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合陽黑池中學 李 媛
高中話題作文的教學策略
陜西省合陽黑池中學 李 媛
隨著高考自主招生的改革,地方性教材的編寫具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加之新課程理念的深入實踐,作文教學發(fā)生著顛覆性的改變,話題作文——作為高考制度下應運而生的體裁在走進學生作文學習的同時,也大大解放了學生們的思維方式,帶來了更多寫作風格的嘗試。本文以魯教版的高中教材為藍本,就話題作文的教學策略進行一些探討。
魯教版 高中作文 話題作文 策略
話題作文作為當下熱門的作文體裁,幾乎成為各地高考試卷的不二選擇,本文對它教學策略的探究實際上也是對當下作文教學的一種思考。
話題作文最大的特點是題材廣泛,但這也并不代表漫無邊界,其中話題“度”的把握是一個首要因素,選材的準確性往往決定了話題作文能夠如何開展,所以是很關鍵的。
話題作文不限制文體,可以讓學生圍繞著某一話題大膽的去進行構思,意在抒發(fā)自己獨特的感受,可能正因為,話題作文因為限制相對較少,思路突然變得開闊了,學生們反而不知道如何開展下去,比如以“網(wǎng)”為話題的作文,學生們可以想到最多的有互聯(lián)網(wǎng)、人與人之間交際的網(wǎng)、蜘蛛網(wǎng)、漁網(wǎng)等等,學生能想到的客觀主體不同,自然寫作的構思與方向就會不同。這樣看來,話題作文首先是思維的訓練,其次才是文學的訓練。
話題作文的寫作要收放自如、張弛有度,比如以“快樂”為話題,有的同學會寫童年趣事,有的同學會寫愛好帶給自己的快樂,有的同學會將快樂作為一個哲思進行感悟……我們看到的這些都是以“快樂”為話題,但是它們的文體不同,自然在收放度上也有所不同,像是“童年趣事”將“快樂”定義的范圍比較狹窄,而如果以“快樂”寫哲學散文,則又容易內容空泛不切實,因此,教師的指導也要針對不同的文體有的放矢的進行。
這就要求學生在平日的生活中細心觀察,用心體驗生活,多讀書,讀好書,勤讀書,積累有益的素材,學習那些寫的好的書籍和文章中的寫作手法。因為只有生活中的素材才是取之不盡的,而只有保持對生活的感悟,在拿到一個話題時,學生才會辯證地往自己最擅長的寫作方向進行發(fā)揮。
其實,話題作文對于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都是一個機會。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話題作為引經(jīng)據(jù)典,談古論今,學習程度較差的學生可以在自己比較擅長的空間里不斷打磨從而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所以,每一個學生都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在自己現(xiàn)有的能力上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所謂的“我手寫我心”不等于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比如以“幸運”為話題,有的學生會寫生活中令自己感動的事情,感恩自己得到的關愛與幫助;有的學生則寫的是羨慕別人通過中彩票發(fā)家致富,希望自己也有不勞而獲的幸運。這其中的主題思想孰高孰低,一目了然。但是高中生不同于小學生和初中生,他們有自己的主見,教師如果一味的壓制不好的作文,取得的效果可能適得其反,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解放思想,大膽書寫,另一方面要對充滿正能量的主題大加贊賞,潛移默化的使學生們的寫作朝著積極樂觀的方向發(fā)展。
比如,以“和平”為話題作文,有的同學回顧了中國近代戰(zhàn)爭對人民生活和政治經(jīng)濟的沉重打擊,呼吁和平的重要性;有的同學表達了自己希望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保護祖國神圣的領土;有的同學寫的是如何看待法西斯軍國主義在當今社會躍躍欲試的情況,表明真正的和平應該做些什么……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同角度對于和平的闡釋其實代表的是學生們的思想深度和廣度。這些文章只要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正確的,就應該大大表揚。
在作文教學中,要采用定期指導和特別指導。定期指導針對全體學生,按照教學計劃進行,并向學生推薦好文章、好書籍,全班同學一起積累好詞佳句,一起點評,發(fā)現(xiàn)和總結好的寫作方法;特別指導是針對于程度較差的學生,給予他們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讓他們摘抄、背誦甚至是模仿,在這樣的教學路線的指導下,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寫作技巧。
所有指導都要分階段進行,在每一個階段結束后,教師要讓學生按照之前結成的學習小組進行以小組為單位的匯報 ,分析這一階段在作文上的得與失,心得與體會,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有助于互相鼓勵,激發(fā)興趣,從而才思泉涌。
寫作是將思維的軌跡用文字外顯出來。好的文章一定是在情感上打動人、個性上影響人的。要想讓學生張揚自己的個性,就要讓學生說自己的話。平日我們觀察高中生的聊天,他們聊的范圍非常廣,用的語言非常生動有趣。但是一到寫作文的時候就一板一眼,匠氣十足,這就是因為他們不能把寫作與生活結合起來。所以教師要有包容的心,讓學生敢于表達,愿意表達,甚至和學生一起寫下水文,就用自己生活中的語言,學生得到“同伙”的鼓勵與啟發(fā),自然敢于用勁,巧于用勁,把自己的作文打造的栩栩如生,既煙火又幽默。
總而言之,話題作文作為高考中新興的一種作文形式,對于學生知識、情感、態(tài)度和技能的考察更為全面,師生只有正確看待,認真對待,才能使其真正的價值發(fā)揮出來。
【1】郭超.新課標理念下話題作文的反思【D】.東北師范大學,2007
【2】楊迎春.“話題作文熱”背后的冷靜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6
【3】楊杰.關于話題作文命題的質疑【J】.當代教育科學,2004(18)
【4】祖建平.話題作文壽命幾何【J】.中學語文教學,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