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奇++趙春花
摘 要:弗羅斯特在20世紀的美國詩歌界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詩歌貌似簡單,實則意蘊深厚。本文試圖從《收割》、《黃金時光不能留》、《天意》、《柴堆》和《火與冰》這幾首詩歌來分析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中的道家思想,從而深刻地強調(diào)人類要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要少私寡欲,重視精神內(nèi)在。
關(guān)鍵詞:羅伯特·弗羅斯特;詩歌;道家思想
中圖分類號:I71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5-0067-02
羅伯特·弗羅斯特以其詩歌的獨特性深受美國人民的擁護愛戴,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是美國文化的象征。他在美國備受推崇,被稱為美國的“民族詩人”和“田園詩人”。弗羅斯特豐富的想象力使得他的詩歌充滿了象征、隱喻,極具美感。雖然大多描寫的是田園鄉(xiāng)村生活,卻沒有脫離社會現(xiàn)實,反而用樸實的語言傳遞著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們縱觀弗羅斯特的詩歌創(chuàng)作,就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他把日常生活中瞬間的經(jīng)歷和感受作為題材,直抒胸臆,表達了新英格蘭人民最原始的情感。弗羅斯特選擇這些接近自然、返樸歸真的題材,自然而然就賦予了他的詩歌以無窮無盡的魅力,引人深思。與此同時,弗羅斯特詩歌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也自然而然地與中國的道家思想融會貫通。
一、羅伯特·弗羅斯特的創(chuàng)作思想
弗羅斯特善于借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作為自己思想的載體,詩歌中描述的每一件自然事實都是精神事實的象征。弗羅斯特常常用一件事來說明另一件事。他的詩歌始于微妙而優(yōu)雅的隱喻,終于深邃的思想。弗羅斯特對于詩歌主旨意義的傳達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他始終追求一種“詩以情趣開始,以智慧結(jié)束”的原則,從看起來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挖掘詩的情趣,使人窺見智慧的光芒,體會人生的哲理。他的詩不僅描繪大自然,有時反映出深層次道德的不確定,有時是對自然、宇宙神秘的探討,有時是對人世哲理的冥想,而這些正好與中國道家的某些思想有著共鳴。
弗羅斯特的這些哲學思想對在世風日下、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有利于緩解當前日益嚴峻的生態(tài)和社會危機,創(chuàng)建和諧自然和和諧社會。
二、弗羅斯特詩歌中的道家思想
弗羅斯特詩歌中的意象都取自于自然界中的各種景物,在他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詩人要么在注視著白樺樹, 要么在一個雪夜駐足林畔, 要么在摘蘋果, 要么在傾聽鳥鳴。但如果我們就此簡單地得出詩人是在謳歌自然, 那是不全面、不透徹的,因為揭示人與自然的不和諧關(guān)系與人與社會的不和諧關(guān)系才是弗羅斯特自然詩歌的主調(diào)。
(一)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道家思想認為,“道 ”既是萬物產(chǎn)生的本原,又有它自身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人不能用主觀的人為的力量去改變這種自然規(guī)律,而應(yīng)當無條件地順從這種自然規(guī)律?!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崩献訌娬{(diào)的是對自然規(guī)律的尊重,他要求的是一種完全摒棄人為而合乎自然的文藝,與道相合的美的境界。弗羅斯特詩歌中大量自然意象的運用,無疑印證了一種貼近自然本身的嘗試。他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以及自然中的微小事物作為詩歌內(nèi)容,從而傳達出人類與自然是平等的,人類應(yīng)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這樣才能實現(xiàn)人類與自然的和諧,從而實現(xiàn) “物我合一”。
在《收割》中,詩中的“林子、大地、長鐮刀、陽光、穗子、小花蛇、干草”這些景象一派和諧,詩人在田里割草,貼著泥土的鐮刀和大地是那么的親密無間,有那么多說不完的絮語,就像在和自己的親人傾吐內(nèi)心一樣。詩中的最后兩行詩“過了頭的真理,就成為編造。/現(xiàn)實,才是勞動的最甜的夢?!弊匀坏鼐桶言姼璧氖闱橐蛄苏芾硇缘母叨龋梢姾怪槔餄B透的不只有大自然的歡樂和對大自然的愛,還凝聚著崇尚自然,回歸自然的哲學智慧,人類應(yīng)該在勞動中與自然親密接觸,與世間萬物和諧共處。
在《黃金的時光不能留》中,詩人更強調(diào)了自然是不可以被主宰的,以及自然對人類的重要性。詩中寫道“大自然的新綠是黃金,/算這天然姿色最薄命;/大自然的嫩綠是朵花,/這好景可只是一剎那;/于是葉子無非葉子一張,/伊甸園也就陷入了悲傷。/美好的清晨轉(zhuǎn)眼成白晝,/黃金的時光不能留。”大自然中的新綠就像黃金般寶貴的時光,一片生機的新綠最為短暫,人生中一切美好的事物也是如此,轉(zhuǎn)瞬即逝。詩雖短,意蘊卻深遠,大自然給我們提供生存的必需品,大自然讓我們傾訴心中不悅,它美麗的景色讓我們流連,讓我們心曠神怡,它如此善待我們,我們卻一而再,再而三的剝削它,破壞它。我們應(yīng)該銘記我們源于自然,也終將歸于自然,自然就像孕育我們的母親,所以這首詩告誡和警醒我們要熱愛自然,崇尚自然,達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二)絕圣棄智,返璞歸真
弗羅斯特善于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作為自己思想的載體,詩歌中描述的每一件自然事實都是精神事實的象征,他的詩歌始于微妙而優(yōu)雅的隱喻,終于深邃的思想。在哲學上,他企圖用精神說明物質(zhì),用物質(zhì)說明精神,并希望兩者能和諧統(tǒng)一。
在《天意》中,詩人寫道“我發(fā)現(xiàn)一只雄赳赳的蜘蛛,又肥又白,/趴在一株萬能花上,抓著一只蛾,/一只白色的像緊繃的錦緞般的娥”,這首詩中的隱喻顯而易見,雄赳赳的蜘蛛象征著資本主義家,而娥代表著那些被欺凌甚至驅(qū)逐的農(nóng)場主,詩人用“又肥又白”來形容資本家只為賺取錢財滿足自己,而不停壓榨城市邊緣的農(nóng)民,從而表露出詩人對金錢主義至上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不滿與批判。詩人用“錦緞般”來形容娥,這無疑地表明詩人是在贊美勞動人民,認為回歸田園勞作的人們才是最美最崇高的。還有詩人寫的《柴堆》,仔細品味這個詩名就可以察覺到詩人對混亂無序的現(xiàn)代美國社會的忿恨。詩中寫道“……它以為我是在追它,/看中了它的一根羽毛—它尾巴上 /那根白羽毛,就像有些人聽到 /人家說什么,總以為在說他自己?!痹姼柚械男▲B顯然被人格化,那只小鳥就像一個愛慕虛榮、自以為俊俏的姑娘。這首詩中的隱喻是顯而易見的,間接地傳達出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生活在一個混沌的世界里,他們不斷追逐金錢權(quán)勢,利己主義盛行,因此現(xiàn)代社會中的人與人之間只是不斷地猜忌和提防對方,沒有淳樸的友誼與真情。詩歌的最后還寫道:“只有那一輩子喜歡換新鮮活的人,/才會忘了他曾經(jīng)干過的重活,/忘了他流的汗,忘了他斧子出的力:/把柴堆丟在那里,隔絕了熊熊的爐火 ,/“任憑它默默地,無焰無煙,燃燒著—/燃燒自己,那正在腐朽的身子 /一心要去烘暖那凍僵的沼澤地?!痹娙藦哪窍菰谘┑乩?、被認遺忘了的柴堆看到了一個悲劇的形象,我們不由地感到詩人敞開他的胸懷,把整個心都交給周圍的世界,就像柴堆一心一意要用無焰無煙的燃燒去烘暖那凍僵的沼澤地一樣,詩人非常想用他洋溢的感情去同化那無情的現(xiàn)實社會。詩人借這首詩歌深刻地批判了人們只想著賺取巨額金錢,過紙醉金迷的城市生活,甚至構(gòu)成犯罪也要賺取金錢、權(quán)勢的現(xiàn)象。
詩人創(chuàng)作這首詩引起人們對現(xiàn)實社會的思考,呼吁人類不要過度追求物質(zhì)財富,要回歸簡樸生活,并倡導一種田園生活,這也正與老莊提倡的“絕圣棄智,返璞歸真”不謀而合。
三、結(jié)語
總之,在人與自然關(guān)系方面,老莊和弗羅斯特都非常重視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diào)與和諧。他們都認為萬物與人類都是平等的,因此人類既要重視人性也要重視 “物性”,以免引起自然秩序的紊亂,人類生存環(huán)境的失調(diào)。因此,我們只有把宇宙萬物看成一個生命體,重視大自然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我們才能實現(xiàn) “物我合一”。在人與社會關(guān)系方面,面對物欲橫流和金錢至上的社會,老莊和弗羅斯特都提倡人們要回歸純樸本性,清心寡欲,特別是不要玩弄聰明來謀取私利,要保持恬淡為上,知足常樂,謹守自然的本性,返璞歸真。
參考文獻:
[1]Cox,James M. Robert Frost: A Collection of Critical Essays[C].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Inc.,1962.
[2]Nitchie, George W. Human Values in 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 A study of a Poets Convictions[M]. New York: Gordian Press, 2003.
[3]老聃,莊周.老子·莊子[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2.
[4]弗羅斯特,曹明倫(譯).弗羅斯特集[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