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芳 田海靜
針對技工學校學生的素質和培養(yǎng)目標,要想使學生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術人才,首先要確立德育教育為首的教育理念。然而由于技工學校實際的學生素質狀況,德育工作的開展越來越難以取得質的突破。技工院校的學生根據年齡特征正屬于青春發(fā)育時期,尤其近年來隨著普通高中的生源擴大,中考超低分數的學生成了技工學校的主要學生來源。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時地改變和調整德育教育方法和手段,通過德育教育的開展與細節(jié)管理為職業(yè)教育工作提供真正的幫助。
一、德育工作應注重建設
曾經有一位哲學家花費了很長時間培養(yǎng)了一批學生。他在空曠的野地上給學生們上最后一堂課。教師問學生:“這塊空地上已經長滿了雜草,你們將會用什么方法除掉這些雜草?”學生們紛紛發(fā)言,提出了用鏟子鏟、用火燒、撒石灰、挖草根等很多各種各樣的方法。教師聽后,站起來對學生說:“課就上到這里,一年后再來這里相聚?!币荒赀^去了,學生們都回來了,發(fā)現野地這里已經不再是雜草叢生,卻變成了一片非常整齊的莊稼地。學生們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教師當初在這里上課的真正目的。教師的真正用意是想告訴大家,要想徹底除掉曠野上的雜草,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曠野上種上莊稼。其實教育也一樣,德育工作要想真正抓出實效,不能一味的“破”字當先,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立”,注重德育工作的建設。
以一個教學工作中曾遇到的上網和手機問題為例,相信這已經成為每個教師管理工作的一個難題。網絡信息的優(yōu)勢確實為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平臺,但事實上也確實對學校管理工作產生了負面影響。網絡本身的實質是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一種體現,同時對學生有強烈的吸引力。然而實際問題是網絡上的信息紛繁復雜,精華與糟粕并存,面對網絡出現的“雜草”,學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該如何具體操作,是個難題。放任學生上網肯定不行,而一味禁止與處罰也不是良策。其實可以嘗試采用一些方法主動地加以引導,具體方法可以如下:一是給學生提供一些趣味性強,又富有教育意義的優(yōu)良網站;二是可以介紹一部分專業(yè)性較強的優(yōu)秀網站;三是利用校園自身的網絡,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思想特點和教育實際,設計符合自己學校的德育網頁,可以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例如國內外新聞、網絡頭條、聊天室等主流板塊,積極引導學生對自己生活周圍和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偠灾?,要給網絡這塊土地種上符合學生教育實際的“莊稼”,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各類主題教育,將網絡教育與學校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融有機的結合,真正幫助學生能夠全方位地構建屬于自己的精神莊園。
二、德育工作應有好心態(tài)
相信很多教師剛進入技工院校任教時都有和同樣的困惑,就是總是被一些調皮任性的學生弄得不知所措,無從下手。面對這樣的學生,上課簡直是一種痛苦的煎熬。雖然對學生的教育也采取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但也都不見起色。所以在教師的潛意識中,就把技工院校的學生認為是無可救藥的學生,甚至認為他們是自己教育工作中的“魔鬼”。在教育的過程中,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曾說:“其實教育幸福感的鑰匙就捏在你自己的手中。把學生當天使,學校就是教師的天堂;把學生當作魔鬼,學校就是老師的地獄”。幾句簡單的話語使蘊含了深刻的道理。面對有壞習慣的學生,教師總以差的態(tài)度對待他,學生就會越來越差,但是如果以欣賞的態(tài)度去發(fā)現他們的優(yōu)點,加之教育啟發(fā),那他們就有可能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教育態(tài)度決定教育的一切”,地獄和天堂的選擇,其實就看教師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教師自身的教育態(tài)度很關鍵。如果教師嘗試著去善于發(fā)現每個學生的長處,用賞識的態(tài)度去教育學生,就會產生不一樣的教育效果,同時會使教育更有成就感。
三、德育工作需要變換方法
技工院校的學生們成績差、學習習慣不好,好多學生上課不帶筆,不帶書這是常見的現象。教師給做思想工作,也是無濟于事。這可能是大多數技工院校存在的普遍現象。
通過教育反思與觀察,筆者想起一個教育典故中的一句話:“既然山不過來,那么我就過去,現在山不是在我的前面了嗎?”事實上,世上本沒有什么移山之法,唯一能移動山的方法就是:山不過來,我過去。
這個方法給教育的啟示是:如果無法教育好學生,可能是因為教師自己還沒找到適合學生的教育的方法。當教師改變不了學生的方向的時候,要設法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向。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工作的開展情況不斷變換自己的教育制度和方法,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四、德育工作需要“賞識教育”
好學生其實是稱贊出來的。“賞識”的教育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要拿別人的優(yōu)點比自己學生的缺點。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個“四塊糖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學生是可以教好的。教師要為學生、為學校,要多一點“賞識教育”。
技工院校學生普遍存在自卑自賤心理嚴重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不管在家里還是學校乃至社會常常聽到的是對他們的指責和批評,常??吹降氖瞧缫暤哪抗?,自身出現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等消極表現。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中學時期學習成績不好,甚至有些學校為了升學率的因素使學生人格尊嚴受到傷害。目前的教育理念和制度使社會上很多人忽視技校生,技工院校學生成了社會“不上進”的標志,成為教師眼中“不可教”的形象,是家長眼中“沒希望”的一代,是親友眼中“不學好”的典型。事實上,這些學生更需要“賞識教育”。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蓖ㄋ字v,一塊地如果不適合種玉米,可以嘗試種菜,也可以種果樹??偠灾@一塊地,總有一粒種子適合它的土壤特點,也終究會有屬于它的一片收成。技工院校學生也是如此。他們將是社會發(fā)展進步和建設的技能人才的主要力量。筆者學院有很多畢業(yè)學生在廣闊的社會里,已經是大有作為。
五、德育工作需要“實踐”
任何人也不是天生就具有高尚的品德。高尚的品德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和教育,確切地說需要長時間的培養(yǎng)教育和實踐才會養(yǎng)成。教師可以從簡單的“實踐”中培養(yǎng)好的道德。
比如感恩教育實踐可以從一聲“謝謝”開始?!皩Σ黄?,上次是我不對”“我一直想向你道歉,對不起了”,是道歉的活動實踐。這些實踐活動都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品德。例如道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思考能力,既能讓學生反思自己的錯誤和不足,同時可以表達自己的懺悔意識。既沒有教師教育,也沒有家長批評,卻讓學生體驗到互諒、互讓、自省、自律,使學生在勾通中達到了人格升華和進步。只有實踐活動才能讓德育教育工作有真正的實效,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得出的經驗才是符合教育實際的真理,也是之后開展教育活動的堅實基礎。
技工接受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成為有較高思想政治覺悟,有扎實技能知識的有一技之長的高技能人才。真正的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和實踐,是一項艱苦而細致的工作。筆者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必須要探索德育教育自身規(guī)律,尋覓可行的德育教育方法,用符合實際需要的教育實踐活動和理念來教育、改造學生。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