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成玉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非洲,土人用一種奇特的狩獵方法捕捉狒狒:在一個固定的小木盒子里面,裝上狒狒愛吃的堅果,盒子上開一個小口子,剛好夠狒狒的前爪伸進去,狒狒一旦抓住堅果爪子就舍不得松開爪子,于是就被守候在一旁的獵人毫不費力地手到擒來。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抄襲。
《老子》曰:“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放棄,有時候使你得到更多。
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正是因為他放棄了名利的誘惑和仕途的羈絆,所以才能得到“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才能收獲詩情盎然的田園生活。靜待花開花落,笑看云卷云舒,這是一種多么愜意的生活!生活中,有太多我們正在不遺余力去追求或者歷經(jīng)千辛萬苦終于擁有的東西到頭來卻發(fā)現(xiàn)那些并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既然如此,就讓我們明智地取舍,果斷地放棄吧,這樣我們的身心才不會如此疲憊。
有人說,人必須具備三種能力:第一種是爭取有可能的勇氣,第二種是放棄不可能事情的胸襟,第三種是區(qū)別這兩類事情的智慧。也許有人會徘徊于幻想的大門前不肯回頭,執(zhí)拗而又倔強,這會被當作意志力頑強的表現(xiàn)嗎?相反,這是缺乏智慧的體現(xiàn),因為如果一個人永遠沉浸在對理想主義的臆想中,永遠對不可能的事情懷抱希望,只會郁郁而終,碌碌而為。最典型的例子莫過于愚公移山與守株待兔了。我們都說愚公不愚,他一直被奉為自強不息的楷模,成了堅持不懈的代名詞,但換個角度試想一下,若是放棄這這份執(zhí)拗換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或許我們消耗的人力、物力、財力會小得多。守株待兔者更不用說,作為空想主義的實踐者只能永遠地被世人所嘲笑。大地放棄絢麗斑斕的黃昏,才會迎來旭日東升的曙光; 春天放棄芳香四溢的花朵,才能走進累累碩果的金秋;放棄,并不意味著失去,因為只有放棄才會有另一種獲得。
能果斷地放棄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是人生的大智慧。再看看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因為放不下手中的職務(wù)、待遇,整天東奔西跑,荒廢了正當?shù)墓ぷ?;總有一些人因為放不下誘人的錢財名利,費盡心機,結(jié)果作繭自縛,得不償失;總有一些人放不下內(nèi)心的貪婪和私欲,熱衷于溜須拍馬不擇手段,最終丟掉人格尊嚴和道德底線,最后步入深淵,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它載不動太多的物欲和虛榮,要想使之在抵達彼岸時不在路途擱淺或沉沒,就必須果斷地放棄。讓我們學會取舍,懂得放棄,只載取生命需要的東西,輕車簡從,直掛云帆,從而長風破浪,順利到達人生的彼岸。
學會放棄
“人要成功一定要有永不放棄的精神,但是人是在學會放棄的時候,才開始進步的”。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著名商界精英馬云這樣如是說。
功成名就時的激流勇退是一種放棄。勾踐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終于打敗了吳國。功成之后,陶朱公范蠡勸文種一起歸隱,文種不聽,認為正是要享有榮華富貴的時候。最終,文種在勾踐賜的劍下飲恨而亡,而范蠡卻逍遙四海,與自己心愛的女子泛舟五湖,成就一段歷史佳話。無獨有偶,“漢初三杰”之一的韓信在輔佐劉邦平定天下時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他居功自傲,利欲熏心,最終慘遭屠戮;而張良審時度勢,激流勇退,歸隱山林,最終逃過了殺身之禍。
古人云:“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惫湃说奶幨涝瓌t啟示我們,要學會放棄,必先學會取舍。君子循于義,小人循于利。有舍才有得,種什么因,得什么果,是“棄車保帥”還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值得我們再三衡量。有些人為了理想,為了真理,為了自由,為了人民的利益而放棄個人的一切乃至與生命,他們光輝的形象和不朽的精神永遠在熠熠生輝。而有些人為了個人的私欲為而放棄了道德的底線和靈魂的純潔,只剩下一具行尸走肉般的空殼,最終受到歷史的譴責;還有一些人為了茍活出賣朋友,出賣道義,這些人將永遠生活在不見天日的陰暗角落,受盡世人的唾棄。
放棄并不意味著屈服與、軟弱和逃避。想當年,韓信堂堂七尺男兒蒙受胯下之辱,并不是他放棄了尊嚴委曲求全,他只是放棄了一時無用的虛名和顏面,心懷大志去干出一番宏偉的事業(yè)。歷史證明,韓信若是一個軟弱的人,又怎會立下驚天動地的偉業(yè)?
小溪放棄平坦,是為了擁有回歸大海的豪邁;落葉放棄枝干,是為了擁有來年春天的茂密;蠟炬放棄完美的軀體,才能擁有一世的光明;心靈放棄凡俗的喧囂,才能擁有一片寧靜。要想得到野花的清香,必須放棄城市的舒適;要想得到永久的掌聲,必須放棄眼前的虛榮……人的一生充滿著各種可能,結(jié)局卻只有一個。決心留下什么,舍棄什么,全在于一念之間。讓我們學會放棄,活出人生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