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景源
兩百年前,經濟學的奠基人亞當.斯密就講,一個民族,最根本的就是財富的創(chuàng)造。講到新時代財富的創(chuàng)造,應當回到十九大精神上來。
黨的十九大,是一次繼往開來、承前啟后的大會。把握十九大,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總書記說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到新時代,把握新時代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主要矛盾的變化。
總書記講到,現(xiàn)在的主要矛盾是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我認為這是十九大的精髓,大家務必把握住。所有的經濟活動,都離不開這個主要矛盾。要想把握住這個主要矛盾,可以把時間退回到36年前。36年前,1981年的時候,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主要矛盾。在36年前,提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資文化需要和落后生產力的矛盾。36年前提的主要矛盾至關重要。第一,它完全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那個時期正處在改革開放之初,吃飯要糧票,穿衣服要布票。在1978年,全國城市的人均年收入只有343元,中國農村農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33元。所以在那個歷史階段,主要任務是什么?就是要擺脫貧困、解決溫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物質需要。
但是另外一方面,落后的生產力導致物料短缺、供給不足,所以黨在那時提出我國的主要矛盾,就是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基本需求和落后生產力的矛盾,這個矛盾能夠推導出什么?推導出發(fā)展是硬道理。所以這個主要矛盾的確立至關重要。
隨著30多年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主要矛盾是在不斷的變化。在3年前,我在《人民日報》上寫過一篇文章,說中國經濟在發(fā)展進程當中,內在主要矛盾的變化,與中國人吃的變化是一致的。這30年,中國人的吃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978年開始,到20世紀90年代初,給它起個名字叫吃飽階段,這個階段在吃上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數量問題,就是能讓大家吃多少,能不能讓老百姓吃飽,這是第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從90年代開始,我國進入第二階段,起個名字叫吃好階段,那是個什么局面?老百姓的餐桌上出現(xiàn)了大魚大肉、山珍海味,過去沒有看過的甚至沒聽過的,都吃上了。
第二階段吃出一個什么局面?導致我國老百姓健康問題大幅下降,血脂高、血糖高、膽固醇高的人比比皆是。為什么現(xiàn)在“三高”“四高”的人這么多,根本原因就在于遺傳決定的代謝能力,百姓代謝能力的進化速度,還沒趕上經濟發(fā)展的速度,這兩個速度不匹配,所以這是第二階段。
現(xiàn)在的吃到了第三階段,第一階段吃飽,第二階段吃好,第三階段是健康階段。所以這30年,從吃這個角度講,經歷了3個階段,由吃飽到吃好,再到吃出健康。而中國經濟這30多年,內在主要矛盾的變化和吃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中國經濟走過30多年,主要矛盾到了今天,不再是吃飽問題,也不是吃好問題,而是健康問題。或者用經濟學術語表示,中國經濟走了30多年,到了今天不再是速度問題,不再是數量問題,而是轉型升級的問題。
所以,無論是投資,還是經營企業(yè),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正確地、科學地判斷所處時代的主要矛盾。圍繞這個主要矛盾,去開展經濟活動,這樣財富才能創(chuàng)造。舉個例子,這30年,第一階段是改革開放之初,主要矛盾是要解決溫飽問題,溫飽是主要矛盾,和溫飽這個主要矛盾相對應的,是什么產業(yè)?就是兩個產業(yè),一個是吃,一個是穿。所以現(xiàn)在很多企業(yè)家的原始積累,相當多的和這兩大產業(yè)有關。因為他們緊緊抓住了當時的主要矛盾,然后圍繞那個主要矛盾去努力、去工作,所以就事半功倍。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發(fā)展到什么階段,中國又出現(xiàn)一個什么轉折點?就是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出現(xiàn)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叫消費結構升級,中國人的錢到了什么領域?到了住和行。所以,2000年是中國經濟的一個轉折點。在2000年之前,我國主要矛盾是衣食,到了2000年之后,就開始轉為住行。與住行相對應的是什么產業(yè)?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汽車。這小20年,誰上汽車誰發(fā)財,誰干房地產誰發(fā)財。就是因為這20年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從衣食到住行了,所以財富的創(chuàng)造圍繞這個主要矛盾,就產生了一個輝煌的成果。
現(xiàn)在,十九大上,總書記講我國的主要矛盾變化了,變成人們對美好生活不斷增長的需要和不充分、不均衡發(fā)展之間的矛盾。這個美好生活意味著什么?第一,意味著不再像過去那樣,只要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第二,人們的需求不單單是物質的、是吃飽穿暖,還包括精神文化;第三,人們的美好生活,不單單指經濟,還包括政治、社會、生態(tài)。比如總書記這次把公平、正義、民主、法治都放在美好生活里來。還有一個生態(tài),綠水青山,天藍地綠水凈。所以,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講財富的創(chuàng)造,務必要抓住主要矛盾,就是說,要搞財富的創(chuàng)造,首先一定要把這個美好生活的內涵搞明白。
美好生活,起碼包括兩個提升,一個就是人們對生活質量的提升,另一個就是人們對生命質量的提升。將來財富的創(chuàng)造應該圍繞這兩個提升,我以為它會大有發(fā)展,會成為財富創(chuàng)造的最重要的領域和空間。
要認認真真地把不充分、不平衡找出來,不要怕講不充分、不平衡。經濟學原理講,不平衡、不充分是什么,就是發(fā)展空間,就是增長潛力。這兩點要是把握住了,那么財富的創(chuàng)造就會成為一個不竭的推動整個社會發(fā)展的偉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