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芳
[摘 要]作文教學中,教師有效地引領學生積極地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能夠輕松地開啟學生的習作之門。教師可利用課前的“一分鐘演講”進行預熱,指導學生寫“每日微博”,再進行多樣化評價,從而引領學生進入習作殿堂。
[關鍵詞]生活;作文;演講;微博;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4-0085-0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的習作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不過,對剛進入三年級的學生一下子就提出很高的要求,會讓他們懼怕作文。怎樣幫助他們順暢地走進習作的大門呢?教師可借助“每日微博”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
一、一分鐘演講
為了讓學生順利地進行“每日微博”的寫作,我首先讓他們進行熱身活動—— “一分鐘演講”。 說是寫的基礎。學生的說話經驗是很豐富的,他們跨進三年級的第一天,我就對他們進行了一分鐘輪流演講的動員。我給他們一周的時間做準備,他們可以講一個小故事,可以朗讀一段精美文章,可以描述看到的一朵小花,可以講述自己感興趣的一件新鮮事……演講的時間定于每天的晨會課或每周的班隊會課。我還告訴學生:為了保證演講的順利進行,可以把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先講給父母聽;演講時,要求脫稿。一開始,學生的演講并不太順利。于是,我偷偷地降低要求,縮短時間。一段時間后,學生也就慢慢適應了。漸漸地,他們就學會了從書籍報刊上“摘”,從電視上“看”,從電臺上“聽”,甚至跟著家長學……在有意無意中提高了自己的作文素養(yǎng)。
二、寫“每日微博”
結合課標要求,我讓學生每天寫“每日微博”,一次寫三兩句話。我提醒他們,動筆之前,先思考一下自己想寫什么:今天身邊(校園里、家里、路上)發(fā)生了哪些趣事;誰(同學、老師、親戚、家人)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哪些心里話想說……學生對自己的生活來個全方位掃描,找到適宜的素材,再用簡短的文字記錄下來。對那些實在無話可寫的學生,只要他們寫出一句話就算合格。學生隨意而為,寫作的熱情高漲:他們或記下當天發(fā)生的趣事,或訴說自己心里的想法,或與自己飼養(yǎng)的小動物談心,或偷偷地告訴老師某某同學又犯了什么錯誤……
為了讓學生保持寫作熱情,我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每天演講時,我也會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關注同伴的發(fā)言,以找到與自己相適宜的素材;空閑時,我會跟學生談談身邊的事情或是班級里的事情,幫助他們尋找素材;我還在課堂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如教學《石榴》一課后,我捧起教室里的一盆花,讓學生進行口頭描述。有學生從枝、葉、花等方面進行描述,有學生講述了這盆花是怎么帶來的,有學生講述了自己是怎么管理這盆花的……學生在快樂之余又拓展了思維,避免了寫作時三言兩語便無話可說的情況。
三、多樣化評價
傳統的習作教學,一般一周才完成一篇習作,教師批改的周期長,學生的寫作熱情得不到及時回應。因而,我在評價“每日微博”時,力求做到形式多樣化。首先,我會及時評閱,力爭高回應率。為了方便學生互評及自己批閱,我要求學生將“每日微博”寫在作業(yè)本上。這樣,每天批改學生的作業(yè),就像在和他們談心。雖是三言兩語,但學生的博文得到了回應,他們寫作的熱情就會高漲。其次,在我批閱之后,小組內學生可互相評閱,交流閱讀感受。為了讓學生都能欣賞到優(yōu)秀博文,我喜歡將那些優(yōu)秀的文章進行記錄,打上 “星”。這樣,一有時間,我就可以請那些學生分組上臺朗讀。實在來不及時,就讓大家相互傳閱。當然,所有被表揚的博文,在短時間內還會被學生的父母再一次地“欣賞”,或者發(fā)表在班級主頁和班級Q群內……
自從讓學生寫“每日微博”后,班級里悄然發(fā)生了變化。學生好像不怕作文了,甚至喜歡寫作了?;蛟S因為“每日微博”短小,或許因為“每日微博”讓他們感到了自己有話可寫,于是,他們很用心地把那些藏在心里,掛在眉梢的喜、怒、哀、樂用文字記錄下來。表現最明顯的是一個名叫小可的女生(她父母離異,跟父親在一起生活)。平時,她不愛說話,總是一個人坐在那兒,沒有朋友,上課時從來不會舉手??墒牵矚g觀察,喜歡畫畫,能很用心地完成“每日微博”?,F在的她甚至還有點愛上用筆來“說話”了,上課也開始舉手發(fā)言了,自信的種子在她心田萌芽。
對于剛剛接觸作文的學生,信心最重要,興趣最重要,感受寫作的快樂最重要?!懊咳瘴⒉苯档土肆曌鞯拈T檻,讓學生初步享受到了習作的快樂。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燃起學生學習寫作的火花,就一定能夠幫助他們成功開啟寫作之門。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