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東坎鎮(zhèn)實驗小學
小學作文教學如何讓學生做到“言有物”“抒真情”
江蘇省濱??h東坎鎮(zhèn)實驗小學陳 會
目前,大部分小學作文教學還只是停留在書面表達上,盡管小學生心理存在著一些想法,但是很難運用語言表達出來。小學習作教學就應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創(chuàng)設一定的言語情境,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是習作教學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言之有物 抒寫真情
小學作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能把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寫出來,做到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有一定條理,語句通順,書寫工整,注意不寫錯別字,會用常用的標點符號。養(yǎng)成留心觀察、認真思考、勤于動筆,認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習慣?!毙W生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能否較好地運用語文知識的綜合體現(xiàn)。在應試教育背景下,本來最富有個性的作文變成虛假的、機械的應訓練習。學生作文千人一面,缺乏童真童趣、真話真情。小學生剛剛開始寫作文,存在一定的畏難心理,教師一定要認真?zhèn)湔n,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與熱情,營造良好的寫作環(huán)境,進而調(diào)動學生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目標。如何開掘?qū)W生的寫作源泉,使學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談真話,抒真情。在這里談談自己的幾點粗淺看法。
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小學生作文的思想、觀點、感情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xiàn)實生活。葉圣陶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xiàn)象和參與生活,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氛圍,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引導他們捕捉時機,激發(fā)靈感。老師可以向?qū)W生介紹一本好書,一篇好文章,一個精彩的畫面,然后和孩子談談體會和感受;或與學生做游戲,搞比賽,先參與,再觀察,然后再作文,讓學生知道:原來可以這樣寫。這樣,學生了解的東西越多,觀察事物的興趣就越濃,積累的素材也就越多,頭腦里有了豐富的材料,才能夠談得上選擇材料來寫好作文。
前一段時間我聽了一節(jié)作文課,她是模仿(其實模仿也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她用了一個小時時間帶領孩子們完成了一篇作文。這一次聽課讓我感受到,作文難,那是離孩子的生活太遠了,孩子們無話可寫,長久下去也就怕了。這一次她與孩子們交流的是自己的名字,從討論是否喜歡自己的名字開始,到為自己設計名字,再到做“點名”的游戲,整個指導過程與孩子的生活緊密相連,大家自然興趣盎然。邊交流、邊游戲、邊寫作,在歡笑中、快樂中不知不覺就完成一篇作文了。想想,在外面的習作教學中,如果再多一些這樣的、與孩子生活緊密相連的教學安排和設計,那孩子還會厭煩、害怕作文嗎?進行習作時還應該記得仿寫是一種很好的方法。以語言典范,詞句優(yōu)美,創(chuàng)作巧妙的好文章為模本,指導學生進行仿寫,學習作者潛詞造句和謀篇布局的方法,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寫作習慣無疑是有益的。
由于種種條件的限制,現(xiàn)代小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單靠老師的力量在短期內(nèi)很難解決這個問題。因而大量閱讀就成為學生積累知識材料的最易最優(yōu)手段。俗話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足見閱讀書籍在開闊視野,深化思想,豐富學識,準備素材方面的作用。所以,我認為大量閱讀是解決小學生在寫作中“無話可說”的有效手段。
很多學生與同學在課余聊天時都是滔滔不絕,但要提筆作文時,卻抓耳撓腮,無從下筆。究其原因,不外乎頭腦中的形象資料少,詞匯量積累不夠,書面表達不清楚,生活經(jīng)驗也缺乏。怎么辦?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閱讀,用書中的多元化知識來彌補不足。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認識,豐富詞匯,還可以學習寫作方法。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是一項時間又長,見效相對又緩慢的事,需要師生雙方的長期共同合作,積極參與。教師也要有耐心和毅力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有對課外書感興趣的苗子,就及時地、肯定地給予鼓勵和引導。從而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這樣既有益于其身心健康發(fā)展,又能提高他的寫作水平。
真實是文章的生命。《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寫作教學的新要求——“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客套話”。但現(xiàn)在在上習作指導課時,我們的老師就是幫孩子們讀讀作文題目,或幫孩子命命題。作文的題目一旦幫孩子擬定,便放手讓孩子寫,寫不好或不會寫,就讓孩子背或套用別人的優(yōu)秀習作。這種不上足習作指導課應該改變,應變“虛”為“實”,課上還要安排一定的時間,通過老師設計的情景,來打開學生記憶的閘門,喚醒學生的生活回憶,讓學生懂得“寫什么”。當學生都想站起來一吐為快時,老師即刻變換一種表達形式,讓學生用手中的筆把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到此習作指導方可告一個小段落。具體應該怎么做呢?首先,要細致觀察。一言一行之微,一草一木之細,都盡量不放過。其次,要細心體會。最典型的例子,關于校園生活或校園的一角等作文時,老師就要專門領著學生去參觀一下,并給與適當?shù)闹v解。最后,要注意引導。鼓勵學生敢于將自己的最真實的第一手體驗寫出來,這樣的文章,才是有聲有色。
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積極引導孩子寫身邊的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與心靈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動人心的寶藏,寫真人真事,抒真情實感,克服“假、大、空”的毛病。力求走出認識的盲區(qū),滿腔熱情地讓學生放開手腳,大膽想象,寫他們的“夢幻生活”,不論是寫“真實的生活”,還是寫“生活的真實”,中心都是寫“真實”講“真誠”,追求“真善美”。真正做到“我筆書我心”“我心抒我情”,讓真實的作文回歸課堂、回歸到學生的心中,成為他們抒發(fā)情懷,表達自我,展示才華的載體。
總之,寫作是一個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語文老師不能急于求成,只要切實抓好各個環(huán)節(jié),努力去創(chuàng)造條件,不斷拓寬孩子們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給孩子們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就一定能提高孩子們的寫作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提升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