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方斑東風螺腫吻病致病菌分離及中草藥對其的預防效果

      2017-03-21 08:42:19梁健高山李永仁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 2016年11期
      關鍵詞:藥敏試驗中草藥

      梁健+高山+李永仁

      摘要:以患腫吻病的方斑東風螺為研究對象,進行致病菌的分離、純化、DNA測序、人工感染等基礎試驗,在此基礎上,應用1種中草藥混合劑對健康東風螺進行腫吻病預防研究。結果表明,方斑東風螺腫吻病病原菌為弗尼斯弧菌(Vibrio furnissii),其96 h半致死濃度為2×108~4×108 CFU/mL;病原菌對于頭孢菌素藥物高度敏感;連續(xù)使用 20 mg/L 中草藥對弗氏弧菌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顯著。

      關鍵詞:方斑東風螺;藥敏試驗;中草藥

      中圖分類號: S944.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6)11-0267-03

      方斑東風螺[Babylonia areolata(Link)],俗稱花螺,屬腹足綱、新腹足目、蛾螺科。該螺生長速度快、喜高溫,食用價值較大,另外其觀賞價值很高,很適合制作各種水族景觀,混合搭配其他景物可以美化造景。由于人工育苗及養(yǎng)殖技術的突破,海南、廣東、福建等地工廠化觀賞養(yǎng)殖規(guī)模日益擴大,尤其在海南省形成了較大的觀賞養(yǎng)殖規(guī)模,現(xiàn)有觀賞養(yǎng)殖水池面積約30萬m2,產(chǎn)值超過2億元人民幣[1-2]。隨著方斑東風螺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養(yǎng)殖密度越來越大,養(yǎng)殖過程中各種病害也逐漸增多,且日趨嚴重。已有聚縮蟲、纖毛蟲、橈足類和單孢子蟲等寄生蟲病報道[3-7],近年來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病害——吻管水腫病,經(jīng)常導致方斑東風螺大規(guī)模死亡[8],引起學者們深入研究。目前,已報道引發(fā)該病的致病菌有哈維弧菌(Vibrio harveyi)[9-10]、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11]、鰻弧菌生物變種Ⅰ(Vibrio anguillarum biovar Ⅰ)[12]等。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海南、廣東等南方地區(qū),對于北方養(yǎng)殖的方斑東風螺患腫吻病尚無研究報道,更無防治方法的研究。本研究以天津地區(qū)養(yǎng)殖場中患腫吻病的方斑東風螺為研究對象,進行了病原菌鑒定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2014年,天津市海升水產(chǎn)養(yǎng)殖有限公司的方斑東風螺養(yǎng)殖車間暴發(fā)腫吻病,主要表現(xiàn)為吻管水腫、顏色發(fā)紅,吻管伸出后無法收縮回殼內,無法攝食,病螺停留在沙層表面無法下潛,不久后死亡。本試驗選取患病癥狀明顯且基本一致的個體進行致病菌分離試驗,平均殼長為(16.4±0.8) mm。取其他正常的養(yǎng)殖池中健康個體作為受感染個體,在試驗室內暫養(yǎng)3 d,暫養(yǎng)期間無死亡,養(yǎng)殖海水經(jīng)沙濾并用二氧化氯(1 mg/L)消毒,鹽度2.4%~2.6%,溫度25~28 ℃。

      1.2 致病菌的分離

      取病螺外套膜、鰓和內臟團,冰水中進行勻漿,用滅菌海水稀釋一定倍數(shù)后涂于Zobell 2216E培養(yǎng)基、胰胨大豆胨肉湯培養(yǎng)基(TSA)、海洋弧菌選擇性培養(yǎng)基(TCBS)上。28 ℃培養(yǎng)24 h,選取菌落形態(tài)特征較一致的優(yōu)勢菌群劃線純化,直到培養(yǎng)基上出現(xiàn)單菌落后,接種于斜面培養(yǎng)基待用。

      1.3 人工感染試驗

      分離出A、B 2株細菌,進行人工感染試驗。設置A、B菌液濃度為3×108、3×107、3×106 CFU/mL,采用肌肉注射方式,注射到健康螺腹足基部,注射量為50 μL/個,建立A、B 2個試驗組,每個試驗組注射10個螺,每組設3個平行,并設對照組(注射生理鹽水)。注射后不投餌養(yǎng)殖,觀察96 h內累計死亡量并做記錄。

      1.4 致病菌的基因測序和分析

      對A、B這2個菌株16S rDNA進行測序,測序結果在NCBI上進行Blast比對分析。

      1.5 藥敏試驗

      采用紙片擴散法(K-B法)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每種藥物設置2個重復,根據(jù)NCCL標準相關步驟和規(guī)定[13]進行試驗。

      1.6 不同濃度中草藥混合制劑對東風螺抗病能力的影響

      中草藥混合制劑為當歸、白芍、柴胡、澤瀉、黨參、黃芪等按一定比例混合,研磨制成粉末,用開水沏泡,將浸泡液投入20 L塑料箱中(箱底鋪沙,放健康螺50個/箱),設置成中草藥濃度為5、10、15、20 mg/L的4個試驗組,每組設3個重復,并設對照組。每3 d施藥1次,施藥24 h后換水,連續(xù)飼養(yǎng)30 d,期間正常投喂餌料。30 d后每組取10個個體,根據(jù)人工感染試驗確定的A、B這2個菌株的半致死濃度進行致病菌感染試驗,注射劑量為50 μL/個,記錄各試驗組96 h后死亡個數(shù)。

      2 結果與分析

      2.1 患病個體臨床表現(xiàn)

      患病的方斑東風螺首先表現(xiàn)出活動緩慢,攝食量減少或停止攝食,螺停留在沙層表面而無法潛入沙中,吻管伸出體外,顏色發(fā)紅、腫脹,無法收縮回殼內,嚴重時腹足也出現(xiàn)腫脹并無法縮回殼中,吻管內會有白色液體出現(xiàn),對外界刺激沒有反應(圖1)。不久后死亡腐爛、氣味惡臭、破壞水質,并且傳染速度較快,若不進行治療和預防,很快全池都會發(fā)病。本病且有發(fā)病時間短、傳染力強、致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危害方斑東風螺的養(yǎng)殖發(fā)展。

      2.2 致病菌的分離純化

      病螺組織勻漿液于Zobell 2216E培養(yǎng)基中分離得到2株優(yōu)勢細菌,分別命名為A、B菌株,優(yōu)勢強度A>B。在TSB培養(yǎng)基上28 ℃培養(yǎng)24 h后,菌落淡黃色、圓形,邊緣規(guī)則且整齊,表面光滑、濕潤并微微凸起,整個菌落不透明,直徑 1.2~2.5 mm。在TCBS培養(yǎng)基上28 ℃培養(yǎng)24 h后,菌落呈現(xiàn)黃色、圓形,邊緣規(guī)則整齊,表面光滑、濕潤、中央微微凸起,菌落不透明,直徑2.0~3.2 mm。

      2.3 致病菌的基因測序和分析結果

      經(jīng)NCBI上進行Blast比對,A、B菌株均與弗尼斯弧菌NCTC 11218菌株(GenBank序列號為CP 002377.1)的同源性為99%。

      2.4 人工感染試驗

      由人工感染試驗結果(圖1)可見,A、B菌株注射濃度為3×108 CFU/mL時,累計死亡率分別為40%、50%,并隨著菌液濃度的降低,死亡率也降低,注射生理鹽水對照組的累計死亡率為0。通過SPSS 17.0線性回歸方程分析得出A菌株的96 h半致死濃度為3.93×108 CFU/mL,B菌株為 2.19×108 CFU/mL(表1)。

      對感染后死亡的病螺進行致病菌的再分離,得到單一的優(yōu)勢菌,菌落形態(tài)與之前分離的一致,菌株重新鑒定,結果與受試菌株為同一菌株。

      2.5 藥敏試驗結果

      由表2可知,病螺提取的A、B病原菌對于頭孢菌素、環(huán)丙沙星、慶大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呋喃唑酮等藥物敏感,特別是頭孢菌素對其具有較高的抑制作用。而對氨芐西林、林可霉素、萘啶酸、磺胺嘧啶等藥物具有耐藥性。

      2.6 中草藥對東風螺抗病能力的影響

      由表3可知,人工感染A菌株的試驗中,施用中草藥 20 mg/L 的試驗組96 h后死亡率為36.67%,較其他濃度組略微偏低,但各組之間并無明顯差異。

      3 討論

      3.1 方斑東風螺腫吻病的病原

      對東風螺腫吻病病原的研究已有報道,黃郁蔥等研究發(fā)現(xiàn)湛江南山島某東風螺養(yǎng)殖場出現(xiàn)的腫吻病致病菌為哈維氏弧菌[10];王江勇等從海南省萬寧市山根鎮(zhèn)某工廠化東風螺養(yǎng)殖場暴發(fā)的腫吻病病螺體內,分離出的致病菌也為哈維氏弧菌[9];本試驗所分離出的致病菌為弗氏弧菌,與哈維氏弧菌同為弧菌類細菌。這可能是由南北方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氣候差異導致的。地理隔離和環(huán)境差異會導致致病菌的種類發(fā)生一定變化,即使同一地區(qū)致病菌也會出現(xiàn)不同,例如張新中等從海南某養(yǎng)殖場患腫吻病的螺體中分離的致病菌鑒定為鰻弧菌生物變種(V. anguillarum biovar Ⅰ)[12]。

      3.2 東風螺腫吻病的治療措施

      弧菌類細菌是海水養(yǎng)殖的主要病原菌[14],可感染雜色鮑(Haliotis diversicolor)[15]、斜帶石斑魚(Epinephelus coilides)[16]、凡納濱對蝦(Penaeus vannamei)[4]、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18]等?;【秩舅a(chǎn)動物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皮膚、消化道等器官的傷口或直接進行感染[19-20]。養(yǎng)殖過程中出現(xiàn)腫吻病沒有任何前兆,若白天有部分螺體停留在沙層表面不潛入沙中,則2~3 d后沙層表面會有大量螺體出現(xiàn),且行動緩慢、吻管伸出、對外界刺激不作反應,3~5 d后開始死亡。由此可見,該病可以通過接觸途徑直接傳播,且傳播迅速。本試驗對致病菌的藥敏試驗結果顯示,頭孢菌素對弗氏弧菌具有較強的抑制作用,而其對磺胺類藥物具有一定的耐藥性。這說明弗氏弧菌只對部分抗生素敏感,因此在以后的生產(chǎn)過程中,應選用頭孢菌素這類對弧菌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藥物,防止濫用藥物而導致致病菌出現(xiàn)抗藥性,以及破壞養(yǎng)殖水體中的微生態(tài)環(huán)境。

      3.3 東風螺腫吻病的預防措施

      以當歸、白芍、柴胡、澤瀉、黨參、黃芪等中草藥按一定比例混合并研磨制成粉末,試驗其對東風螺腫吻病預防效果。與對照組相比,不同施藥濃度對人工感染后的死亡率影響不大,但在20 mg/L施用濃度下,感染A、B這2個菌株的東風螺的累計死亡率均為最低,對弗氏弧菌引起的腫吻病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不顯著。通過調整中草藥種類、配伍比例,有望開發(fā)出有效提高方斑東風螺對腫吻病抵抗力的藥物,為東風螺在北方的養(yǎng)殖推廣提供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董楊海,符書源,王國福. 海南省方斑東風螺養(yǎng)殖業(yè)的發(fā)展及其前景展望[J]. 科學養(yǎng)魚,2011(12):39-40.

      [2]陳利雄,吳進鋒. 東風螺的增養(yǎng)殖技術及產(chǎn)業(yè)化前景[J]. 齊魯漁業(yè),2004,21(10):9-11.

      [3]鄭養(yǎng)福. 方斑東風螺浮游期聚縮蟲病的防治[J]. 福建水產(chǎn),2007(2):48,51.

      [4]黃海立,余德光. 方斑東風螺幼蟲纖毛蟲病的防治方法[J]. 科學養(yǎng)魚,2007(7):56,85.

      [5]王建鋼,喬振國. 方斑東風螺肉殼分離病病因的初步研究[J]. 現(xiàn)代漁業(yè)信息,2011,26(10):16-18.

      [6]王建鋼,喬振國. 方斑東風螺脫殼病防治方法探討[J]. 現(xiàn)代漁業(yè)信息,2011,26(11):27-29.

      [7]彭景書,戈賢平,李 明,等. 方斑東風螺單孢子蟲病的研究[J]. 水生生物學報,2011,35(5):803-807.

      [8]馮永勤,周永燦,謝珍玉,等. 方斑東風螺健康養(yǎng)殖技術研究[J]. 漁業(yè)現(xiàn)代化,2008,35(1):39-41.

      [9]王江勇,孫秀秀,王瑞旋,等. 雜色鮑肌肉萎縮癥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J]. 南方水產(chǎn),2010,6(5):21-26.

      [10]黃郁蔥,簡紀常,吳灶和,等. 方斑東風螺吻管水腫病病原菌的初步研究[J]. 漁業(yè)現(xiàn)代化,2009,36(4):37-41.

      [11]李淑芳,邱德全,張繼東,等. 脫殼病和吻腫病東風螺體內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菌相研究[J]. 海洋科學進展,2013,31(2):266-272.

      [12]張新中,文萬僥,馮永勤,等. 方斑東風螺腫吻癥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藥敏分析[J]. 海洋科學,2010,34(5):7-12.

      [13]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ix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 [S]. CLSI document M100-S16 (ISBN 1-56238-588-7). Wayne,Pa,USA: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2006.

      [14]高 瑋,金 沁,趙 冉. 貝類產(chǎn)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狀況調查[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4,42(2):258-259.

      [15]Jiang Q R,Shi L Y, Ke C H,et al. 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vibrio harveyi associated with diseased abalone haliotis diversicolor [J]. Dis Aquat Org,2013,103(2):133-139.

      [16]梅 冰,周永燦,徐先棟,等. 斜帶石斑魚爛尾并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J]. 熱帶海洋學報,2010,29(6):118-124.

      [17]劉 問,錢 冬,楊國梁,等. 南美白對蝦蝦苗淡化期間發(fā)光病病原研究[J]. 集美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9(4):300-304.

      [18]王國良,祝璟琳,金 珊,等. 養(yǎng)殖大黃魚(Pseudosciaena crocea)3種致病弧菌的分子鑒定及其系統(tǒng)發(fā)育學分析研究[J]. 海洋湖沼,2008,39(2):162-167.

      [19]陳 心,馬 蓉,張 藝,等. 2種海洋弧菌的鑒定及人工感染大黃魚病理分析[J]. 江蘇農(nóng)業(yè)科學,2014,42(11):251-253,478.

      [20]Egidiuse. Vibriosis pathogenicity and pathology:a review [J]. Aquaculture,1987,67:15-28.

      猜你喜歡
      藥敏試驗中草藥
      三味中草藥 消炎效果好
      中草藥制劑育肥豬
      中草藥來源的Ⅰ類HDAC抑制劑篩選
      解放軍第四五八醫(yī)院2015年度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分析
      腦筋急轉彎
      家庭用藥(2016年9期)2016-12-03 16:08:52
      中草藥在緩解夏季豬熱應激中的研究應用
      廣東飼料(2016年7期)2016-12-01 03:43:34
      紹興市重癥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對慢性鼻—鼻竇炎患者細菌學檢測及藥敏的探究
      1000例真菌感染與耐藥性分析
      結緣中草藥
      灌南县| 孟州市| 遵义县| 司法| 乌兰浩特市| 哈尔滨市| 公主岭市| 新平| 普洱| 伊川县| 兖州市| 美姑县| 临朐县| 喜德县| 普格县| 雷波县| 城市| 凉城县| 健康| 金华市| 辽宁省| 遂川县| 松桃| 瓦房店市| 开江县| 大洼县| 商洛市| 凤凰县| 文水县| 新和县| 昌平区| 莎车县| 绥中县| 九台市| 兴隆县| 柳河县| 南部县| 芮城县| 静乐县| 观塘区| 阳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