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衍芬
眾所周知,只要有學校的地方,就會有先進、后進的學生。所謂“后進生”,一般指組織紀律性差,或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有人說轉化一個后進生比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生付出更多,功勞更大,不無道理。說到后進生,沒有哪個班主任不感到辛苦。他們往往成績低下,既無心向學、紀律渙散,又蠻不講理,常常弄得為師者啼笑皆非,進退兩難,但并非一切的錯誤都出自于“后進學生”“搗蛋分子”“調皮大王”有“前科”的學生。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不能冤枉學生,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注意以下幾點:
一、尊重學生,以愛化人
教育成功的秘籍在于尊重學生。每個人都期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和理解,都希望得到別人的愛,而對處于發(fā)育時期天真爛漫的六年級學生來說,則更需要師長無微不至的愛。盡管由于成績有差異,發(fā)展水平不同,但每一位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應該平等地受到尊重,平等地得到發(fā)展。所以,作為教育者應從滿足學生被尊重的需要出發(fā),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維護學生的權利,特別是后進生,更需要教師的愛。
二、轉變觀念,提高認識
我們教師不能用老眼光來看待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后進生。要轉變觀念,不能班里一出現(xiàn)問題,想到的是后進生、搗蛋分子、調皮大王、有“前科”的學生。凡事需經一番調查,才能做出判斷,不去冤枉任何一位學生。
三、寬容學生,理解學生
寬容,是一種學生成長的力量。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一個孩子呢?人難免會犯錯,錯了允許改正。學生出錯時,不管是優(yōu)秀學生還是后進生,教師都應學會寬容學生,理解學生,幫助學生尋找出錯的原因。要采用靈活、委婉的方法去教育,鼓勵學生勇于改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又促進了師生的情感交流。我們要和學生交朋友,要有一顆平常心,少一些責備,多一分寬容和理解,讓學生每天把微笑帶進課堂,讓課堂灑滿陽光。
四、要善于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優(yōu)點
班主任的教育藝術就在于像沙里淘金一樣細心地發(fā)現(xiàn)后進生的“閃光點”。哪怕是小小的閃光點,也要小題大做,以觸動他們的心靈,使之邁出進步的第一步,幫助他們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我們班的劉同學,由于學習成績差,對學習失去信心,導致經常曠課和違反課堂紀律,多次教育,都收效甚微。后來,我了解到他的畫畫得很好,便有意讓他畫黑板報的刊頭、專刊的刊頭,并讓他代表我班參加了學校舉行的畫圖比賽,結果他得了二等獎,為班級爭得了榮譽。我特地為此開了一個主題班會,認真表揚了他,并自己掏錢為他買了一支漂亮的畫筆。他深受感動,于是我趁熱打鐵,找他談心,幫助他重新樹立信心,讓他邁開前進的步伐。從此,他變化很大,變成了一個遵守紀律、學習上進的好學生。
五、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由于后進生的缺點形成的原因是錯綜復雜、各不相同的,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對后進生進行教育時,要從后進生的實際出發(fā),摸清思想根源,對癥下藥,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比如,小幸同學是個后進生,但我覺得他并非腦子笨,經過調查,我了解到他家境較貧寒,而且失去了母親,父親又外出打工,無人管束他,使他變得自暴自棄。為此,我在生活上資助他,關心他,并號召全班同學幫助他,使他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終于使他深受感動,把心思放到學習上來,由于他腦子聰明,學習成績直線上升。所以,我們做班主任的一定要細心找出學生后進的根源,然后對癥下藥,這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六、家校結合,統(tǒng)一方法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要帶好一個班,特別是轉化一個后進生,必須與家長配合,統(tǒng)一教育方法,共同促使他改正缺點,端正學習態(tài)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家校一致,從學習、生活等方面幫助后進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每學期每個學生我至少家訪一次。對于后進生,則在需要的時候,隨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生在家情況,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在校情況,統(tǒng)一教育方法,共同促其進步。
我曾教過一個號稱“打架大王”的鄧某,學習不認真,上課隨便講話,作業(yè)不完成,下課胡亂打鬧,同學嫌棄他是留級生。家長對其非常溺愛,知道他做了錯事還經常護短。小鄧看到這樣,越發(fā)放肆,一不順眼就打張罵李,還想方設法為自己的錯誤辯護。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決定用“特別的愛”去感化他,用言傳身教影響他,尊重他,用慈母般的愛去催開他心靈的花朵。一次,他因吃太多冷飲患了急性腸胃炎,痛得他暈了過去,我見了,馬上送他到衛(wèi)生院治療,親自照顧他。他的家長下班后看到這種情形,非常感動,主動表示今后會配合老師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讓他好好學習,團結同學。我還引導班上的同學去關心、幫助他,在“愛”的感召下,這個“打架大王”進步了,不再打罵同學,學習認真了,學期考試時語文、數(shù)學都獲得了優(yōu)秀,同學們都為他高興,他感動極了。這位家長常對人說:“孩子的老師不是母親勝似母親,真難得!”是的,老師火一般的熱情,慈母般的愛催開了這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p>
愛是教師的基本品質,愛是教育的基礎,熱愛學生是班主任必備的起碼要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把“愛”灑向全體。無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后進生均以愛字對待,不偏愛,更不歧視,一碗水端平。既要愛護思想表現(xiàn)好,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更要愛護基礎能力差的學生。作為教師,應該以自己的愛心、耐心、苦心換得學生的真心,對學生要尊重、信任、勉勵,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