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一個小學生,如果能寫一手美觀的漢字,既是他本人的愿望,也是每位家長和教師的愿望。但寫一手美觀的漢字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那么有沒有快捷方法呢?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談談小學生寫字速成的兩種方法。
首先,我們來了解“寫字”與“書法”的區(qū)別。
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著眼點應當落在實用性上。將字寫得規(guī)整、清晰視作第一需要;在寫好字的基礎上再去學習書法。
其次,我們再來了解學生。小學生注意力不穩(wěn)定,不持久,易分散,有意注意正在發(fā)展。他們年齡小,各器官功能正在生長,體力較差;握筆無力,手腦配合欠佳。受自身認知條件的限制,導致他們“豎”不直,“勾”不圓;他們“橫”寫得平,喜歡棱角分明的字,如仿宋體。我們只有遵循他們的興趣去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學生心理、生理、興趣和認知規(guī)律的特點,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發(fā)現以下兩種方法,能在短期內收到良好效果,同時也為繼續(xù)學習楷體書法打下堅實的基礎。
方法一:練寫扁體字(扁黑體字)
1.特點
字體扁長,即橫長豎短,橫畫傾斜,左低右高,筆形簡單,筆畫取直,撇、捺、勾等均由直線轉折。
橫長豎短的比例約為1.5~1.6∶1。這個長方形比例結構,近似“黃金分割”,在造型藝術中具有美學價值,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
2.做法
扁體字字體規(guī)格:
確定格大小:寬∶高=1.5~1.6∶1,行間隔≈0.2高;每個格傾斜6°左右。把字安排在長方格內靠下三分之二的位置,即可做到亮行醒目,大小均勻。
開始練習前用直尺畫一張練習格紙,襯墊在習紙下;再找印刷黑體字作字帖。先練筆畫,各種筆畫均取直線,粗細一致。再練結構,參考黑體字結構布局,每天練習三個字,按照獨體、左右、上下、包圍等順序選取學生感興趣、筆畫較少的字。練章法時集中練一首28字古詩。為了避免字體過于刻板,可以在筆畫的長短伸縮上作適當調整。如:“孤帆遠影碧空盡”“孤、遠、影、空”最后一筆,“影”第六筆、“碧”第十一筆、“盡”第三、四筆等應略長,形成參差錯落,筆意不斷。
方法二:練寫仿宋字(工程字)
1.特點
仿宋字用的楷體筆法,棱角分明,勾長鋒銳,清秀挺勁,疏密勻稱,各個部分比例適當,重心較平穩(wěn)。易于書寫,便于閱讀。學生非常喜歡仿宋體,對于連基本點畫書寫都還未掌握的小學生,練寫仿宋體,無疑是有很大益處的。
2.做法
長仿宋字字體規(guī)格:
確定格大小。寬∶高=1∶1.5~1.7,字間隔≈0.2高,行間隔≈0.3高;每個格傾斜10°左右。
用直尺畫兩張練習格紙(長、扁體各一張)作為襯墊紙。再找一本字帖,也可以在網上下載。先練扁仿宋,后練長仿宋。
先揣摩字帖中字體的基本筆畫和筆法。起筆重落輕起(點、彎、斜、臥勾、捺除外),行筆不停頓,回鋒收筆(撇除外),棱角分明,勾長鋒銳。
練結構要經常揣摹字體的基本筆畫和筆法、字形結構搭配,熟悉其結構類型,使得胸有成竹,便于靈活運用。
練字時選擇高頻字(41個):的、左、了、不、和、有、是、大、這、主、人、中、上、為、們、地、個、用、工、時、要、動、國、產、以、我、到、他、會、做、來、分、生、對、于、學、下、級、義、就、年。
入門后練詩詞、篇章。先看帖,后臨帖,再記帖,最后離帖,做到少而精,先慢后快,循序漸進。
以上兩種方法,練得兩種字體。低年級可以選擇方法一,高年級可以選擇方法二;也可以兩種同時練習,練習前要入靜,排除雜念。
每天練習三個字,臨寫1~3遍。但在臨寫前,要求學生靜觀默察,分析用筆、結構特點,并達到熟記的目的。
學生作業(yè)完成后,教師先讓學生互相交換批改,然后再對每個學生的作業(yè)進行較為實事求是的評講;以表揚為主,不宜指出過多問題,否則容易使學生產生自卑感,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
學生作業(yè)(作品)在班級、學校定期展覽,這樣可以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激發(fā)其學習書法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對未參加展出的學生也起到教育和促進作用。
在教師指導下,低年級約一學期、高年級約三個月就能初見成效,中學生和成年人也適用。
參考文獻:
[1]陸麗敏.提升學生寫字的幸福感[J].文學教育(中),2014(5).
[2]王敬敏.小學寫字教學現狀與問題調查分析[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8).
?誗編輯 白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