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我是一名普通的新教育老師,從2007年接觸新教育到今天,我已經(jīng)從事了9年的新教育兒童課程探索:從低年級段的聽讀繪說,到中高年級段的整本書共讀,從電影課,到口頭作文,我都在教室里踐行著。新教育晨誦,因為每天只需花20分鐘時間,所以感覺只是一個小課程,沒有太大的壓力,也沒有特別的期待,平時在教學中帶著做,但沒有想到的是,它給我?guī)砹撕芏嗪芏唷?/p>
比如,每年10月份,江蘇省都會面向全省中小學生舉辦一個詩歌競賽,受條件限制,我們班上43個人每年只有10人左右參賽。前年,我的班上12人參賽,3人省一等獎,2人省二等獎,2人省三等獎。去年,參賽8人,2人省一等獎,2人省二等獎,1人省三等獎。
比如,有一次我新接手一個班,班上有幾個學生特別調皮,特別難管。我沒有用其他什么特別手段,只是選擇了一些優(yōu)美的詩歌,圍繞著“自由和紀律”的主題,做了一個月的主題晨誦。一個月后,學生們沉靜了很多,班級的紀律也好多了。
當然,我知道,以上這些都只是額外的獎賞。真正重要的,新教育晨誦在我的教室里,給我的學生、學生父母以及我自己乃至我的同事們,都帶來了深刻的改變。
晨誦,激發(fā)學生生命的內在活力
我來自江蘇淮安,應該說,江蘇的閱讀氛圍還是比較濃厚的,我的同事們也很重視閱讀,我們的學生進校之前也有一定的閱讀基礎。但是,我從親身的經(jīng)歷中,鮮明地感受到了新教育晨誦與其他晨誦的不同之處。
2012年,我接手了一個二年級的班,發(fā)現(xiàn)之前我的同事已經(jīng)帶領學生開展了晨誦。班上每個學生家里,都根據(jù)老師的建議購買了晨誦讀本。但是,我很快發(fā)現(xiàn),孩子們出現(xiàn)了非常明顯的兩極分化情況。有的孩子很喜歡詩歌,也喜歡晨誦。有的孩子晨誦書還完全是新的,幾乎沒有翻動過。這也是在我們教室里最容易發(fā)生的情況。
于是,我根據(jù)新教育的晨誦理念,選擇了一批最適合孩子們當下身心發(fā)展水平的童謠兒歌,特別邀請那些不喜歡詩歌的孩子擔任晨誦小老師,請他們先在家里找出自己最喜歡的那一首,好好練一練,然后在我們的晨誦課上推薦給同學們。這樣簡單的辦法,不僅把不喜歡詩歌的孩子吸引到了晨誦中,同時激發(fā)起所有孩子讀兒歌、演兒歌、創(chuàng)作兒歌的熱情。
一位媽媽在放學路隊上拉住我說:“我倒要看看我兒子的新語文老師有什么魔力,這才開學不到兩周時間,每天回家,我兒子就拿著兒歌童謠,激動地讀啊、演啊,還要讓我和他爸爸給他當觀眾。以前,每天督促他只讀一首,他都不愿意!”
我也好開心,但我知道不是我有什么特別的魔力,而是我們晨誦課的獨特魅力。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們晨誦的:每天先由晨誦小老師推薦晨誦詩,然后師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改編,讓這首詩融入生活,讓在校的每個早晨因詩歌變得更加有趣。
比如,我們是這樣學習林良的《蝸?!返模?/p>
蝸牛
林良
不要再說我慢
我已經(jīng)聽過幾萬遍
我最后再說一次
這是為了交通安全
課堂上,學生們一邊表演小蝸牛的慢騰騰,一邊學著小蝸牛,用不耐煩的語氣向世界宣誓自己的道理。
然后,我引導學生將兒歌改編成自己的詩歌。
胖乎乎的逸同學立刻站起來,大聲改編:
不要再說我胖
我已經(jīng)聽過幾萬遍
我最后再說一次
這是為了身體壯壯
班級最小最瘦的杰同學受到啟發(fā),接著改編:
不要再說我瘦
我已經(jīng)聽過幾萬遍
我最后再說一次
這是為了身材帥帥
……
第二天,一位媽媽告訴我,昨晚,一向慢騰騰的兒子,在她嘮叨催促時,竟隨口反駁她:
不要再說我慢
我已經(jīng)聽過幾萬遍
我最后再說一次
這是為了作業(yè)認真
確實,媽媽拿過孩子的作業(yè),非常認真!媽媽也不好再說什么了。最后,媽媽感嘆地對我說:“沒想到我們家孩子都成小詩人了!真是長大了!”從那以后,這位媽媽對孩子的嘮叨減少了。后來有一天,媽媽還高興地告訴我:“孩子的作業(yè)不光能認真完成,而且速度也比往??炝?!”我很吃驚,真是沒想到,一首小小的詩歌,竟會激發(fā)出大大的生命能量。
在學校舉行的“童謠創(chuàng)作比賽”中,我鼓勵班級的學生積極參賽???,這是他們的作品:
勇敢的小青蛙
李子沐
枯井底,小青蛙。
從小到大在井下,
沒有朋友來玩耍。
心情難過淚落下,
鼓起勇氣向上爬。
爬了一天又一天,
終于看到大世界。
滿心激動淚嘩嘩,
真是勇敢的小青蛙!
百變魔尺
賀昱晨
百變魔尺真奇妙,
千變萬化本領高。
拼過袋鼠拼老虎,
拼過飛機拼大炮,
樣樣拼得都逼真。
……
同軌班級的老師經(jīng)常反映我們每天很“熱鬧”,準確地說,這不是熱鬧,而是生命得到呵護、活力被喚醒后的“奔騰”!每天8點一過,當稚嫩的童聲、無邪的笑臉賦予那一首首兒歌童謠鮮活的生命時,每一個日子就這樣被擦亮,孩子們一天的學習生活都充滿了活力!
晨誦,激發(fā)父母內在的生命活力在教育中,如果學生父母能夠成為老師的助手,那我們的教育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新教育晨誦中,我也積極邀請父母們的加入。剛開始時,我邀請全班的幾十位學生父母,倡導大家在家里誦讀。從2012年我擔任年級主任后,我又在開展班級晨誦的基礎上,啟動了全年級的親子晨誦項目,倡導我們年級400多個家庭,小手拉大手,在每一個清晨、每一個夜晚,親子一起讀起來、誦起來。
有一位爸爸,在為孩子購買了我們推薦的詩集《閣樓上的光》后,就開始埋怨我們:“謝爾的詩簡直就是無厘頭、搞笑,真搞不懂老師為什么要推薦孩子讀這樣的詩!”可是,自從他參與到親子晨誦活動中,每天一邊聽女兒誦讀,一邊看女兒表演,不知不覺中,《閣樓上的光》成了爸爸的最愛……
半個月后,這位爸爸告訴我:“我發(fā)現(xiàn)謝爾的詩不光幽默,還充滿玄機和哲理呢!這首《“我是誰”和“就是啥”》,我一開始根本讀不懂,可是和女兒邊讀邊演中,竟然發(fā)現(xiàn)‘我是誰‘就是啥是兩個人!”
現(xiàn)在,親子共誦《閣樓上的光》成了他們家最美好的時光,而且,越來越多的家庭也像他們父女一樣喜歡上了親子晨誦。我們還舉行了年級的親子誦詩會,為這些愛詩的爸爸媽媽和孩子提供一個展示的舞臺。每年,都有近20個家庭登上了我們親子誦詩會的舞臺。
晨誦,激發(fā)老師內在的生命活力
新教育晨誦,用詩歌擦亮每個日子、呵護每個生命,不僅激發(fā)了學生們、父母們內在的生命活力,而且讓老師們每天也活力滿滿:因為每天一首詩,對我們來說,不僅是心靈的滋養(yǎng),也是一種心態(tài)的調節(jié)。
現(xiàn)在,在我的學校、我的周圍,帶著學生們晨誦,已經(jīng)不是我一個人的堅持,而變成了一群人的詩意行走:
年輕的浦業(yè)玲老師,畢業(yè)分配到我們學校后,就開始帶著班級學生堅持每日晨誦的習慣,還鼓勵學生改編每天所誦的詩歌。好多學生在浦老師不教他們之后,還保留著誦讀和改編、創(chuàng)作的習慣!
袁學春老師,原來和我同一年級,經(jīng)常一起研討晨誦教學。后來,她被調動到了一所新的學校。在新學校里,她一個人,帶著一個班,依然在堅持著新教育晨誦。
當然,在我們學校,像他們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很多……
就這樣,創(chuàng)造洋溢激情和詩意的教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從每天和孩子們讀一首詩開始。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天津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