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雷,劉紅坤
·經驗交流·
創(chuàng)傷性漂浮膝18例治療體會
Clinicalexperiencefortreating18casesoffloatingkneeinjury
張 雷,劉紅坤
漂浮膝; 損害控制; 骨科康復
漂浮膝損傷是指同側股骨和脛骨或脛腓骨同時骨折,使膝關節(jié)兩側力臂喪失完整性而呈漂浮狀態(tài)的一種高能量損傷,近年來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此類損傷常為多發(fā)傷,傷勢復雜嚴重,治療有一定困難。濱州醫(yī)學院附屬淄博市中心醫(yī)院自2011年1月—2015年3月采用手術治療漂浮膝18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本組男性16例,女性2例;年齡16~50歲,平均33歲。道路交通傷13例,高處墜落傷3例,重物砸傷2例;合并顱腦損傷6例,胸部損傷4例,腹部臟器損傷3例,其他部位骨折9例,創(chuàng)傷性休克5例;18例患者中閉合性骨折5例,開放性骨折中股骨開放性骨折2例(Gustilo分型I型),脛骨開放性骨折11例(Gustilo分型:I型3例,Ⅱ型6例,ⅢA型2例)。本組無血管及神經損傷,膝關節(jié)查體或MR檢查膝關節(jié)無明顯韌帶損傷。
2治療方法
2.1緊急處理 對于漂浮膝患者應詳細查體,輔助檢查要全面,不能只注重傷肢拍片,頭、胸、腹、骨盆CT檢查亦非常重要,避免漏診。對于多發(fā)傷患者,應按照先重后輕、先急后緩的原則,優(yōu)先處理危及生命的損傷,積極抗休克,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對體溫低的患者應注意保溫,輸注溫熱液體和輸血。根據(jù)顱腦、胸、腹部等部位受傷情況請相關科室會診或轉相應科室處理,危重者進入ICU監(jiān)護。其中開顱血腫清除2例,剖腹探查3例,胸腔閉式引流2例。對于開放性創(chuàng)口,先行嚴格的清創(chuàng)術,傷口I期縫合,不能縫合者清創(chuàng)后負壓封閉引流(VSD)覆蓋。傷肢臨時石膏固定或跟骨牽引,病情穩(wěn)定后再行內固定治療。
2.2手術內固定 18例中股骨骨折交鎖髓內釘或PFNA治療12例,鎖定鋼板治療6例;脛骨骨折鎖定鋼板治療11例,髓內釘治療7例,6例開放性脛骨骨折先行石膏固定或跟骨牽引,2周左右行內固定,轉移或推移皮瓣關閉創(chuàng)面。內固定順序遵循先閉合后開放、先簡單后復雜的原則。
2.3術后處理 術后抬高患肢,不用支具固定。1d后口服利伐沙班10mg,1次/d,連續(xù)服用35d;口服塞來昔布0.2g,1次/d,夜間疼痛明顯者加曲馬多50mg,1次/晚;術后清醒即行患肢肌肉等長收縮鍛煉,2d后拔引流管、進行患膝持續(xù)被動運動(CPM)功能鍛煉,鼓勵患者扶雙拐早下床活動。
3結果本組18例均獲得隨訪,隨訪時間17~31個月,平均23個月。1例股骨延遲愈合,2例脛骨骨折不愈合,脛骨骨折髓內釘經改動力化骨折3個月愈合。1例切口感染經換藥治愈。根據(jù)Karlstrom等[1]評價標準,末次隨訪時間膝關節(jié)優(yōu)12例,良4例,中2例,差0例,優(yōu)良率88.89%。
1損害控制外科技術(DCS)在漂浮膝治療中應受到足夠重視1993年Rotondo等[2]分別報道了損害控制外科救治嚴重多發(fā)傷,提出DCS理念,即行應急性簡化手術、ICU復蘇恢復體能、進行確定性手術。DCS也由最早的腹部創(chuàng)傷迅速發(fā)展到骨科、神經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等嚴重多發(fā)傷的治療。創(chuàng)傷性漂浮膝是一種高能暴力引起的嚴重復合傷,患者多伴有危及生命的頭、胸、腹等損傷,在治療中首先應積極搶救患者的生命,需要抗休克、開顱、剖腹探查、開胸手術等多學科參與。傷肢僅需簡單固定,待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后方能行確定性手術。王庚啟等[3]報道了應用DCS治療以多發(fā)骨折為主的嚴重創(chuàng)傷取得良好效果。對于合并顱腦、胸腹腔臟器損傷的患者,骨折確定性手術可爭取在2~3周內進行。
2實施確定性手術原則漂浮膝的治療應遵循牢固固定、操作簡單、微創(chuàng)、減少手術時間等原則實施手術,其中堅強內固定是骨折治療的核心,是傷肢功能恢復的保障。帶鎖髓內釘治療具有創(chuàng)傷小、固定堅強、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等優(yōu)勢,對長管狀骨骨干及股骨粗隆部骨折應是首選,18例中有12例應用,但在治療過程中要根據(jù)術者對器械的熟悉程度靈活運用,還要根據(jù)患者的全身狀況、骨折類型、局部的軟組織條件選擇合適的手術器械和固定方式,特別對于股骨髁部、脛骨干骺端的骨折首選鋼板固定。
3預防靜脈血栓栓塞癥(VTE) 靜脈血流淤滯、靜脈內膜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tài),是目前公認的VTE形成機制,任何引起這些改變的原因均是VTE的危險因素[4]。漂浮膝患者由于骨折、軟組織損傷、麻醉、失血以及體位等因素均可導致靜脈血流淤滯,同時又存在高凝狀態(tài),均是引起VTE的重要原因。入科患者術前常規(guī)依據(jù)Caprini血栓風險因素表評估,術中盡可能精細操作,減少止血帶使用;術后抬高患肢,應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等方式促進血液回流,適當補液,稀釋血液;術后1d口服利伐沙班,連續(xù)口服35d,所有隨訪病例無VTE發(fā)生。
4更新康復理念,爭取達到最佳康復效果加速骨科康復[5](ERAS)是指為使患者快速康復,在圍手術期采用一系列經循證醫(yī)學證據(jù)證實有效的優(yōu)化處理措施,以減輕患者心理和生理的創(chuàng)傷應激反應,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縮短住院時間,降低再入院風險及死亡風險,同時降低醫(yī)療費用。近年來筆者科室聯(lián)合麻醉科、康復科等相關科室實施ERAS這一理念。所有患者術前加強宣教、預防性抗生素;術中合理麻醉、保溫毯保溫,同時注重微創(chuàng)精細操作;術后加強鎮(zhèn)痛,使患者在功能鍛煉中達到無痛或明顯減輕疼痛之目的,術后2d后即行持續(xù)波動運動(CPM)功能鍛煉,科室還配備1名康復師,指導患者康復鍛煉。注重實施術后患者早進食,早拔尿管、引流管,減少輸液量,鼓勵早下床等措施,ERAS在漂浮膝的治療中亦取得良好效果。
[1] Karlstrom G,Olemd S.Ipsilateral fracture of the femur and tibia[J].J Bone Joint Surg(Am),1977,59(2):240-243.
[2] Rotondo MF,Schwab CW,McGongal MD,et al.Damage control:an approach for improved survival in exsanguhating penetrating abdominal injury[J].J Trauma,1993,35(3):357-382.
[3] 王庚啟,王黎明,謝林,等.損害控制外科技術治療嚴重多發(fā)骨折的療效觀察[J].創(chuàng)傷外科雜志,2013,15(3):206.
[4] 馬信龍,張建敏,馬劍雄,等.骨科大手術后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研究進展[J].中華骨科雜志,2016,36(15):996.
[5] 中國加速外科康復專家組.中國加速康復外科圍手術期管理專家共識(2016)[J].中華外科雜志,2016,54(6):413.
1009-4237(2017)12-0946-02
255031 山東 淄博,濱州醫(yī)學院附屬淄博市中心醫(yī)院
R 683.42
B
10.3969/j.issn.1009-4237.2017.12.018
2016-10-20;
2017-01-20)
黃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