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卿
春灌節(jié)水門道多
孫曉卿
在我國北方地區(qū),容易形成春旱。下面介紹幾種節(jié)約灌溉用水的小竅門。
1.渠道防滲。渠道經(jīng)防滲處理后,可以大大減少輸水過程中的滲漏損失,提高渠道抗沖刷能力,并防止淤積和雜草生長。
2.推廣灌溉新技術(shù)。(1)管灌。利用低壓管道輸水灌溉,一般每次灌水量可比土渠壟溝灌減少用水20%~30%。(2)噴灌。噴灌可以按照作物不同生長階段的需水特點,隨時調(diào)整灌溉定額,使土壤水分經(jīng)常保持在適合作物生長的范圍內(nèi),且不產(chǎn)生地面徑流和地下滲漏,一般可比渠道送水方法節(jié)水50%左右。(3)滴灌。一般可比地面灌溉節(jié)水50%以上;比噴灌節(jié)水15%~20%,節(jié)能30%以上。
3.改進灌水方式。(1)大畦改小畦,即長改短、寬改窄。渠灌區(qū)一般畦長50米、畦寬3米為宜;井渠區(qū)以畦長25米、畦寬2米為宜。(2)小水匯大流。即在水量較小時,為減少渠道滲漏,加快水流速度,可以采取群井匯流的辦法,往一個渠道里集中送水,以擴大澆地范圍,提高灌溉效率。(3)澆水留地頭。即當水澆到畦長的70%~80%時,就改澆另一畦,這樣不僅可防止畦端積水和水流失,還可節(jié)約用水20%左右。
4.合理運籌。對水源比較豐富、寬壟窄畦、地面平整的地塊,可采取兩水夾澆的方法;對地勢一頭高一頭低的地塊,可采取修筑高水渠的方法,把水先送到地勢高的一頭,然后讓水順著地勢往低處流;在水源比較缺乏的地方,實行穴澆、點播(適用于點播和插秧的作物),一般可節(jié)約用水8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