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秀
菊花的清香,伴隨著颯颯秋風,穿過敞開的窗戶,飄進我的書房。我不為花神美味所誘惑,全身傾注于《故道長河》書稿的閱讀和欣賞。
讀罷,我將書稿輕放,聚神凝想,耳邊又響起好友丁尚明的再三叮囑:“一定要寫點東西”。寫點什么呢?眼前清亮亮不時有無數(shù)漣漪渺渺蕩開的秋天河水,使我猛然想起清朝鄧石如的一副名聯(lián)“春風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塵”。
秋水,蘊蓄著清澈和靈性,如一幅唯美的風情畫;秋水,蘊蓄著深情和寧靜,若一闋靜美的婉約詞;秋水,蘊蓄著成熟和凝練,像一首幽美的哲理詩;秋水,還蘊蓄著無市井之氣、一派不染世俗塵埃的秋之況味。
是?。《∩忻鞯纳⑽募豆实篱L河》,不就是在用散文對話心靈,以清新雋永的筆調來書寫人生境界與生活品位,讓文字超越功利主義的束縛,使自己真正快樂地進入一個現(xiàn)實里難以企及的境界,追求脫塵的“秋水文章”嗎?
丁尚明在《故道長河》的后記中寫道:“我寫作的目的就是不斷地品嘗耕耘的樂趣和愉悅,然后,將獲得的果實贈予更多的人分享。我不是畫家,也不是詩人,但我可以擷取生活中最美好時刻,可以記錄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動。我把這些寫成文字在感動、激勵、溫暖自己的同時,去感動、激勵、溫暖更多的人?!?/p>
人有人品,文有文德。做人是一門學問,為文也是一門學問。言志抒懷,詩文之宗旨。如何言,如何抒,檢驗作者的寫作技巧;言什么,抒什么,檢驗的是作者品格、修養(yǎng)、情操、學識的準則。套用中國現(xiàn)代新儒學大師,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馮友蘭先生的“人生四個境界”說,散文創(chuàng)作的主體同樣存在著四個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審美境界、天地境界??梢哉f,創(chuàng)作主體存在什么境界,就會創(chuàng)作出相應境界的作品。讀丁尚明的散文集《故道長河》,讓我們深深地體味到,他寫散文,不管是寫自然還是寫社會,不管是寫生活還是寫人生,不管是寫歷史還是寫現(xiàn)實,不管是寫人還是寫事,不管是寫景還是狀物,不管是記敘還是抒情,不管是描摹還是議論,不管是鞭笞還是歌詠,不管是感喟還是暢想,不管是回味還是憧憬,都是從自己的經歷出發(fā),以自己的生命為底色。時光和文字在他那里,是和血肉、筋骨、靈魂融合在一起的。所以,他的散文閃耀著時代的色彩和波光,印記著現(xiàn)實的側影和投影。人生的苦辣酸甜,生命的花開花落,世間的悲歡離合,統(tǒng)統(tǒng)融入他的情思理趣,通過自己筆下的某些“載體”傳遞給讀者。讀之,使人們在領略其散文本身美的同時,能夠感受到他的呼吸,能夠觸摸到他的心跳,能夠看到他的情他的愛,更能夠領略到他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曠遠通達的襟懷。杜甫詩云:“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倍∩忻鞯纳⑽模_如當春發(fā)生的綿綿好雨。好雨可以潤物,而如雨之文,則可以潤心。
故鄉(xiāng)是搖籃,生命在此孕育,成長在此勃發(fā);故鄉(xiāng)是港灣,游子在此停泊,心靈在此休憩;故鄉(xiāng)是永恒的歸宿,藕斷絲連,葉落歸根。無論走到哪里,故鄉(xiāng)永遠是一根纏繞一生的紅絲線。故鄉(xiāng)的鄉(xiāng)音最親切,“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惫枢l(xiāng)的鄉(xiāng)情最依戀,“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惫枢l(xiāng)的燈光最溫暖,“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惫枢l(xiāng)的美味最難忘,“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故鄉(xiāng)可謂寫作的母題,而感恩則是寫作的動力,當積淀一旦被生生不息的感性動力所激活,這些觸動就發(fā)而為激情,發(fā)而為靈感,進而將囤積于心的情愫訴諸筆端。丁尚明就在物我兩忘的最佳創(chuàng)作狀態(tài)中完成了他藝術表現(xiàn)故鄉(xiāng)的欲望和心愿,寫出了動人心弦的鄉(xiāng)愁散文,吐露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鐘情和鐘愛,抒發(fā)了自己對故鄉(xiāng)的贊嘆和眷戀。這是丁尚明散文集《故道長河》的一大亮點。
德國哲學家、存在主義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的海德格爾曾說:“人不是存在者的主宰,人是存在的牧人?!钡拇_,我們應將故鄉(xiāng)視為養(yǎng)育自己的母親而知道感恩圖報。為回報故鄉(xiāng)的養(yǎng)育之恩,丁尚明在《故道長河》的后記中寫道:“不惑之年已過,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我,該好好總結一下人生的成敗與得失了,更是該好好運用手中的筆抒寫一下那故鄉(xiāng)曾經的一切了。人,不能沒有故鄉(xiāng),對一個作家來說,魯迅的小說到處彌漫著紹興黃酒和茴香豆的香氣。茅盾在《可愛的故鄉(xiāng)》——烏鎮(zhèn),雖歷經“漫長的歲月和迢迢千里遠隔,從未遮斷我的鄉(xiāng)思”。莫言的作品則處處嗅到高密東北鄉(xiāng)淳樸的氣息。誠然,在仰望這些文學大家的同時,不能忘記,他們在文學王國里得以豎起旗幟,仰仗的是對故土的崇敬和牽掛,我又哪有不朝著旗子指引的方向行進的道理呢?于是,我很自然地把筆觸向了故鄉(xiāng)那片溫暖、深情的土地……”
是的。他在《我在城池牽掛故鄉(xiāng)》中寫道:我們村座落在黃河之濱像一只翱翔天空的鳳凰鳥的美麗“鳳凰山”上,“春天,整個山巒覆蓋上翠綠的衣裳,山上的柿子樹、酸棗樹、土桃子爭相掛果,山菊花、馬蘭花、鳶尾花、芋頭花及一些不知名兒的花兒開遍山野?!薄跋奶?,鳳凰山上熱鬧非凡,蟬鳴聲聲,蟈蟈歡唱,山鼠、野兔、刺猬在草叢中不停地打鬧嬉戲” “秋天,整個鳳凰山又像一個待字閨中的女子,金色的身上又綴滿了花花綠綠。高處黃橙橙、油光光的柿子像燈籠一樣掛滿枝頭,片片肥碩的柿樹葉如紅云飄過。低處那一叢叢、一簇簇本不起眼的山棗樹又變得嬌艷無比,一粒粒珍珠般的野山棗在秋風中來回搖動?!薄岸煲菜坪醺裢獾睦?,雪也似乎格外的多。一場接一場的大雪把鳳凰山裹了個嚴嚴實實。本該在嚴冬的冷酷和冰雪的肅靜中消停下來的鳳凰山,又變成了歡樂的海洋。我們這些無所事事、調皮好動的孩童,堆雪人、打雪仗、滾雪球,玩得不亦樂乎!”他在寫故鄉(xiāng)四季如畫的風景時,并沒有忽視了寫人,于是他寫道:“睛朗的天空下,云朵般的羊群不時從田頭路邊的草地上掠過,那個叼著旱煙袋的放羊漢,斜挎著羊鞭,一邊哼唱著誰也聽不懂的曲兒,一邊不停地吆喝著,把羊鞭甩得山響!”他在寫人的時候也沒把自己落下,“記得兒時放學鈴一響,我就瘋也似地跑回家,把書包往炕上桌上一扔,提起水桶就往外跑。溝汊里的魚蝦特別的多,隨便下到哪條溝汊里,什么鰱魚鯽魚鯰魚嘎魚黑魚沙里滾,一會兒就捉滿水桶。”他更沒有忽略了寫情,于是他寫道:“雪花梨?zhèn)€大如拳脆甜爽口,香面梨小似牛鈴綿軟如脂。傍晚時分,秋忙的村人早早收工回家,一家老小圍坐在天井里吃梨賞月,那場景其樂融融!”景美,人美,情美,好一幅盛世桃源圖!
是的。他在《故鄉(xiāng)那口山泉井》中寫道: “陰陽相隔的爹娘也只能夢中相見,可故鄉(xiāng)老宅中的那口山泉井,卻愈加清晰地顯現(xiàn)在腦際,它使我寂靜的心海泛起層層波瀾,我依稀覺得那噴涌的山泉水正朝我撲來”。他們家和村里人原本吃山坡下的井水。路途遠,井水深,打水難,擔水難,他還險些掉進井里淹死。從望井興嘆到望井卻步,再到談井色變。于是,他“掏錢請人在院中為爹娘打一口井”?!暗镉蒙狭饲宄焊寿纳饺?,老兩口再也不用為水犯愁了。山泉水給衰老的爹娘注入了新希望,山泉井成了爹娘幸??鞓返脑慈??!睂懥T此“鄉(xiāng)景”,他并沒有擱筆,緊接著寫“鄉(xiāng)情”:“一向樂善好施、菩薩心腸的爹娘,一合計便挨家挨戶發(fā)起了‘安民告示。在這以后,我家院門洞開,前來取水的鄉(xiāng)鄰們你來我往、人頭攢動,小小的院落變得像趕集一樣熱鬧。”“從我家的山泉井里,噴涌的涓涓清流源源不斷地淌進家家戶戶,那甘霖般的泉水,也滋潤、溫暖著大家的心田?!睂懥T“鄉(xiāng)景”“鄉(xiāng)情”之后,他筆下感情的潮水沖破閘門,直抒胸臆,寫道:“近日,再讀《韓非子》,那句‘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令我回味無窮,也令我幡然記起爹娘曾經的話:孩子,家里有這山泉井咱就有水吃,也能接濟鄰里背舍。你要記住,無論你走多遠,無論在何時何地,無論你做什么,絕不能忘本,絕不能亂為,絕不能起貪念,只要守好自己的井就行!”感情的潮水逐浪高,他繼續(xù)寫道:“故鄉(xiāng)的山泉井在我心里,爹娘的話在我心底。我會好好記住故鄉(xiāng)的山泉井,會好好守護心中屬于我的那口井!”主題更加深化,思想再度升華。
是的。他的《大地上的紅高粱》先對紅高粱進行描繪:“秋風乍起,涼意漸濃。那一望無際的紅高粱實在抵不住太陽那火辣辣的挑逗,終羞紅了臉低下了頭,此刻,她成了故鄉(xiāng)最亮麗的風景。仰望藍藍的天空,遠看,那紅紅的高粱穗似片片火燒云掠過;近看,懷抱沉甸甸穗兒的紅高粱,又像一個個懷胎待產的可人兒。”畫出了故鄉(xiāng)紅高粱的容貌美。接著筆鋒一轉,回憶起當年,“那個年代,鄉(xiāng)人們的生活應當說與紅高粱密不可分,人們吃的是高粱面蒸的窩頭,喝的是高粱碴熬的粘粥,用的是高粱葶串起的家什,鋪的是高粱蔑編織的炕席,枕的是高粱萼填充的枕頭,住的則是用高粱秸(秫秸)打簿封頂?shù)姆课荨庇浧鹆斯枢l(xiāng)紅高粱的心靈美。他在文尾寫道:“為排解濃濃的思鄉(xiāng)苦,在小區(qū)一隅,我悄悄播種了幾棵紅高粱,看著紅高粱一天天長大,我就想那紅紅的高粱一棵是爹,一棵是娘,一棵是我,一棵是我遠方的女兒......”譜寫出一曲故鄉(xiāng)紅高粱的贊歌。
是的。他的《像樹一樣的活著》先寫暴風雪后遭嚴寒摧殘而不屈、被風吹雪打而不彎腰、好似銅墻鐵屹立在大地上的白蠟樹,并由此產生思索。思索中,家院門前生長著的那棵粗大山椿樹清晰地浮現(xiàn)在他的眼前。緊接著寫他在這棵山椿樹濃濃的綠蔭下,看娘織布紡線,跟奶奶學唱童謠,睡醒后到樹下逮椿咕咕把玩?——“在這棵山椿樹的庇護下長大成人”。如今,這棵山椿樹“依然把根深深扎進故鄉(xiāng)貧瘠的石縫間,迎著歲月的風霜雪雨,頑強地擴展著它生命的年輪!”此情此景,讓他從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哲理,體會到生活的真諦,正像他在文結尾處寫的:“它們卻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如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無論它是什么樹,都須先從一粒種子開始,隨風飄散,回歸大地。無論是身處戈壁沙漠,還是鹽堿荒灘,它們總是把根深深地扎進泥土里,從不過多地乞求陽光雨露的恩賜,從不懼怕風刀霜劍的侵襲,從容地生根發(fā)芽,默默地開花結果,最終為大地送去一片綠蔭!”“我想,作為有思想、有意志的人,如果誰走進了樹的內心,具備了樹的品質,那么他一定會變得更加強大、堅忍和無畏,一定會成為生活的強者。我愿意像樹一樣活著!”寫樹與寫人并駕,記敘與抒情齊驅,構思精巧,立意深遠,尤其是文尾來源于作家氣質和靈感、品格和本色、心境和心態(tài)的那閃爍著詩情和哲理之光的嘉言雋語,不能不說是這篇散文的光環(huán)。
丁尚明就是憑依這些看似平淡無奇而其實精心構筑的文字,將故鄉(xiāng)細細勾勒、盡情描繪,也將自己一團熱切的心緒與深沉的感觸自然傾瀉。書中所及,無論是村頭的老井還是窗前的油燈,無論是老牛的哞叫還是青蛙的合鳴,無論是黃河口黃須菜還是黃河楊柳青……鄉(xiāng)間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鄉(xiāng)村的一家一戶、一磚一瓦,鄉(xiāng)親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無不展示出故鄉(xiāng)的風景美、風俗美、風情美,無不洋溢著故鄉(xiāng)的泥土味、汗水味、五谷味,都飽含著深深的厚厚的真真的濃濃的鄉(xiāng)情。讀這些散文,隨他步入光榮的歷史中尋找到一個民族堅韌前行的靈魂,從他吟詠鄉(xiāng)情中體味到一個赤子熱愛家園故土的情懷。尼采說:“樸實無華的風景是為大畫家存在的,而奇特罕見的風景是為小畫家存在的?!倍∩忻鞑皇谴螽嫾?,卻用樸實無華的筆法,畫出了可稱之為農村縮影的如詩如畫的鄉(xiāng)景和熾熱滾燙的鄉(xiāng)情。
血脈親情是作家須臾不可離開的話題,血脈親情也是丁尚明散文集《故道長河》的一個重要意象。一般作者對此更多的是對親情的敘述和描繪,而丁尚明則比這更深一層,更勝一籌,更在意對親情的認知,他善遣真情上筆端,借助史實的展現(xiàn)、哲理的顯示以及記事道情的真誠真切,讓親情從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使散文顯得土氣而又大氣、深刻而又厚重、情濃而又意遠。
《拜讀母親》是他為至親至愛的娘獻上的一片有情有義的文字。就在他穿上嶄新的綠軍裝奔赴部隊的前一天,一場意外使他的娘得了嚴重的血崩病,文中寫道:“臉色蠟黃的娘躺在炕上連一點說話的氣力也沒有。望著我可憐的娘,我猶豫了:作為娘的長子,在這種時候,我怎能忍心一走了之?怎能撇下病中的娘不管不問?娘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就把我叫到炕邊,有氣無力地說:‘孩子,娘不怪你,你放心的走吧!只要你能在部隊當個好兵,娘比什么都高興?!蹦赣H幕天席地的心胸,令人肅然起敬。文中繼續(xù)寫道:“為排遣對我的思念之情,我當兵后的20年里,娘很少去街坊鄰居家串門,她聽不得人家兒子那甜甜的、讓人陶醉的喊娘聲。娘也極少去鄉(xiāng)里趕集,她害怕承受那種在萬人擁擠的集市里,尋不到自己兒子身影所帶來的酸澀。娘有時候想我心切,晚上實在睡不著,不管天冷還是天熱,不管刮風還是下雨,娘都要倚著院門口的那顆老槐樹,沖著我所在部隊的方向看月亮、數(shù)星星。”這種魂牽夢繞的思念,既暖人心肺,又痛切清腸。為了部隊的工作,為了兒子的前程,“家鄉(xiāng)曾遇到了幾十年不遇的嚴重的干旱,家里的莊稼曾顆粒無收,娘沒有告訴我;爹不慎被火燒傷雙手,8個月生活不能自理,娘沒有告訴我;后來爹的脖子又嚴重扭傷,連吃飯喝水都要娘一匙匙地喂,娘沒有告訴我;娘唯一的哥哥、我唯一的舅父去世,娘依然沒有告訴我……后來,當我知道這一切后,我竟狠狠地埋怨了娘一頓。待我平靜下來,娘說:‘孩子,娘也許不該瞞著你這么多事,但你想想誰家又沒事呢?娘是這么想的,你是部隊上的人,一來身不由己,二來部隊上的人,家里一有事就往回跑,那部隊上的事還怎么做啊,你該明白娘的心……娘有些哽咽的說不下去了!”由于注入了人文精神的元素,由于注重了人的精神世界的揭示,母子倆的深厚親情,躍然紙上,讀之催人淚下。這是他為同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平凡而偉大、勤勞而善良的娘譜寫的一首動人的情歌。
《過去的時光難忘懷——追憶我逝去的父親》一文中他寫道:“2005年母親得了嚴重的腦血栓,以至后來癱倒在床屙尿不知。面對成為‘廢人的母親,除姐妹們來幫襯一把外,給母親請醫(yī)服藥,洗衣喂飯,端屎倒尿,換洗褯子,擦洗身子自然是父親的事。母親癱瘓了4年,父親同樣備受煎熬。每天都是父親把母親安頓好后,才去吃口飯瞇會覺。父親常說:‘我吃點苦受點罪不算嘛,只要你娘能活著,我就有個偎守,你們回家就能看到娘,就能跟娘拉拉呱兒,咱家也才像個家!父親無怨無悔地伺奉著娘,為了娘,父親的世界里沒有了白天黑夜。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父親不記得吃過一頓熱乎飯睡過一個囫圇覺。長期無規(guī)律的生活和極大的精神壓力,把父親擊垮了!父親生病了,待發(fā)現(xiàn)時父親已是肺癌晚期。直到他去世的前幾天,他還安慰娘說:‘你好好活著,人吃五谷雜糧哪有不得病的?孩子們那么孝順,咱不愁吃不愁穿,有我陪著你就安心養(yǎng)??!父親是堅強的,他強忍病魔的折磨,再疼也不吭一聲,仍一如既往地伺奉著娘。誰知,萬萬想不到的是父親竟走在了娘的前面,父親竟撇下孤獨的娘一個人孤獨地走了!誰知,娘怕父親一人路上孤獨,45天后娘也撇下她摯愛的兒女,追隨父親而去……”這些從他的心田里流出的充滿親情的濕漉漉的聲情并茂的文字,讓人生出多少激情、多少聯(lián)想!
如果說《拜讀母親》是他唱給母親的動人情歌的話,那么,《過去的時光難忘懷——追憶我逝去的父親》就是他唱給父母的凄絕挽歌。他把情歌和挽歌寫得如此刻骨銘心而又肝腸寸斷,這才是人去千山遠、夜夜伴魂歸。他以情歌和挽歌的交融,重塑了人類最深摯的親情。
難以揮卻沒齒不忘的苦難截圖,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在《故道長河》的一些回憶類散文里。這既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苦難經歷,更展示了蘊含他心中的苦難意識??嚯y使人痛苦,苦難充滿悲情,苦難讓人更懂得奮起和珍惜。這種苦難意識的存在,使他的思想更加深沉,他的作品更加厚重,也更能啟迪人的心智。
“寄情山水”早已是古人玩味山水的初衷,也成了游記的靈魂。將自己欲書寫的領悟、情感融在其中,彰顯出來,或直白,或含蓄,或一語中的,或娓娓道來,全賴自己體味的高度、深度與駕馭語言的嫻熟。沒有“情”與“理”的游記,永遠只能是一堆文字化的山水,可能很美,但沒有神沒有魂,宛如死目美女,雖拈花而立,終與木偶無異。
《故道長河》收集的游記,丁尚明在以優(yōu)美清新的文字繪聲繪色地描繪出祖國山水的壯麗雄奇、用深沉凝練的語言滿腔熱忱地述說了革命斗爭的光輝足跡和共產黨人的英雄業(yè)績之后,以欣賞評析的清醒,思考著歷史與現(xiàn)實、自然與社會,于湖光山色中領悟人生,發(fā)出了深情的感慨和厚重的哲思。他在《走向那高高的井岡山》的結尾處寫道:“聽著石金龍的講述,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曾志只是千千萬萬個革命志士、共產黨人的一個縮影,正是因為革命隊伍中有千千萬萬個曾志這樣的人,有紅軍綿延不絕的血脈傳承, 有偉大的井岡山精神的支撐,在歷次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我黨我軍才能勇往直前、戰(zhàn)無不勝!”“啊,井岡山,一座英雄的山,一座令人敬仰、熱血沸騰的山,一座讓人變得純粹高尚,靈魂得到凈化的人格高地、精神家園!”他在《我來到了韶山沖》一文中寫道:“的確,沒有毛澤東,韶山這100多年的歷史就不會那么輝煌,也不可能被世人所關注。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的誕生,舊中國的歷史就不會改寫,中華民族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彼凇吨胤涤H親的沂蒙山》一文中寫道:“我們登上了地勢陡峭的孟良崮,四周黢黑的巖石上,隱隱裸露著密匝匝的彈痕……透過這些彈痕,我仿佛看到當年波瀾壯闊的戰(zhàn)斗場面,仿佛看到了英雄的我軍將士前赴后繼、奮勇搏殺的英姿……如今,戰(zhàn)爭的硝煙早已散去,我在想,……是什么把不可一世的蔣家王朝埋葬?……一個顛撲不滅的真理告訴我們,那就是無論它是誰,無論什么狀況下,只要與國家、人民、民族的利益背道而馳,只要它自絕于國家、人民和民族,等待它的最終是消亡!”這些帶有鮮明抒情色彩的游記才稱得上好游記。
丁尚明《故道長河》里的散文,有的字字珠璣,給人以語言之美;有的博大精深,給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給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雋永,給人以意境之美;有的浮想聯(lián)翩,給人以想象之美;有的發(fā)人深省,有的給人哲理之美……
讀丁尚明的散文集《故道長河》,我覺得雖沒有黃鐘大呂的雄渾,卻有一種嶺南絲竹的神韻;讀丁尚明的散文集《故道長河》,我覺得仿佛在品明前好茶,好像在喝陳年老酒。不信,你捧來嘗嘗。
丁尚明的散文集《故道長河》,即將付梓面世,我寫下以上文字,聊表寸心,以示賀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