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農民工工資在近些年來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從我國的經濟政治生活方面來探討其背后的原因,并對其產生的影響進行分析,為我國農村政策制定提供參考意義。
關鍵詞 農民工;工資
一、引言
農民工是我國農村人多地少的特殊國情下,農民為維持生存或改善生活水平而到城市里務工而產生的勞動力轉移的產物。近幾年來,外出務工農民工工資不斷上漲。據國家統計局發(fā)布的《2015年農民工監(jiān)測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農民工月均收入3359元,同比增長8.1%,既高于6.9%的GDP增長水平,又快于6.6%的全員勞動生產率提高速度。
二、農民工工資上漲的原因
(一)農民工從供大于求到供不應求
上世紀后三十年,我國人口尤其農業(yè)人口增長迅速。農村實行了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yè)生產效率提高,結余了大量的勞動力。在城市,各行各業(yè)的迅速發(fā)展形成用工的剛需。從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起,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得到較為嚴格的執(zhí)行,人口增長速度減緩下來。據國家統計局公報,截至2015年末,16周歲以上至60周歲以下的勞動年齡人口9109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487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6.3%,較上一年占比又下降了0.7個百分點。近年來,無論是沿海還是內地,東部還是西部,到處出現了“用工荒”。表面上看來這是招不到工人造成的,實際上是勞動力人數增長,尤其是農民工人數增長沒有趕上經濟發(fā)展提供的就業(yè)崗位的增長,農民工供不應求,工資上漲。
(二)農民工經濟狀況的好轉和就業(yè)觀念的更新
農民工工資上漲還有一只強有力的手,那就是他們經濟狀況的改善和就業(yè)理念的更新。第一代、第二代農民工出身農村,有一定積累后,他們其中部分人再也不愿意被廉價雇傭,而是做起了大大小小的老板。依靠對市場的熟知和一貫的吃苦耐勞作風,他們在城市里辦工廠、開商店,做起了各種各樣的生意。隨后而來的是第三、四代農民工,他們沒有父母輩的經濟壓力,自然也不具備父母輩掙錢養(yǎng)家糊口甚至發(fā)家致富的觀念。因為有父母的經濟支持,他們大多崇尚自由、無拘無束,并不像父母那樣急于掙錢,不可能加班加點拼命掙錢,也不接受低工資低待遇的崗位。
(三)惠農政策也間接拉動了工資上漲
2004 年后,我國農村基本完成稅費改革,加上其他一系列惠農政策,務農純收入普遍提高,推動了農民工工資較大幅度上漲。農民進入城市務工,務農純收入加上向城市的流動費用構成了農民工的供給價格。當城市對農民工的需求價格等于或高于基本生存水平的勞動供給價格,務農純收入僅能維持基本生存的農民就會流向城市。當這部分勞動隨城市擴大勞動需求被耗竭,既存在工資水平上的勞動短缺或“民工荒”會引發(fā)企業(yè)對勞動的競爭,在更高的工資水平達到新的均衡。勞動需求隨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不斷擴大,擁有越來越高務農純收入的農民陸續(xù)進入城市,工資也會隨之逐漸上漲。
三、農民工工資上漲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
(一)農民工資變動對工業(yè)競爭力及其區(qū)位布局產生影響
改革開放后,東部沿海地區(qū)憑借優(yōu)惠的政策和勞動力資源稟賦,發(fā)揮比較優(yōu)勢,參與國際垂直分工,吸引了大量加工生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而農村源源不斷的剩余勞動力則提供了產業(yè)工人的來源。隨著農民工工資的過快增長,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yōu)勢不斷消弱,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成本發(fā)生變化影響到了企業(yè)生產成本,降低了加工貿易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部分企業(yè)開始向外轉移產業(yè),把生產環(huán)節(jié)配置到成本更低的區(qū)位。產業(yè)轉移的方向:一是轉移到像越南和印度等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二是向我國內地的轉移。
(二)農民工資變動會對農業(yè)發(fā)展產生影響
隨著農民工工資的上升,大批勞動力向城市轉移,留在農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對農業(yè)的影響好壞參半:第一,大批勞動力的轉移造成農村土地的荒廢,進而有利于土地的流轉和集中,促進了農業(yè)規(guī)模化種植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第二,促使農業(yè)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型轉變;第三,提高了農民工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素質。在城市打工的農民工接受了所在地先進的技術和經營理念,回鄉(xiāng)時帶來了技術和資金,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fā)展。但是,農民工在轉移過程中,也造成大批青壯年勞動力的流失,在土地不能流轉的情況下給農業(yè)生產帶來嚴重的影響,影響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三)促使我國產業(yè)結構調整優(yōu)化和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
農民工工資上漲使各種商品的成本迅速升高,直接壓縮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利潤空間。原來以雇傭農民工為主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因農民工工資低廉,產品成本低,在國際上占有價格優(yōu)勢。隨著農民工工資提高,這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優(yōu)勢逐漸喪失。這種因素,倒逼國內產業(yè)結構進行調整,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yè),為了保住國際市場份額和利潤,也不得不提高勞動效率,提高商品質量,打造品牌產品??萍己凸芾碓谏a中顯現了越來越大的作用,這就加快了我國的科技和管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步伐。
(四)對農民工自身產生的影響
“用工荒”倒逼工廠企業(yè)提高農民工工資,甚至提供“三險一金”等保障和福利來吸引農民工,因此他們能獲得更高的收入,以及完善的社會保障,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老齡化對我國社會經濟未來發(fā)展的壓力。以往拖欠工資,延長勞動時間,增加勞動強度,頻繁要求加班等侵害農民工合法利益的現象大為減少。農民工享有了一定的合法權益,生活的幸福指數得以提高,過上了有尊嚴較體面的日子。出門務工知道簽訂勞動合同,發(fā)生勞務糾紛和自身權益受到侵害時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這無疑是對農民工進行了一次廣泛深入的普法教育。當民主和法制的觀念深入廣大勞動者心里,我國社會在政治文明的道路上往前邁進了艱難的一步。
四、結語
農民工工資的上漲的原因主要包括勞動人口供不應求、農民工觀念改變和惠農政策推動等等。同時,農民工工資上漲也對我國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影響,有好有壞,政府應該在不斷增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下,探究工資上漲的內在原因,通過制定政策更大程度來發(fā)揮其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金三林,朱賢強.我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成因及趨勢[J].經濟縱橫,201392
[2]馬滕,李冰.農民工工資上漲對中國制造業(yè)的影響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7)
[3]蔡昉.人口轉變、人口紅利與劉易斯轉折點[J].經濟研究,2010(4)
[4]吳幻.農民工工資上漲因果分析[J].鄭州牧業(yè)工程高等??茖W校學報,2013(3)
作者簡介:
邱蔓(1996年5月-)女,江西上饒人,江西財經大學本科在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