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芳
[摘 要]要想學好漢字就要從學習漢語拼音入手,而枯燥的漢語拼音卻無形中給一年級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讓剛入學的學生愛上拼音、學好拼音顯得尤為重要。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從圖卡結合、多樣游戲、聽編故事和兒歌串聯這幾個方面展開實踐,切實地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學得饒有趣味,學得輕松自在。
[關鍵詞]漢語拼音;深度參與;游戲;故事;兒歌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4-0091-02
漢語拼音是學習漢字的基礎,是幫助學生識字、閱讀、學好普通話的有效工具,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一年級的重頭戲。而抽象、枯燥的漢語拼音卻是由各種復雜的符號構成的,要想把拼音學好,做到拼準、讀準、寫準,這對于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很難攻克的堡壘。
針對這一無法回避的問題,新課標對教師的教學也提出了指導性的建議:漢語拼音教學要盡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動和游戲的形式,應與學生說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注意漢語拼音在現實語言生活中的運用。同時還強調了要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選擇教學策略,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這些建議正是在啟發(fā)我們要正確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賦予生澀的課堂以活力,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真正做到“以生為本”,讓學生深度參與到課堂中來,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活動,實質性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效率。那么,如何才能使學生愛學、樂學,盡快地掌握漢語拼音呢?依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依照拼音的趣味性教學,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圖卡結合——讓目光鎖定課堂
兒童的思維方式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容易在直接的視覺刺激下引起感官注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懂得利用色彩鮮艷的插圖、形象活潑的卡通人物,引起學生的興趣和關注。一年級的學生對于漂亮的插圖肯定愛不釋手,引入形象的插圖,能使他們對拼音產生濃厚的興趣,也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這樣,把抽象的拼音字母和生動具體的圖卡相結合,學生就不會在拼音學習中感到單調乏味了。
例如,第一課拼音“ɑ、o、e”的教學中出現了一幅優(yōu)美的鄉(xiāng)村河畔晨景圖,圖中有一只大公雞在“喔喔(o)”啼,一位阿(ɑ)姨帶著小朋友在河邊看鵝(e)在水中的倒影。這幅圖首先在視覺上吸引了學生,讓他們在無意識中知道了“ɑ、o、 e”的讀法,而且將生動的畫面和陌生的拼音相結合,降低了他們初識拼音的陌生感,提高了拼音的親和力,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拼音教學中,我們不能為教拼音而教拼音,而應該借助有利的外部條件,把拼音教學和語言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輕松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習拼音,并借助畫面記住拼音,喚醒學生的視覺感受??ㄆ彩亲畛R姷恼J識拼音的方法。這種隨機靈活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輔助教學。學生在精彩圖片的引導下認識了拼音,而認讀卡片就給學生提供了一次鞏固知識的機會。隨機地出示卡片上的拼音,可以鍛煉學生的識記能力,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制作卡片,在同學間互相傳遞,進行互動游戲,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合作能力,更是把拼音學習貫穿在了生活中。
二、多樣游戲——讓身心參與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最大動力就是興趣。興趣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是敲開知識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學生,常常迷戀于幼兒園的游戲教學。枯燥乏味的拼音如果只是機械地要求學生去讀、去寫、去記、去練,時間長了,學生自然會產生厭倦情緒,從而大大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而游戲教學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根據兒童好動、好奇的特點,將形式多樣的游戲滲透進拼音教學中,經常鼓勵學生手舞足蹈,用自己的肢體、手勢,表達一些拼音的形態(tài),就能拉近學生和拼音之間的距離。
例如,在教學“o”這個單韻母時,經常會有學生產生誤讀的現象,發(fā)成“歐”或者“烏”。為了讓學生能準確地發(fā)音,我在課堂上啟發(fā)學生思考,讓學生用自己的肢體動作來展示“o”的樣子。于是,在一番看似凌亂的手舞足蹈后,有的學生把嘴巴張開,攏成一個圓形,有的擺出了“OK”的手勢,有的做出懷抱皮球的姿勢……各式各樣的“o”讓學生興奮不已,也讓我驚嘆不已??梢姡瑢W生小小的軀體里潛藏著非常豐富的想象力,更有層出不窮的表現力,只要教師善于引領、挖掘,有效組織,學生的肢體動作、智慧精神就會得到非常完美的體現。當然,游戲的形式還有很多。如“找朋友”游戲:在學習復韻母時,讓學生找到和自己相匹配的單韻母,組成一個完整的復韻母。“開火車”游戲:在復習聲母表時,讓學生模擬開火車來鞏固所學的內容……還有“摘果子”“轉轉盤”等游戲。游戲寓教于樂,拓展了學生的參與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了基礎。在這樣活躍有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積極主動地感知事物,思維活躍,情緒高漲,想象力豐富,在游戲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拼音,運用了拼音,鞏固了拼音,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游戲又發(fā)展了他們的肢體動作,讓他們通過身體語言深度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使學習變被動為主動,變得輕松愉快,變得樂趣無窮。
三、聽編故事——讓文字豐富課堂
故事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小就愛聽故事的孩子,情感生活會非常豐富,感情也非常細膩。愛聽故事的孩子就愛編故事,講故事。如果能將所學的內容編進故事里,不但能增強學生的記憶力,也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有效提升學生創(chuàng)新的能力。
“j、q、x”的教學一向是個教學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呢?故事教學法值得嘗試。為了能讓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我就把這個機會交給了他們?!啊甹、q、x與‘ü相拼的時候為什么要把‘ü的兩點去掉,有沒有哪個小朋友愿意講個故事給我們聽聽?”一個大膽的男生站起來說:“‘j、q、x就像一個大哥哥,‘ü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妹妹。小妹妹看見不認識的大哥哥就害羞地低下了頭。就像我們班某某小朋友,我們和她說話的時候,她很難為情,把頭埋得低低的?!甭犕晁闹v述,大家都樂呵呵地笑了。沒想到,這個小男生對生活中的小事觀察得這么仔細,而且將它和我們所學的內容結合起來,編成了一個故事,大大方方地講了出來,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還有個聰明的學生聯系課文中的插圖編了個故事:“小熊看見狐貍、小豬和小貓在一起做游戲,它也想去,可是媽媽不同意。小熊急得掉了兩滴眼淚,媽媽看見了,實在不忍心就讓他去玩了。小熊就擦掉眼淚,不哭了。所以小熊(ü)碰到‘j、q、x就要把眼淚擦掉,把兩點去掉?!甭犃诉@樣充滿童真童趣的故事,我驚呆了。沒想到學生的想象力是如此的豐富,語言表達也很精彩,這是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體現。采用這種把知識化為生動有趣的故事的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放飛了學生思維,張揚了學生個性,使他們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他們也用文字豐富了課堂。在以后的教學中,我盡量讓學生多聽故事,多講故事,幫助他們更簡便地記住拼音,同時促進他們語言能力的發(fā)展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四、兒歌串聯——讓旋律活躍課堂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于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學生來說,尤為受歡迎。根據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特點,通俗易懂的兒歌正適應了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小學生對兒歌往往會產生濃厚的興趣。課堂中有了優(yōu)美韻律的兒歌,學生會學得輕松,學得快樂。鑒于這一點,我們將拼音教學與兒歌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拼音學習中,學生經過啟發(fā)、觀察、思考,也編出了很多朗朗上口的兒歌,如:“右下半圓b b b,右上半圓p p p,兩個門洞m m m,一個門洞n n n,傘柄朝下t t t,傘柄朝上f f f,9字加勾g g g?!边€有一些是為了教學需要而自編的兒歌。如在教“ei”這個復韻母的時候,我就編了這樣一首兒歌:“小兔跳跳,愛喝咖啡,e前i后,喝了一杯?!毕襁@樣的兒歌還有很多。通過兒歌,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jié)奏中發(fā)展了音樂智慧。
在為期一個月的拼音教學中,如果僅僅靠以上幾種方法來讓學生學好拼音,那是不夠的。我們還要鼓勵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常見事物,如拼讀“學校”“西瓜”等一些常用詞語,拼讀一些簡短的詞語、句子,幫助學生記憶學習,讓他們課內課外都能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在拼音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安排學生適當地寫一寫,知道每個聲母、韻母在四線三格里的位置,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書寫習慣,為他們以后的語文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怎樣將恰當而有效的方法運用到拼音教學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扎實,這需要我們一線教師不斷地積極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做出適當有效的教學組織。只有優(yōu)化漢語拼音教學,發(fā)展多元智慧,充分挖掘學生的各種潛能,使他們深度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才能使拼音教學融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于一體,才能使我們的拼音教學真正“活”起來。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