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延安治溝造地工程水資源調控與利用分析

      2017-03-22 03:38:39韓霽昌高紅貝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 2017年5期
      關鍵詞:灌排蓄水池水溝

      雷 娜,韓霽昌,高紅貝,陳 茜

      (1. 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國土資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點實驗室, 西安 710075; 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陜西 楊凌 712100)

      人類的發(fā)展與土地息息相關,耕地是土地之精華、農業(yè)生產之根基,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始終是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1-3]。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一直秉承自給自足的糧食安全保障策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但糧食安全保障依然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雖然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但是人口基數(shù)大,加之人民生活質量逐年提高,糧食需求也進一步增長。然而,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階段,建設用地需求日益旺盛,作為糧食生產基礎的耕地資源逐年減少[4-6]。雖然陜西省耕地保護的重要區(qū)縣主要集中在關中平原地區(qū),但隨著關中-天水經濟區(qū)、西咸新區(qū)以及一帶一路的建設與發(fā)展,關中平原將成為陜西省工業(yè)化、城市化集聚發(fā)展的重點區(qū),建設用地擴張與耕地保護的矛盾日益突出,國家提出的保持1.2 億hm2耕地紅線的難度加大。而地處陜北黃土高原的延安市,溝谷縱橫,蘊藏著十分豐富的后備土地資源和糧食增產潛力。

      經過專家論證,國家啟動了延安市治溝造地重大土地整治工程。治溝造地是指以小流域為治理單元,經過壩系建設、舊壩修復、鹽堿地改造、荒溝閑置土地開發(fā)利用等一系列工程措施和生態(tài)恢復措施,最終實現(xiàn)耕地資源增加、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的系統(tǒng)民生工程[3]。已有研究表明水土流失形成的流域溝道中通常水資源充沛,土壤肥沃,地勢優(yōu)越,通過適當?shù)耐恋卣魏笫诌m宜農業(yè)耕作,蘊藏著豐富的潛在耕地資源[7,8]。其中僅延安地區(qū)預計通過治溝造地工程可增加農田面積約3.3 萬hm2。盡管溝道小流域獨特的自然條件適宜農作物生長,但在治溝造地實施過程中將會對原有溝道地形、土壤結構、土壤養(yǎng)分、水分滲流以及農田防護措施等基本要素產生巨大影響,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影響治溝造地的質量及該項惠民工程的推廣實施。壤中流現(xiàn)象是流域溝道實施治溝造地后較為普遍出現(xiàn)的一種徑流現(xiàn)象,容易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為解決這一問題,提出了利用渠系建設和壤中流動態(tài)進行無動力調節(jié)農田墑情的綜合調控技術,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溝道攔蓄水池、排洪溝、灌排一體渠、壤中流截水溝等。

      1 壤中流現(xiàn)象

      壤中流是一種多孔介質中的水流運動,是坡地徑流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流動速度比地表徑流慢[9,10]。在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土壤從地表往下是分層排列,由于上層受人類活動影響較大,一般是上層疏松,往下逐漸密實,因此,上層滲透系數(shù)大于下層,下一層相對于上一層來說,成為弱透水層或相對不透水層。自然降雨到達地面后部分雨量沿坡面產生地表徑流,部分滲入土壤,隨著降雨的持續(xù),土壤含水量達到并超過田間持水量,由于水分而受重力的支配,沿著大孔隙向下滲透,即形成重力水。當重力水滲透到弱透水層或相對不透水層時,部分水量繼續(xù)向下滲透,部分水量則在兩層的交界面處積聚,產生側向流動,從山體邊坡或土層斷裂處流出,形成壤中流[11]。

      根據(jù)產流特征,可將壤中流分為滲流、優(yōu)先流(管流、指流、漏斗流),其中管流又稱為大孔隙流。管流水分通量遠大于滲流的水分通量,它對提高壤中流流量和水分通量具有促進作用;且在不同降雨過程中,管流對壤中流的作用也存在差異,即降雨量越多,降雨強度越大,管流的特性表現(xiàn)越明顯,對壤中流的貢獻也越大。

      在降雨形成徑流的過程中,壤中流的集流過程緩慢,可能持續(xù)數(shù)天、幾周甚至更長時間,但對農田水、肥等質量參數(shù)的影響更為直接。壤中流的產生對于流域水土資源利用效率,農田土壤養(yǎng)分的遷移與分布,后續(xù)農田質量的管護都有直接或潛在的影響。持續(xù)多次的壤中流產生容易造成土壤次生鹽漬化,甚至造成農田基本設施的破壞,造成糧食減產。經過長期定位觀測,認為延安治溝造地存在邊坡、溝谷兩類壤中流。

      1.1 邊坡壤中流形成

      黃土高原通常土層深厚,質地均勻,結構松散,極易形成土壤蓄水池,難以形成壤中流[12,13]。但在靠近溝谷的邊坡區(qū)域且存在垂直切面時,受到長期水蝕沖刷和風蝕作用共同影響,表層黃土較薄,甚至造成黃土淋溶層和底部基巖的裸露。在此類區(qū)域,當降雨量較大時,受重力因素及下層弱透水層影響,存在壤中流產生的基本要素,易于形成壤中流,但一般歷時較短(圖1)。觀測顯示,此類黃土壤中流在降水后1~2 d時間內不再有明顯的出流。

      圖1 邊坡壤中流產生示意圖Fig.1 The diagrammatic sketch slope subsurface flow formation

      1.2 溝谷壤中流形成

      在治溝造地溝道農田當中,還存在另一類型壤中流,即沿溝道坡降走向所形成的溝谷壤中流(圖2)。溝谷壤中流與溝道地下水水量交換頻繁,特別是在降水后地下水位上升時,溝谷壤中流和地下水難以區(qū)分。因此,在治溝造地當中,盡管溝谷壤中流徑流總量要大于邊坡壤中流,但由于難以觀測,因此研究較少。對于延安治溝造地,如果不能對溝谷壤中流進行有效調控和利用,不僅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甚至造成工程實施結果的退化和破壞。在延安市南泥灣實施治溝造地工程時使用了普探技術,溝道土層普探結果顯示,研究區(qū)溝道土層厚度沿溝走向具有明顯的坡降,具體表現(xiàn)為從溝頭到溝口方向,土層厚度逐漸減小,溝頭區(qū)域土層厚度約為4~6 m,溝口處約為0.4~0.7 m,部分區(qū)域甚至基巖裸露,土層之下存在一定礫石層和鈣積層,能夠有效阻止表層水分的下滲,在土層底部往往形成一個相對飽和層[14-16]。特別是在溝口附近區(qū)域,降水通常會引起整個土層的積水飽和,并能維持較長時間。因此,在延安部分溝道當中,水稻種植成為一種常見的土地利用方式。

      圖2 溝谷壤中流形成示意圖Fig.2 The diagrammatic sketch gully subsurface flow formation

      2 水資源合理利用與調控工程措施分析

      利用壤中流形成的機理,基于黃土溝道水資源獨特的時空變化特征,并結合區(qū)域傳統(tǒng)的調控與利用方法特點,提出了利用渠系建設和壤中流動態(tài)進行無動力調節(jié)農田墑情的綜合調控技術,主要組成部分包括溝道攔蓄水池、排洪溝、灌排一體渠、截水溝等。

      2.1 蓄水池

      多年研究及實踐結果顯示,通過建設溝道蓄水池對降水資源進行就地攔蓄是黃土高原進行水土治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行之有效的舉措之一[12]。溝道蓄水池攔蓄存水是農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根據(jù)黃土邊坡徑流、溝谷壤中流形成的機理,科學的設計和修筑攔蓄水池也是治溝造地的重要內容之一。蓄水池具有滯洪、蓄洪和興利作用。在治溝造地工程施工中,蓄水池是重要的水源工程,是確保農業(yè)生產用水的基本保障。蓄水池的修建根據(jù)提高水土資源利用效率的原則,通過在農田邊緣靠近山腳處開挖蓄水池,澇時避免集中降雨對農田的破壞,旱時利用蓄水池中的儲存水進行灌溉,對農田進行澇疏旱灌。

      本項目蓄水池的設計規(guī)格為:蓄水池正常蓄水位968.15 m,設計洪水位969.20 m,校核洪水位969.20 m,正常庫容為70 000 m3,總庫容83 510 m3,壩高21.31 m(溢流段高20.12 m);蓄水池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壩、壩頂溢洪道、放水設施;大壩采用細石混凝土砌塊石重力壩,壩頂長度86.83 m;溢洪道布置在大壩的中段,采用壩頂泄洪,設計過流量33 m/s,溢流段長度15 m,放水設施布置在大壩的左岸,采用壩下涵管,涵管內徑500 m,設計過流量0.25 m/s。具體實施方案如下:①蓄水池應盡量布置在地勢低洼的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 ②根據(jù)防洪標準規(guī)范《防洪標準》(GB50201-94),蓄水池設計工程的防洪標準按照水庫進行,具體按照20年一遇設計,200年一遇確定蓄水池的防洪校核標準。 ③蓄水池的正常蓄水位、設計洪水位、核準洪水位、總庫容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情況以及供水、需水平衡情況確定。④為了減小天然降水和滲流作用對蓄水池的侵蝕,應該在蓄水池周圍覆土種植林草,保障蓄水池的穩(wěn)固。

      2.2 排洪溝

      項目區(qū)內耕地田坎多,占地面積大,現(xiàn)有田間道路受雨水沖刷,部分地段破壞嚴重,嚴重影響項目區(qū)農業(yè)生產活動,項目區(qū)沒有相應的排水設施,排水主要依靠開挖臨時排水溝等人工措施或是僅僅依靠坡面和溝道自然排放。由于無排水措施,導致道路、田塊等經常受到雨水沖刷,在局部地區(qū)形成沖溝和落水坑,亟需設置排水設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洪水的危害,保障農田耕地安全。在農田邊緣靠近山腳處以及面積較大的田塊中間山開挖排洪溝,用于攔截山洪和及時排走積水,解決項目區(qū)排水保土的問題,避免集中降雨對農田的破壞。項目區(qū)原天然溝槽行洪標準約為10年一遇,本次設計經實地調查與民間訪問,結合《延安地區(qū)實用水文手冊》、《延安市志》以及防洪標準規(guī)范《防洪標準》(GB50201-94),按照20年一遇的防洪標準進行設計,排洪溝等的設計標準為:橫斷面為底寬1.5~2 m,深1.5 m的梯形土質排洪溝,排洪溝的內外邊坡比均為1∶1;或斷面為底寬1.2~1.5 m、頂寬2.6~3 m、深度1.5~2 m的雙側漿砌石排洪溝。具體實施方案如下:①為節(jié)省工程成本,排洪溝布置可首先選擇區(qū)域本身有的山洪溝,千百年來洪水沖刷形成的山洪溝,適合當?shù)氐牡刭|水文條件;或是在原有山洪溝基礎上改造,但不應改變溝道水利條件,防治水土流失、滑坡等自然災害。②排洪溝布置要充分利用當?shù)氐牡匦纹露?,沿主要地表水的垂直方向設置,保證截流的洪水盡快流入排洪溝。③根據(jù)區(qū)域地形、水文條件,排洪溝盡量采用明渠。④根據(jù)區(qū)域地質地形條件、沖淤情況確定排洪溝的縱坡比,同時在縱坡比較大時,應該設置跌水和陡槽。跌水根據(jù)縱坡比可設多級,一級跌水的高度一般為0.2~0.6 m。

      項目區(qū)內溝道規(guī)格采用各段平均值進行開挖、清淤、砌筑等整治修復工作。在豐水期定期進行溝道清淤疏浚,保證水流暢通,避免或減少洪澇發(fā)生的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排洪溝設計的優(yōu)點在于:①實現(xiàn)了與灌排水渠、蓄水池、截水溝的一體化設計。不需要外來動力(電力等)供應,僅依靠排洪溝對過量的降水及壤中流進行調控。②排洪溝設計簡單,安全可靠,易于實現(xiàn)。根據(jù)原有山洪溝的溝道,做適當修正,設置排水溝,可以將安全隱患降到最低。③可有效防止農田土壤積水。排洪溝的排洪作用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對田塊的影響以及田塊中大量積水,保障農田安全。

      2.3 截水溝

      截水溝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壤中流豐富區(qū),開挖截水溝更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壤中流的存在導致田塊中水分太多無法施工,在地勢較低處開挖一條截水溝,匯集田塊內的壤中流,使得田塊土壤中的積水迅速排干,田塊內地下水位下降,田塊迅速變干,方便施工;其次,豐水期時,可加快排干田塊內的水分,減輕洪澇災害,并防止形成下濕地導致土壤次生鹽堿化;最后,干旱期可以將溝內蓄積的水分重新灌溉至田塊中,有效緩解旱情。針對黃土高原治溝造地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溝槽區(qū)農田易澇的特性,提出了一種非動力壤流調節(jié)農田灌溉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過在梯平田下坎處建立透水性截水溝以改變農田地下水位高低來實現(xiàn)對農田耕作層土壤墑情的調節(jié)。具體實施方案如下:①截水溝要建立在溝道區(qū)每級梯平田下坎處,開挖方向與梯平田下坎平行且長度一致。②截水溝呈倒梯形設立,開口寬150~200 cm,底部寬80~100 cm,垂直深度為100~150 cm。溝渠兩側斜邊和底部無需硬化處理,均為土質表面即可。③截水溝兩邊頂部利用石塊或者水泥硬化,硬化寬度不小于30 cm,以便于農田耕作人員行走,同時確保硬化后的路面應高出田塊表面10~15 cm。④截水溝至少一端要與溝道排洪溝相連,連接處設有水閘;水閘建立在截水溝兩端,通過水閘的開放與關閉實現(xiàn)截水溝的儲水與排放。⑤截水溝兩端的水閘關閉時,水閘上邊緣應低于田塊表面15~20 cm,此舉一方面可防治截水溝過量積水而淹沒田塊,同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地下水冒出地表而出流。⑥為了減小天然降水和滲流作用對截水溝兩邊斜坡的侵蝕,在截水溝兩邊斜坡和底部栽種蘆葦?shù)冗m合潮濕環(huán)境生長的植物,可有效防止溝渠水蝕。⑦對于整條流域溝道,可在每級梯平田下坎處設置上述截水溝。

      截水溝的優(yōu)點在于:①實現(xiàn)了無動力灌溉。不需要外來動力(電力等)供應,僅依靠截水溝對地下水位的調節(jié)便可實現(xiàn)對溝道區(qū)農田耕作層土壤墑情的調節(jié)。②方法簡單,安全可靠。截水溝構造簡單,易于實現(xiàn);同時根據(jù)溝道區(qū)梯平田梯度分級分別設置截水溝,可將侵蝕淤積風險化整為零,降低安全隱患。③可有效防止農田土壤鹽漬化。 截水溝底部低于農田地下水位,且溝渠積水與農田地下水位相連。截水溝的排水作用可有效防止地下水鹽分因蒸發(fā)而在地表的富集。

      2.4 灌排一體渠

      項目區(qū)考慮節(jié)省用地、增加耕地面積,結合水稻生長需水特性及項目實際,設計了集灌溉和排水為一體的渠道設施。灌排一體渠垂直農渠布設,渠道底部寬1.2 m,進行砂礫回填、拋石基礎、拋石灌漿等基礎處理;渠道流水斷面規(guī)格為0.4×0.6 m,用厚度30 cm漿砌塊石砌筑;渠道頂面每隔50 cm,鋪設橫跨渠道斷面規(guī)格為1×0.3×0.05 m的C20預制蓋板,便于農用通行及稻田景觀美化;渠道每隔50 m預留一組灌溉閥門,含2個進水閥門、2個出水閥門、及1個控水閥門,便于灌溉及排水。

      根據(jù)農田墑情和作物需水條件分為需水期和排水期。當作物處于需水期時,由斗渠或農渠引水至灌排一體渠內,灌溉時采用循環(huán)灌溉,關閉灌溉田塊上游所有進水閥門、出水閥門及緊鄰田塊下游的控水閥門,打開灌溉田塊緊鄰的進水閥門進行灌溉。灌溉完畢后,對下一田塊的灌溉采用相應模式;當需要農田排水時:關閉所有進水閥門及控水閥門,打開出水閥門,進行稻田排水。灌溉過程中,灌排一體渠采用分段輪灌。關閉第一組配水裝置的控水閥門,打開兩側進水口,使水流灌溉渠道兩側水田,待該兩塊水田灌溉完成后,打開下一組配水裝置控水閥門和兩側進水口,同時關閉上一組進水口,進入下一田塊灌溉階段,依次循環(huán),直至所有田塊全部灌溉完成。灌溉過程中出水口始終關閉。排水過程中,打開所有控水閥門和出水口,使田塊多余積水從出水口排入灌排一體渠后排走。渠道每間隔10~70 m設置一組配水裝置,具體根據(jù)每塊農田之間的距離而定。灌排一體渠道設施的設置的優(yōu)點在于:①將水田灌溉、排水渠道合為一體,與常規(guī)灌排渠道相比,節(jié)省工程成本并減小占地面積。②人工控制閥門開關調節(jié)不同田塊的灌溉、排水,操作簡單,不須開挖臨時性排水溝道。③灌排一體渠不僅可以滿足游客從水田中部觀光通行,還起到渠道兩邊田間生物生命廊道的作用。

      3 工程實踐

      3.1 項目區(qū)概況

      項目區(qū)選擇在距離延安市48 km的南泥灣鎮(zhèn),其區(qū)域屬于典型的溝道地貌,共涉及6個溝道,其中,僅陽灣溝、九龍泉溝兩條溝道長度達到21 km,河道海拔自西向東由1 190 m降至1 095 m,平均比降0.95%,河谷寬一般在250~500 m之間。氣候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較少;夏季炎熱多雨,降雨集中;水資源除由自產徑流、入境客水、地下水三部分組成。項目區(qū)存在水土流失、滑坡、塌陷、沖溝等自然災害嚴重,同時部分水田鹽堿嚴重、田坎占地多、田間道路受雨水沖刷,部分地段破壞嚴重等問題。為實施貫徹落實省、市治溝造地土地整治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做好延安市治溝造地土地整治工作,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于2012年12月4日評審通過了“延安市寶塔區(qū)南泥灣鎮(zhèn)等八個治溝造地土地整治子項目規(guī)劃設計報告”,確定對延安市寶塔區(qū)南泥灣鎮(zhèn)陽灣溝、九龍泉等區(qū)域進行治溝造地,項目屬為全國土地開發(fā)整理重點項目,建設總規(guī)模662.96 hm2,建設工期為兩年,2014年12月完工驗收。

      3.2 無動力壤中流調節(jié)灌溉工程方案設計

      溝道壤中流無動力調節(jié)灌溉的綜合調控技術是根據(jù)壤中流的形成機制,利用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tài)保護工程等配套工程,通過蓄水池、排洪溝、截水溝、灌排兩用渠的修建,實現(xiàn)水資源的調控與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xiàn)澇疏旱灌,防治旱澇以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通過田間道路的設置、農田防護林的種植,營造生命廊道,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整個過程利用壤中流技術完成,不需要任何動力,清潔無污染,具體運行模式如圖3。

      如圖3,當田塊內澇嚴重時,蓄水池中的水通過排洪溝排出,排洪溝水位降低,灌排一體渠中的水流入排洪溝,灌排一體渠水位降低,田塊中多余的水流入灌排一體渠中,最終通過排洪溝排走;內澇時,區(qū)域地下水位上升,容易造成水田鹽漬化,截水溝的修建,形成了一個水位差,會使田塊地下水流入截水溝,通過排洪溝排走,降低田塊的地下水位。

      如圖3,當田塊干旱嚴重時,打開蓄水池閥門,蓄水池中的儲存水會流入排洪溝,將連接排洪溝的閥門打開,儲存水會通過灌排一體渠,最終流入田塊;旱時,區(qū)域地下水位下降,灌溉容易漏水,截水溝的修建,會使排洪溝中的地下水通過灌排一體渠,流入截水溝,最終流入田塊,提高田塊的地下水位,保障灌溉水用于農作物生長,而不是補給地下水位。

      圖3 溝道壤中流無動力調節(jié)灌溉運行模式Fig.3 The operation mode of subsurface flow unpowered adjust irrigation

      3.3 工程實施的效果

      通過延安治溝造地重大項目的實施,以南泥灣為首個整治點,成功實施并有效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堆影彩袑毸^(qū)南泥灣鎮(zhèn)陽灣溝土地整治項目竣工報告》、《延安市寶塔區(qū)南泥灣鎮(zhèn)九龍泉土地整治項目竣工報告》顯示,項目區(qū)耕地面積增加11.72 hm2。水田、水澆地、旱地分別增加6.57、3.82、1.33 hm2,項目區(qū)糧食作物產量增加,玉米增產20 kg/hm2、水稻增產13 kg/hm2。工程中實施農田防護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工程,南泥灣項目區(qū)共種植柳樹8 336 棵、刺柏10 757 棵、油松9 056 棵農田防護林。根據(jù)陜西省造林標準《DB61-142-1993》規(guī)定的柳樹的一般密度為1.33~3.33 棵/hm2,取平均值2.33 棵/hm2,刺柏和油松的一般密度為14.80~22.20 棵/hm2,取平均值18.47 棵/hm2,南泥灣項目區(qū)林網折合面積20.64 hm2(林網折合面積指以農田防護為主體功能的林帶面積,單行林帶需填報株數(shù),按當?shù)匾话忝芏鹊闹陻?shù)折算為面積)。其中柳樹、刺柏、油松的林網折合面積分別為15.88、2.58、2.18 hm2。

      項目建設中以景觀協(xié)調、結構穩(wěn)固、利用持續(xù)、功能高效為理念,以田、壩、渠、路、林、村相結合為準則,以修復、新增和改善原有溝道土地質量為目標,在保持水土、鞏固退耕還林、防洪減災等方面的生態(tài)效益十分顯著。對于夯實農業(yè)和農村基礎,促進人地和諧發(fā)展,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并且可成功運用其工程實踐經驗,進行推廣,實現(xiàn)經濟和生態(tài)的雙贏,更是“一舉多得”的生態(tài)工程、民生工程。

      4 結 語

      延安治溝造地是國家土地整治重點工程,是保障糧食安全,改善革命老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治溝造地中水資源合理調控與利用的問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針對這一問題通過“攔、蓄、排”三者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壤中流無動力調節(jié)灌溉體系,利用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田間道路、農田防護與生態(tài)保護工程等配套工程,通過蓄水池、排洪溝、截水溝、灌排兩用渠的修建,實現(xiàn)水資源的調控與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xiàn)澇疏旱灌,防治旱澇以及水土流失等自然災害,通過田間道路的設置、農田防護林的種植,營造生命廊道,改善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通過工程實踐解決了治溝造地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生態(tài)、社會效益。南泥灣治溝造地工程現(xiàn)在也作為延安治溝造地的典型示范工程,與當?shù)氐募t色旅游業(yè)結合,游憩功能顯著。該工程提出的無動力壤中流調節(jié)灌溉體系也可為其他治溝造地項目提供借鑒。

      [1] 劉彥隨,喬陸印.中國新型城鎮(zhèn)化背景下耕地保護制度與政策創(chuàng)新[J].經濟地理,2014,34(4):1-6.

      [2] 張一鳴.耕地保護制度的轉型與對策研究----構建以經濟激勵為核心的耕地保護[J].中國農業(yè)資源與區(qū)劃,2014,(3):26-31.

      [3] 陳海嘯,常麗霞.關于耕地保護補償制度構建的再思考[J].農村經濟,2011,(11):31-33.

      [4] 孔令仙.我國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中土地利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69-73.

      [5] 陳 正,湯莉莉.中國流動人口與城鎮(zhèn)化、工業(yè)化發(fā)展關系的實證分析[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2011,24(3):23-27.

      [6] 蔡秀玲.中國城鎮(zhèn)化歷程、成就與發(fā)展趨勢[J].經濟研究參考, 2011,(63):28-37.

      [7] 賀春雄. 延安在治溝造地基礎上如何發(fā)展現(xiàn)代農業(yè)[J]. 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35(3):60-63.

      [8] 賀春雄.延安治溝造地工程的現(xiàn)狀、特點及作用[J].地球環(huán)境學報,2015,6(4):255-260.

      [9] 徐勤學,王天巍,李朝霞,等.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J].水科學進展,2010,21(2):229-234.

      [10] 何淑勤,宮淵波,鄭子成.紫色土區(qū)坡耕地壤中流磷素流失特征研究[J].水土保持學報,2014,28(2):20-24.

      [11] 耿 潔. 雙坡度條件下不同母質土壤壤中流發(fā)育及氮素淋失特征[D]. 武漢:華中農業(yè)大學,2013.

      [12] 高海東. 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qū)溝道治理工程的生態(tài)水文效應研究[D]. 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研究中心),2013.

      [13] 畢華興,劉立斌,劉 斌.黃土高原溝壑區(qū)水土流失綜合治理范式[J].中國水土保持科學,2010,8(4):27-33.

      [14] 王術禮,王小軍,蔣 卓. 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水利工程措施分析----以館陶縣為例[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6,(4):8-10.

      [15] 程訓強,王明珠,唐家良,等.低丘紅壤區(qū)不同降雨類型對淺層地下水位動態(tài)變化的影響----以江西省余江縣為例[J].山地學報,2011,29(1):55-61.

      [16] 王明珠,李江濤,吳美春,等.低丘紅壤區(qū)潛水時空變化特征----以江西省余江縣為試區(qū)[J].水資源與水工程學報,2009,20(1):1-4.

      猜你喜歡
      灌排蓄水池水溝
      洱海西部灌排溝渠水質特征及土地利用的影響
      淺談蓄水池土方填筑施工
      “生命的蓄水池”:樹籬如何幫助英國在2050年實現(xiàn)凈零排放
      英語文摘(2021年7期)2021-08-14 02:36:40
      現(xiàn)代化大型灌排泵站建設研究
      Aqueducts
      掉進水溝
      故事大王(2020年3期)2020-04-14 04:51:44
      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灌排溝渠施工關鍵技術探討
      PP模塊化蓄水池在海島施工的應用
      江西建材(2018年1期)2018-04-04 05:26:08
      小螞蟻過水溝
      堅持建管并重 改善農田灌排條件
      中國水利(2015年24期)2015-04-25 08:14:34
      宿州市| 中山市| 武鸣县| 沙雅县| 兴安县| 乐都县| 峨眉山市| 固阳县| 客服| 沿河| 那曲县| 剑川县| 大荔县| 讷河市| 剑川县| 黄平县| 尤溪县| 张家口市| 汶上县| 裕民县| 宁明县| 仙居县| 定陶县| 洪洞县| 东安县| 平遥县| 苗栗县| 凭祥市| 宣汉县| 绍兴市| 分宜县| 桓仁| 万山特区| 安吉县| 寻乌县| 中山市| 开阳县| 白朗县| 银川市| 伊宁县| 饶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