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清錄· 怪石辨
編者按:為滿足讀者閱讀古代賞石文獻的需求,本刊特開“讀書”板塊,以白話的方式解讀古代經(jīng)典賞石文獻,拋磚引玉,以饗讀者。
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巖岫、聳秀、嵚嵌之狀,可登幾案觀玩,亦奇物也。其余有靈璧、英石、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邵石、太湖石與其它雜石,亦出多等①。今列于其后。
【譯】體量小且起峰的怪石,多會形成孔洞、高聳、秀麗、險峻等形,可將其放置于幾案之上賞玩,也不失為奇物。其余的如靈璧石、英石、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邵石、太湖石及其他雜出的石頭,亦有多個品級?,F(xiàn)列于下文。
【注】 ①與其它雜石亦出多等:明代藍格舊鈔《說郛》本“雜”后為“石爾”二字。清代黃丕烈手校鈔本“雜”后為“石亦”二字。
靈璧石出絳州靈璧縣。其石不在山谷,深山之中掘之乃見。色如漆,間有細白紋如玉,然不起峰,亦無巖岫。佳者如菡萏,或如臥牛,如蟠螭??壑?,聲清越如金玉,以利刀②刮之略不動。此石能收香,齋閣中有之則香云終日盤旋不散,不取其有峰也。偽者多以太湖石染色為之。蓋太湖石亦微有聲,亦有白脈,然以利刀刮之則成屑。
【譯】靈璧石產(chǎn)自絳州靈璧縣。此石不產(chǎn)自山谷中,在深山之中才可挖掘到。其色如黑漆,間雜分布有如同玉一樣的細白紋。但是此石難形成山峰,也沒有孔洞。上品的靈璧石形或像荷花,或像臥牛,或像蟠螭。叩擊石身所發(fā)出的聲音有如金玉相擊般清脆悠揚。用鋒利的刀刮削也不會留下痕跡。靈璧石可以集聚香氣,齋閣中置靈璧石常不因其有峰,而因其可使香氣集聚終日盤旋不散。假靈璧石多是用太湖石染色來冒充的,這是因為太湖石敲擊也微微可發(fā)出聲音,且石膚也有白色脈絡(luò)。但是太湖石經(jīng)鋒利的刀刮削則會出碎屑。
【注】 ②利刀刮之:“刀”,明代藍格舊鈔《說郛》本、清順治四年刻《說郛》本、日本文化七年刊《昌平叢書》本作“刀”,其余本寫作“刁”。結(jié)合下文“以利刀刮之則成屑”,可知“刁”字應(yīng)為“刀”之訛誤。
英州出此石如銅礦,聲亦如銅。倒懸生巖下,以鋸取之。故底有鋸痕,大者或長七八尺,起峰至二三寸,亦幾案奇玩。然色潤者可愛,枯燥者不足貴也。
【譯】英州所產(chǎn)的英石像銅礦一樣,叩擊所發(fā)出的聲音也如銅一般。它垂掛于巖石下,需以鋸截取方能獲得,所以英石底部有鋸子鋸過的痕跡。體量大的英石可達七八尺長。石上所起峰巒達二三寸高的,可以放置在幾案上賞玩。顏色潤澤的英石才值得愛玩,但是色澤枯燥的不足珍貴。
道州石亦起峰可愛,但石粗又枯燥之甚,且體脆不任沖撞。
【譯】道州石也起峰巒,值得愛玩,但是石質(zhì)很粗糙、枯燥,且石體易折斷破碎,禁不住沖撞。
融州老君洞所出。亦起峰,粗燥體脆又甚于道州石。
【譯】融石產(chǎn)自融州老君洞。融石也起峰巒,但是其石質(zhì)粗糙、石體易折斷破碎又更甚于道州石。
奇聳高大可愛。然多人力雕刻后置急水中舂撞之。其色枯燥。
【譯】川石秀奇、聳峻、挺拔,值得愛玩,然而其形多為經(jīng)人工雕鑿后置于湍急的河水中沖撞而成的。川石色澤枯燥。
靖江府所出。雖出自然,然石粗而色不佳?;蛴辛岘囌撸乓酥弥懼?。它無用也。
【譯】桂川石產(chǎn)自靜江府。其形雖是自然形成,但是石質(zhì)粗糙、色澤不佳。一些形狀玲瓏的桂川石,可將其置于花圃中。除此,再無其他用處。
寶慶府所出。色黒,多以作博棋子、刻作筆架。并無自然峰巒。
【譯】邵石產(chǎn)自寶慶府。邵石為黑色,多用來制作博弈的棋子、筆架。邵石沒有自然的峰巒。
出平江太湖。土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如天成。或用煙薫或染之,色亦能黑,微有聲,宜作假山用。
【譯】太湖石產(chǎn)自平江太湖。當?shù)厝诉x取體量大的或高一二丈的太湖石,先進行雕鑿,再置于湍急的河水中不斷沖擊,時間長了就仿佛自然天成的一般。太湖石或經(jīng)煙熏,或經(jīng)染色,其顏色也能發(fā)黑,敲擊可發(fā)出微微聲響,適宜用來制作假山。
紹興一士大夫家有異石,起峰,峰之趾有一穴,中有水應(yīng)潮自生,以之供研滴。嘉定間,越帥以重價得之。
【譯】紹興一個士大夫家有一方奇異的石頭。石有峰巒,峰腳下有一處洞穴。洞穴遇潮則有水流出,可以用作硯滴。嘉定年間,越帥以高價購得此石。
東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蔵香爐,引數(shù)竅正對巖岫間,每焚香則煙云滿岫。今在豫章郡山谷家,其家珍重,常與告③身同置一匣。
【譯】蘇東坡有一石,名為“小有洞天”。此石下配有一座子,座中暗藏香爐。香爐數(shù)個孔竅正對著此石的孔洞。每當焚香時,香煙就會彌漫于孔洞間?,F(xiàn)藏在豫章郡黃庭堅家中,其家對此石極為珍視看重。此石曾與黃庭堅的授官憑信放置在一個匣子中保存。
【注】③告身:古代授官的憑信?!案妗?,清代黃丕烈手校鈔本作“谷”,批云“‘谷’作‘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