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云發(fā)
山坳里零零星星地散布著幾十戶人家,早晚時升起的裊裊炊煙,總像一層輕紗把山坳籠罩住。這里有城里人難以想象的幽靜,那些嘈雜的市井之音遠離了這里,到處是小鳥的叫聲,偶爾還有一兩聲汪汪的狗叫。就在大山的一個斜坡上,還能傳出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讀書聲,像來自天籟的純凈音符。
讀書聲來自一所村小,學校有三間房子,一間是老師的宿舍兼食堂和辦公室,一間是教室,一間是孩子們的游戲室和閱覽室。學校只有一、二年級,三至六年級學生要到離村近20公里外的完小寄讀。最多的一學年,學生不超過25人,老師一人。我1978年到1982年這4年間在這所學校做民辦教師。在這幾年里,我上課的程序是先教一年級的孩子語文,上完一年級語文再給二年級的孩子上數(shù)學……交替進行。兩個年級的孩子學習時通常既守紀又和諧。但我也時常為學校缺一個活動的場所——操場,不能帶學生上室外體育課感到失落、無奈。
一天,二年級的李小路忽然對我說:“老師,我要上體育課。”我一愣,想想可不是!現(xiàn)在,學生這么一說,我心里不免有些內(nèi)疚,看來我還是忽略了孩子們的愿望??!
“那好吧,下節(jié)課,我們就上體育課!”
“好啊好啊,可以上體育課啦!”孩子們歡騰得像一群小兔子。
我站在教室門口仔細觀察學校四周的環(huán)境:后面是片松林,很茂密,春夏之交的雨后甚至可以鉆進去采蘑菇;右前方是一條曲曲折折的小路,那是一些孩子從家來學校的路;正前方有一片突兀的山石,夜晚時就像一群撲過來的黑乎乎的野獸,只有左邊是一片緩坡,沒有石頭,沒有樹林,長著一片綠茸茸的小草,像一塊綠色的地毯,在這片草地伸出去幾十米遠的地方還盛開著五顏六色的野花。
“同學們,上課了,都過來。”我把兩個年級的孩子都召集起來圍攏在教室門口,“我們先做一下準備活動,和老師一起做——彎腰、踢腿……”
“老師,老師,我們還干什么呀?”李小路很著急,他是個好動的孩子。
我指指左邊的那片“綠地毯”,說:“下面我們?nèi)ツ瞧萜荷吓懿健!?/p>
“就跑步呀!”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很泄氣,“那實在是太沒意思了!”對于山溝里長大的孩子來說,恐怕跑和跳是最平常的運動了,他們?nèi)碜钣辛α康牡胤骄褪峭群湍_,別看他們小,可他們能一口氣爬到大山的山尖兒。
“對,是跑步,不過,今天我們的跑步跟以前可不太一樣哦!”
孩子們又都盯住我,眼睛里流露出渴望的神情。
“我們就在這片天然的大草坪上跑,一直跑到那開著野花的地方去。每個二年級的同學要帶領(lǐng)一個一年級的同學一起跑,兩個人要跑得一樣快才行,不能把小同學丟下,還要每人都摘到野花,再一起跑回來。最后看看哪組跑得最快!”
“老師,可以選女同學嗎?”李小路問。
“可以呀。”
“那我就選二丫,我們倆平時一起上學,一起回家,關(guān)系好著呢!”
“老師,我不許他叫我二丫,在學校要叫我李小荷?!?/p>
“對,李小路同學需要注意,在學校不要叫別人的小名?!?/p>
“知道啦,老師!”
接下來,大家各自選好了伙伴,撒開腳歡快地向那片野花地跑去了,多像一對一對的小松鼠?。‘敽⒆觽兡弥盎ɑ貋砗?,我就用那些野花編成一個個小小的花環(huán),戴在他們的頭上。
半個小時后,教室門口晃動著五彩的花環(huán)。
應(yīng)該說那節(jié)體育課雖然形式仍然很簡單,卻讓我和孩子們的心貼得更近了,成了我們一段珍貴的回憶。記得那節(jié)體育課下課了,還是沒人把花環(huán)摘下來,他們都說那上面有野花的香味,還有老師的香味。我讓他們戴著那些花環(huán)上完了后面的課。放學的時候,我站在教室門口,目送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們回家去。那條曲折的小路上,頓時閃動著一簇一簇的小花,連蝴蝶和蜜蜂也趕來追逐他們了。
(作者單位:江西省蓮花縣升坊鎮(zhèn)浯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