
DNA提取采用CTAB法,用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DNA提取的完整性。SSR分析應(yīng)用張曉敏等[10]列出的20對多態(tài)性SSR引物;PCR反應(yīng)體系為20 μL,其中DNA模板為4 μL,5U Taq酶 0.2 μL,各 0.8 μL 上下游引物,10 mM dNTP mix 0.4 μL,10 × Taq buffer mix 1.8 μL ;PCR 擴增程序:94℃預(yù)變性5 min;94℃變性1 min,53℃退火1 min,72℃延伸2 min,共35個循環(huán);最后72℃延伸10 min。
SSR-PCR產(chǎn)物的檢測采用8%非變性聚丙烯酰胺凝膠,上樣量為2.0 μL,電泳上槽緩沖液為1 ×TBE溶液,電泳采用恒功率30W,電泳時間40 min。電泳結(jié)束后,使用10%硝酸銀進行染色。
將每條SSR引物組合擴增的每一條帶視為1個位點,統(tǒng)計位點總數(shù)和多態(tài)性位點數(shù)。條帶清晰可辨的記為1,缺失的記為0,不具多態(tài)性的條帶不予統(tǒng)計。應(yīng)用Powermaker 3.25軟件計算等位基因數(shù)和變異范圍,DARwin 6.0軟件進行聚類,STRUCTURE 2.3軟件進行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分析,設(shè)定MCMC開始時的不作數(shù)迭代為5 000次和不作數(shù)迭代后的MCMC迭代為10 000次,設(shè)定K為1到10,每個K值重復(fù)運行8次,計算△K值并判斷首個峰值出現(xiàn)的位置。
利用20對辣椒多態(tài)性SSR引物,對保存的311份國內(nèi)外辣椒資源進行SSR遺傳多樣性及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共擴增到263個等位基因,每個位點的變異范圍為2~16個,平均每位點13.15個等位基因;每個位點 PIC值變異范圍為0.12~0.91,平均為 0.823。引物 CAMS352、Epms310和HpmsE031對部分辣椒資源擴增的結(jié)果見圖1、圖2、圖3。
圖1 引物CAMS352在部分種質(zhì)中的擴增結(jié)果
圖2 引物Epms310在部分種質(zhì)中的擴增結(jié)果
圖3 引物HpmsE031在部分種質(zhì)中的擴增結(jié)果
利用DARwin 6.0軟件采用Neighbor-Joining法進行聚類分析,將311份辣椒種質(zhì)分為3組(圖4)。第 I 組(Group A)全部為普通栽培辣椒種(C.annuum),主要包含羊角椒、短牛角椒、指椒果形的辣椒種質(zhì);第 II組(Group B)也全部為普通栽培辣椒種(C.annuum)主要為燈籠椒和粗牛角椒;第 III組(Group C)主要為圓球椒、錐形椒及少量燈籠椒類型,還包括3份C.chinense燈籠椒種質(zhì)。從分類的結(jié)果看,分子聚類的結(jié)果與前人的研究相似,主要是按照果形進行劃分,但也能夠?qū)⒉煌苯贩N區(qū)分。
圖4 331份辣椒種質(zhì)的Neighbor Joining聚類分析結(jié)果
基于SSR標(biāo)記數(shù)據(jù)對311份辣椒種質(zhì)的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分析,計算K從1到10的△K值變化情況,結(jié)果在K = 3處有明顯的峰值,將311份辣椒種質(zhì)劃分為3個群體(圖5、圖6),不同群體間的界限十分明顯,且群體間的基因滲透較高。群體遺傳結(jié)構(gòu)與聚類分析均將所有資源劃分為3個群體,兩種分析方法劃分的類別基本一致;PCA分析也顯示辣椒種質(zhì)存在3個明顯的資源富集區(qū)。根據(jù)前人的群體分類結(jié)果,結(jié)合種質(zhì)的地理來源、種質(zhì)果實類型及種質(zhì)熟性分析發(fā)現(xiàn),群體劃分與地理來源相同的部分種質(zhì)雖然具有聚在一起的傾向,但來源相同的種質(zhì)也有分在不同組的情況。與聚類分析的結(jié)果相似,群組劃分的結(jié)果與果實形狀和果型指數(shù)的分類結(jié)果更傾向一致,組群A包含80.12%的羊角椒、短牛角椒、指椒類型種質(zhì),果型指數(shù)(果實縱徑/果實橫徑)> 3.29;組群B的資源包括73.18%的燈籠椒和粗牛角椒,果型指數(shù)介于3.15和1.8之間;組群C的資源包括62.15%的圓球椒、錐形椒及少量燈籠椒,果型指數(shù)< 2.13。群體劃分與種質(zhì)熟性沒有聚在一起的傾向,熟性相同的種質(zhì)在不同組內(nèi)均有一定的分布。
圖5 k值的計算結(jié)果
圖6 331份辣椒種質(zhì)的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結(jié)果
種質(zhì)資源是開展育種工作的重要物質(zhì)基礎(chǔ),而明確種質(zhì)資源的遺傳背景是開展種質(zhì)利用的前提,有利于鑒別特異種質(zhì),提高遺傳育種效率,因此必須對種質(zhì)資源進行多樣性的評價和遺傳背景的研究。關(guān)于辣椒種質(zhì)資源表型多樣性分析和分子遺傳多樣性分析的研究已經(jīng)有很多報道。陳學(xué)軍等[5]采用31個RAPD引物對辣椒屬5個栽培種31份材料進行PCR擴增,有效的區(qū)分了C.annuum和其他4個栽培種;陳文超[11]利用33個EST-SSR標(biāo)記分析了31份辣椒種質(zhì)的遺傳多樣性;許茜[12]采用22對多態(tài)性SSR標(biāo)記將271份辣椒種質(zhì)分為2大類5個亞類。本研究利用20對多態(tài)性SSR標(biāo)記對311份辣椒種質(zhì)同樣做了有效的區(qū)分,將311份辣椒種質(zhì)分為3組,且分子聚類的結(jié)果與按照果型劃分的結(jié)果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與前人的研究結(jié)果相似[1-2,10-12]。本研究利用SSR標(biāo)記檢測每位點的等位基因平均為13.15個,PIC值平均為0.823,比許茜[12]和顧曉振[1]等的檢測值略高,這可能與研究所用的辣椒種質(zhì)的遺傳背景有關(guān)。
聚類分析與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是進行種質(zhì)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的有效手段,但應(yīng)用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辣椒種質(zhì)的研究則較少。與聚類分析相比,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更能夠體現(xiàn)單個樣本趨向各群體的比例,從而全面地了解資源的遺傳信息[1-2,10]。張曉敏[10]基于SSR標(biāo)記對368份辣椒材料進行遺傳多樣性評價,結(jié)果將368份辣椒材料分為3個亞群,NJ法聚類分析的結(jié)果與群體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分析結(jié)果以及植物學(xué)性狀的特點基本吻合;亞群1主要為圓筒椒、花期最晚,亞群2主要為長果型,亞群3主要為長果型,始花節(jié)位最高。顧曉振[1]利用29個多態(tài)性SSR標(biāo)記將1 904份辣椒材料分為兩大群體,亞群1主要為長角型辣椒,亞群2主要為燈籠型。本研究應(yīng)用20對SSR標(biāo)記對331份辣椒種質(zhì)進行了遺傳多樣性評價和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將331份辣椒種質(zhì)分為3個群組,采用基于混合模型的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方法同樣將辣椒種質(zhì)劃分為3個亞群,劃分的結(jié)果基本一致;與按照果型劃分的結(jié)果具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但與種質(zhì)來源、花期、始花節(jié)位的相關(guān)性不大。與聚類分析方法相比,群體結(jié)構(gòu)分析能夠反映出育種材料間的基因滲入和交流情況,能夠更好的反映出內(nèi)在的遺傳結(jié)構(gòu),能幫助育種工作者更準(zhǔn)確的研究種質(zhì)間的遺傳關(guān)系。
[1] 顧曉振. 我國辣椒種質(zhì)資源遺傳多樣性分析及核心種質(zhì)構(gòu)建的研究[D].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 2016
[2] 顧曉振, 張正海, 王海平, 曹亞從, 宋江萍, 張寶璽, 李錫香, 王立浩. 中國辣椒遺傳多樣性 分析及核心種質(zhì)構(gòu)建. 園藝學(xué)報, 2015, 42(S1): 2726
[3] 陳亮. 辣椒遺傳多樣性的RAPD和ISSR分析[D]. 成都: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10
[4] 陳學(xué)軍, 程志芳, 陳勁楓, 婁群峰, 耿紅. 辣椒種質(zhì)遺傳多樣性的RAPD和ISSR及其表型數(shù)據(jù)分析[J].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07(4): 662–670
[5] 陳學(xué)軍, 陳勁楓, 耿紅, 婁群峰. 辣椒屬5個栽培種部分種質(zhì)親緣關(guān)系的RAPD分析[J]. 園藝學(xué)報, 2006, 27(4): 751–756
[6] 羅玉娣, 李建國, 李明芳. 用SSR標(biāo)記分析辣椒屬種質(zhì)資源的遺傳多樣性[J]. 生物技術(shù)通報, 2006(S1):337–341
[7] Pacheco-Olvera A, Hernández-Verdugo S, Rocha-Ramírez V, González-Rodríguez A, Oyama K. Genetic diversity and structure of pepper (Capsicum annuumL.)from Northwestern Mexico analyzed by microsatellite markers[J]. Crop Science, 2012, 52 (1): 231–241
[8] Tam S M, Mhiri C, Vogelaar A, Kerkveld M, Pearce S R, Grandbastien M A.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genetic diversities within tomato and pepper collections detected by retrotransposon-based SSAP, AFLP and SSR[J]. TAG,2005(5): 819–831
[9] Yumnam J S, Tyagi W, Pandey A, Meetei N T, Rai M.Evalu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chilli landraces from north eastern India based on morphology, SSR Markers and thePun1locus[J].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Reporter.2012(6): 1470–1479
[10] 張曉敏. 我國辣椒種質(zhì)資源的遺傳多樣性分析[D].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 2014
[11] 陳文超, 張竹青, 鄒學(xué)校. 辣椒種質(zhì)遺傳多樣性的ESTSSR分析[J]. 植物遺傳資源學(xué)報, 2013, 14(6): 1137–1141
[12] 許茜. 基于形態(tài)學(xué)和SSR標(biāo)記的辣椒遺傳多樣性分析[D]. 鄭州: 鄭州大學(xué),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