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連州市北湖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陳金偉
消導類中成藥治消化不良5例
□廣東省連州市北湖醫(yī)院副主任醫(yī)師 陳金偉
凡能消化飲食積滯的藥物稱消導藥;以消導藥物為主,具有消導飲食、消痞化積作用,治療積滯痞塊的中成藥,稱消導類中成藥。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特別是在喜慶日子和節(jié)假日,常見因大吃大喝引發(fā)的消化不良。為此,筆者根據臨床所見,搜集并整理了使用消導類中成藥治愈消化不良的5個案例,供大家在選藥時參考。
35歲的黃先生因暴飲暴食、久坐不動出現上腹脹、噯腐吞酸、嘔吐、納差、看見食物就反感等癥狀,自我診斷為“急性胃炎”,自服嗎丁啉、大黃蘇打片5天未見效。到某私人中醫(yī)診所求診,醫(yī)生診斷為食滯,給予保和丸口服??诜怂?天,上腹脹、噯腐反酸緩解;4天,嘔吐、納差、看見食物就反感等癥狀消失。效不更方,繼續(xù)鞏固用藥3天,與此同時進食稀粥。隨訪1個月未見癥狀復發(fā)。
保和丸(片、合劑)由山楂(焦)、六神曲(炒)、半夏(制)、陳皮、萊菔子(炒)、茯苓、連翹、麥芽(炒)組成,具有消食、導滯、和胃的功效,主治食積停滯引起的胸脘痞滿、噯腐吞酸、厭食嘔惡、食少納呆、腹脹便秘,以及素有消化功能紊亂見上述癥候者。
用法:口服,水丸,每次6~9克;大蜜丸,每次1丸;合劑,每次10~30毫升;片劑,每次4片。均為每天2~3次(早、晚或早、午、晚各1次)。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體虛(體質虛胖、疲倦無力、自汗、舌質胖白等)無積滯者忌用。
除此之外,還可酌情選服健胃消食片、疳積散、枳實消痞丸等。
4歲的蘇小小因過食零食,大吃雞腿出現腹脹、嘔吐、便秘、自汗、手足心發(fā)熱的癥狀,其母診斷為“飲食不節(jié)”和“發(fā)熱”,給予保濟丸口服2天未見效,帶他到某衛(wèi)生院求診。醫(yī)生診斷為脾胃虛弱,給予健兒消食口服液口服??诜怂幇胩欤姑?、嘔吐緩解;2天,腹脹、嘔吐和便秘消失;3天,自汗、手足心發(fā)熱消失。效不更方,繼續(xù)鞏固用藥1天,與此同時進食菜湯、稀粥。隨訪1個月未見癥狀復發(fā)。
健兒消食口服液由黃芪、白術(麩炒)、萊菔子(炒)、黃苓、山楂(炒)、陳皮、麥冬組成,具有健脾益胃、理氣消食的功效,主治小兒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所致的納呆、腹脹、手足心熱、自汗、乏力、大便不暢,以及素有厭食、挑食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口服,3歲以下,每次5毫升;3~7歲,每次10毫升;7歲以上,每次15~20毫升。均為每天2次(早、晚各1次),用時搖勻。
注意事項:胃陰不足(胃痛、燒灼感、口渴、少津和舌紅等)者慎用。用藥期間建立規(guī)律的飲食習慣。
除此之外,還可酌情選服嬰兒健脾散、化積散、理中丸等。
60歲的李大媽素有慢性胃炎和消化不良癥狀。不久前的一天因過食肥甘出現上腹痛、痞滿反腐、噯氣吞酸、大便溏薄癥狀,自我診斷為“慢性胃炎發(fā)作”,自服奧美拉唑、黃連素、枸椽酸鉍鉀6天未見效,到某醫(yī)院中醫(yī)科求診。醫(yī)生診斷為食滯兼胃脘痛,給予開胃健脾丸口服??诜怂?天,大便溏薄停止;2天,上腹痛消失;5天,痞滿反腐、噯氣吞酸緩解;10天,諸癥消失。效不更方,繼續(xù)鞏固用藥14天,與此同時進食蛋湯、牛奶、稀粥。隨訪1個月未見癥狀復發(fā)。
開胃健食丸由黨參、白術、茯苓、木香、淮山、六神曲(炒)、山楂、砂仁、肉豆蔻(煨)、黃連、麥芽(炒)、甘草組成,具有健脾消食的功效,主治肥甘食滯引起的脘腹疼痛、痞滿、反腐、噯氣、吞酸、大便不通或溏薄,以及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腸功能紊亂見上述癥候者。
用法: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小蜜丸,每次6克。均為每天3次(早、午、晚各1次)。小兒酌減。
注意事項:感冒、發(fā)熱、胃腸實熱(上腹劇痛、腫塊、胃腸嘈雜等)者慎用,高血壓、糖尿病者禁用。
除此之外,還可酌情選服歸脾丸、健脾丸、胃得安膠囊等。
28歲的何小姐因飲食不節(jié)、娛樂熬夜出現腹脹不適、大便秘結、咽喉疼痛、目赤牙痛等癥狀,自我診斷為“飲食娛樂過度”,自服健胃消食片、喉痛靈膠囊3天未見效,到某醫(yī)院中醫(yī)科求診。醫(yī)生診斷為胃實熱兼便秘(食滯型),給予清寧丸口服。口服此藥1天,腹脹不適、大便秘結緩解;3天,腹脹不適、大便秘結和咽喉疼痛、目赤牙痛消失。效不更方,與此同時進食青菜湯、稀粥和面條。隨訪15天未見癥狀復發(fā)。
清寧丸由大黃、綠豆、車前草、白術(炒)、香附(醋制)、黑豆、桑葉、厚樸(姜制)、麥芽、陳皮、半夏(制)、側柏葉、桃枝、牛乳和黃酒組成,具有清熱瀉火、通便的功能,主治咽喉疼痛、口舌生瘡、目赤牙痛、便秘型食滯、腹脹不適,頭暈耳鳴,以及感冒、急性咽喉炎、扁桃體炎、尿道炎、膽囊炎,還可用于血脂異常、糖尿病等。
用法: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濃縮丸、水丸,每次6克。均為每天2次(早、晚各1次),溫開水送服。
注意事項:年老體弱者慎用;孕婦忌用。
除此之外,還可酌情選服導赤丸、清腸通便膠囊、十五制清寧丸等。
40歲的鄧女士素有抑郁、兩肋脹痛癥狀,不久前因心情不佳、大吃大喝出現痞滿不適、胸脅脹痛、嘔吞酸水、胃內嘈雜、大便不通和失眠癥狀,到某醫(yī)院中醫(yī)科求診。中醫(yī)師診斷為肝胃不和、濕濁中阻,給予舒肝平胃丸口服。口服此藥7天,抑郁、食滯痞滿、胸肋脹痛、胃內嘈雜、嘔吞酸水緩解;14天,大便不通和失眠消失。效不更方,繼續(xù)鞏固用藥1個月,與此同時進食香蕉、牛奶、稀粥。隨訪6個月未見癥狀復發(fā)。
舒肝平胃丸由蒼術、厚樸(姜炙)、法半夏、枳殼(麩炒)、檳榔(炒焦)、陳皮、炙甘草、生赭石粉組成,具有疏肝和胃、化濕導滯的功效,主治肝胃不和、濕濁中阻引起的食滯、痞滿、胸脅脹痛、噯氣嘈雜、嘔吞酸水、大便不通,以及失眠、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脂肪肝、膽囊炎、反流性食管炎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每次4.5克,每天2次(早、晚各1次)。
注意事項:肝寒犯胃(脅痛,遇冷加劇,遇暖緩解,伴胃痛、反酸、嘔吐或欲嘔等)者不宜服;孕婦忌用。服藥期間忌生冷、油膩和不易消化食物。
除此之外,還可酌情選服舒肝和胃丸(口服液)、舒肝丸(片、散、顆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