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靜好
村上春樹曾說:“簡單的語言、恰當?shù)南笳骱捅扔鳌易龅木褪沁@些。我敘事時認真仔細,力求清楚無誤。”在《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這本書中,他的確做到了。渲染處落筆如水墨,輕描淡寫卻余韻無窮,感覺的微妙之處也描述得令人叫絕。村上春村好像隨時在心靈的窗戶上掛著高倍望遠鏡,準備看透別人的靈魂。人心里種種千絲百結(jié)的感受——悲傷、孤獨、絕望、疑惑、釋然……都被其寫得貼切而姿態(tài)萬千。
以孤絕的方式清醒自處
“環(huán)顧四周,是一片布滿巖石的荒涼大地。沒有一滴水,不長一棵草。沒有顏色,也沒有像樣的光。既沒有太陽,又沒有月亮和星星,只怕也沒有方向,唯有不明底細的薄暮與深不見底的黑暗,隔一定時間交替輪換。對于擁有意識的人來說,那是終極的邊境,但同時那里又是豐潤之地?!边@是20歲的多崎作被朋友拋棄后想到死亡時所感受到的世界。如果每個人都能以孤絕的方式清醒自處,所獲得的應(yīng)該不只是人生的孤獨,還有靈魂的強大吧。
迷惘、孤獨、愛情、友情、夢想、人生,這些看似專屬于青春期的命題其實是每個人一生的命題。無論你走得多遠,最好不要留下心結(jié),否則就算一步步地往前走,還是得接受老去后時不時回過頭來舔舐已經(jīng)結(jié)痂的傷口的現(xiàn)狀。愿我們的人生都沒有驟然老去的片刻,也愿每個人都不會失去內(nèi)心的清醒。
(如人飲水)
人的心靈是夜間的鳥
多年以來,多崎作的心靈感受痛苦的方式,其實是身體享受游泳的方式——閉上眼睛,讓身體漂浮在水面,在那疼痛的世界里漂流片刻。
很難說究竟是痛楚還是幸福成就了人生,但至少就像多崎作以為的那樣:有疼痛感還算好,真正不妙的是連疼痛都感覺不到。多少人始終活在懵懵懂懂、失卻了疼痛感的麻木中呢?
“人的心靈就是夜間的鳥,它靜靜地等待著什么,時機一到,就徑直沖那里飛去。”很喜歡村上的一點是,縱使他在極盡筆力描寫人的孤獨,但那孤獨里并沒有惡意、茍且與絕望,底色始終是清晰、明亮、溫暖的。
人和人就算只能靠近片刻,依然期待全然的交融,能承受多少分離的痛楚,就感知多少相聚的幸福。最后,兩者在歲月里達成和解,一起帶來安寧。 (公元1984)
巡禮之年,與自己和解
這本書其實講的是主人公如何獨自面對生活中的傷痛,如何面對自己,與自己和解,這其實也是每個人都必須經(jīng)歷的重大人生課題。
如村上自己所言:“人若真的受傷,通常會無法直視傷口,想隱藏它忘卻它,把心門關(guān)起來。這是一個成長的故事。要成長,傷痛就得大一點,傷口就得深一點?!?/p>
理解了自己的傷口,挑出毒素,整理表皮,這樣才能懂得別人的傷痛。傷和傷深深結(jié)合,才會開出最美麗的花朵。就如書中的作和黑,十六年后重逢,彼此曾經(jīng)的傷痛照進對方的心靈,化作溫柔的水,流經(jīng)他們的靈魂,然后牽起手來。(氧 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