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楊剛
四維立體課程體系:著眼未來育人才
文 | 楊剛
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這些遠見卓識的教育主張對現(xiàn)今的教育,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著重大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據(jù)此,我校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領域出發(fā),形成了班級、年級、校級、社會四維立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力求通過豐富的活動體驗、實踐經(jīng)驗、讓學生逐步在活動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不斷成長。
在四維立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中,班級實踐課程是落實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礎單元,也是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的細胞,目的是讓學生經(jīng)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所涉及各個領域的實踐體驗。年級主題活動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年級為實施單元的主題活動內容,既有學校的頂層設計又有年級自主生成,以期更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最佳現(xiàn)場、師生講堂、科技論壇等豐富的校級發(fā)展平臺實現(xiàn)了校內外各種資源的融通,為每一位學生的成長提供多元的空間。社會大課堂則打通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的斷層,依托社會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fā)展。
鮮活的課程實踐活動內容體系的搭建,讓學生在活動中成長,在活動中動手、動腦、促進思維,讓學生逐步養(yǎng)成21世紀的生存技能,將學生培養(yǎng)成終身學習者。
我校毗鄰中國科學院,周邊各院所林立:微生物所、納米所、聲學所、理化技術研究所、中科院天文臺……如何讓這些資源真正在孩子的成長中發(fā)揮作用?我??萍冀逃龍F隊教師在對科技教育體系進行全面梳理,對中科院各院所情況進行全面調研的基礎上,借助中科院專家力量,形成了 “走進中科院之前沿科學體驗活動課程”,并以主題活動的形式固化在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之中。
中國科學院的科普資源只是眾多資源中的一類資源,助力學生成長的還遠遠不只這些:走進航天城,實地探察航天員訓練生活的地方,感受航天精神;走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體驗“模擬探案”;走進騰訊兒童頻道,多維體驗互聯(lián)網(wǎng)企業(yè)……許許多多資源給學生以體驗、實踐,為他們打開了多個通道,豐富著孩子的生活世界,孕育著學生的探索與生成。
有趣的主題,一直是綜合實踐活動開發(fā)與實施過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在一次次的主題思考中,在一次次的集體備課研磨中,在一次次的活動實施積累中,在一次次的課后反饋評價中,我們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斷豐厚起來,不斷適合學生的需求。其中,學校頂層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規(guī)劃,不僅經(jīng)過年級組各學科教師的反復論證,還經(jīng)過一輪輪的教學實踐才遴選出最適合孩子的年級活動主題,讓學生真正在實踐活動中參與進去,深入下去,生成出來,推廣出去。
目前,我校初步形成“自然游戲”“多彩節(jié)日”“趣味天文”“食品營養(yǎng)”“航天科普”“科技創(chuàng)新”六大板塊近百個主題單元學習內容體系。師生根據(jù)學校教育主題、學生的學習特點及興趣有選擇地使用,并且增加年級特色主題,豐富、完善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內容,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