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燕
摘 要:詩文的背誦既是課程標準對各年段學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又是學生積累祖國語言文字必不可缺的方法。但事實上,高年級的詩文背誦效率普遍不高,效果更有待加強。正視已知的事實,師生改變以往的松懈態(tài)度,在基礎的夯實中尋求巧妙的方法,通過適當的評價,實現學生語識積累、能力提升、素養(yǎng)修得的目的。
關鍵詞:課文背誦;心態(tài);方法;評價
在“食品安全”這個熱詞普遍被大眾所認知的今天,“不加,不添加”,“除了愛,我們什么都不添加”成了熱門品牌酸牛奶供應商迎合老百姓健康理念競相給出的承諾。在“三高”的重壓下,越來越多的人為健康選擇成為“素食主義者”。這是人們?yōu)榻】邓鞒龅呐εc改變。
近年來,我們新課改下的高年段語文課堂,也在“過多添加劑”的不良反應下,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重新審視,力求純真的課堂。細思,過多的添加,花哨的東西阻礙了營養(yǎng)物質的輸送,因而學生總在一次次的作文實踐與測驗中原形畢露。尤其是一直被師生輕視的課文背誦?!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高年段學生會“誦讀優(yōu)秀詩文,注意通過語調、韻律、節(jié)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辈浑y發(fā)現,一冊語文書中,要求背誦的經典詩文占總篇數的三分之一,可不能按時保質完成背誦任務的學生比比皆是。調查表明,高年級學生的詩文背誦,多數是以課后作業(yè)的形式完成,這也恰恰被學生視作“無作業(yè)”,缺少實效的監(jiān)督,背誦就成了虛設;少數情況是在課堂上擠出時間,讓學生自由背誦,而公開課上很少有教師大方地將時間花在被他們視為“枯燥的”背誦環(huán)節(jié)。多數師生認為背誦詩文只是為了應付各項檢驗,在實際生活中運用并不廣泛。師生對待背誦心態(tài)不一,前學后忘,應付了事也成了常態(tài),背誦更難登大雅之堂。這也造成了考試前夕,語文老師頻繁“追債”,辦公室學生攢動,抱著語文書死啃的亂象。
那么,我們的語文課堂“背誦”到底該如何避免煩擾的“添加劑”,加些必要的養(yǎng)分呢?
一、擺正心態(tài),潛移默化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碧K霍姆林斯基指出:“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p>
誠然,背誦過程是一個學生主體充分參與的過程,而這樣的參與度在很大程度源于自己的學習興趣。課本中出現的需要背誦的內容,是編者綜合考慮了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及所需汲取的文化涵養(yǎng)的智慧之舉。讓學生快樂地學語文,有興趣地背誦詩文,積累語言,發(fā)展言語智慧,更離不開語文老師魅力的支持。羅曼·羅蘭說過:“要散布陽光在別人的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睆倪@個角度說,語文教師重新審視對詩文背誦的理解,改變固有看法,以發(fā)展的眼光去衡量,并設身處地將自己融入這樣求知的狀態(tài)中。筆者所了解的高年級的一位陳姓老師,凡是課本上要求學生背誦的詩文,她也要求自己會背,并且規(guī)定必須早于詩文教授之時。每每新授詩文后,她會帶領學生一遍遍地吟誦古詩詞,如同歌唱般,優(yōu)美雅致;現代文或清新灑脫,不拘一格;或悲壯蒼涼,氣吞山河?!笆熳x成誦,書聲瑯瑯”也便成了這位老師班上獨具的特色。有人曾質疑她這樣不是給自己繁重的工作增加了沉重的負擔,陳老師不以為然,認為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每一個可塑之苗。而她班上的學生在良好誦讀氛圍的熏陶下,都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即興賦詩。她的某位學生因見父親總是飲酒無度、大醉而歸,遂賦《如夢令》一首:
常記天河北路,
爸爸飲酒過度。
醉眼闖紅燈,
卻被警察逮住。
嘔吐,嘔吐,
引來野狗無數。
語文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重要的教育資源,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深遠的,小學階段培養(yǎng)好的誦讀習慣,將伴隨學生終生。
二、實中取巧,不落窠臼
崔巒老師認為:“理解是基礎,積累是手段,運用是目的,不重視理解,把語言的積累寄托于飄忽不定的感受和無師自通的頓悟來完成,這樣的積累,只能是死記硬背,食而不化?!苯浀湓娢牡谋痴b不是應付考試中的“按課文內容填空”,也不能單純地定義為一項書本規(guī)定的任務,它應是學生積累語言、轉化成言語實踐、發(fā)展思維的途徑。往往一堂課結束,大部分學生的精神很是疲勞,學習興趣和注意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削減,況且高年級學生繁重的課后作業(yè),讓他們無暇也無更多精力顧及背誦。因此,教師在備課時就應有敏銳的洞察力,選取恰當的方法,讓學生的背誦真正扎實有效。
(一)找尋規(guī)律,化繁為簡
知識的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高年段需要背誦的現代文內容,量不在少數,有些段落長,文字拗口,能從中找尋互相聯(lián)系的點,使繁瑣的內容簡約化,學生背誦也就簡單明了且效率提升了?!对诖蠛V杏郎返谌蔚谋痴b,我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句子中——“也許,奔騰不息的大海會把他的骨灰送往……”排比句式,再進一步體會鄧小平爺爺的影響是深遠的,是逐步深入的。學生了解這個規(guī)律后,帶著理解去記憶,都能在課堂上給予的三分鐘時間里,對這段進行準確無誤的背誦。對于《安塞腰鼓》這種帶有極強地域特色的文章,江南的孩子是陌生的,渾厚文字背后的底蘊并不是朝夕間就能懂得的,但是對它里面需要背誦的段落,卻是有鮮明的排比印跡,“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戰(zhàn)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之中,使人嘆為觀止?!本渥幼x來朗朗上口,并且將作者作為一個觀眾看到安塞腰鼓舞姿后的感官體驗清晰地表現了出來。學生循著這樣的蹤跡,將這段文字記入腦海不是難事。
(二)扣準字詞,盡顯其妙
長篇大段的文字常常讓學生叫苦不迭,其實仔細看看,不難發(fā)現其中起架構作用的核心詞匯,引導學生抓住這些關鍵詞,背誦的奧妙也就不言而喻了?!渡倌晖趺帷分心嵌谓浀涞膶懢岸温洌洺J抢蠋熣n堂上重點解讀的文段,這里面的文字確實值得玩味。積累這樣的文字,也能扎實學生的語言功底?!稗D眼間,陰云密布—一陣大雨過后—陽光透出來了”,從“黑云翻墨”到“雨過天晴”的時間變化,“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的地點轉換,以及“鑲、透、照、繚繞、掩映、洗”等動詞的準確把握,學生很自然地在作者的文字情境中自信地積累,并配以教師出示的雨后夏景圖,看圖回憶段落內容,亦是對識記內容的強化鞏固。積累的目的在于運用,學生牢記作者的優(yōu)美文字,并通過內化,使之成為自己的語言,游刃有余地運用于習作中,可謂錦上添花。
(三)想象畫面,置身其中
背誦既是鍛煉學生記憶力,又是增強他們感悟語言文字敏銳性的過程。學生通過閱讀,捕捉文字背后潛藏的情,如臨其境,帶著作者的感受,加以斟酌地背誦,也恰是思維得以歷練提升的巧方。在《三亞落日》這篇寫景散文的背誦上,在學生已知文章所用擬人、比喻等修辭的基礎上,引領學生想象畫面,作者將太陽說成是快樂的孩童,這樣的作比,六年級的學生是不會陌生的,讀著文字,仿佛眼前真就出現了一個淘氣、頑皮又不失可愛氣質的孩童形象。文字可視化了,學生的體會、積累也就更帶勁了?!恫菰返娘L景美讓人心馳神往,可真正見過草原面貌的學生屈指可數,這樣優(yōu)美文字的積累還是緣于六年級學生已有知識水平上的一個想象,就連作者看到草原后的身心愉悅,也能感染著學生。學生經歷著、感悟著,在漸進的積累中練就了細膩、敏銳的語感。
三、重視評價,事半功倍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身,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钡湍甓蔚恼Z文背誦,語文老師會以打星的方式作為學生背誦成果的一種點評方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低年級學生的背誦興趣。高年級的背誦缺少了時效性、激勵性的評價,常常是在默寫、考試中顯現出問題所在,而后采取高強度記憶的補救方式。學生厭倦,老師也深感無奈?!耙詫W生發(fā)展為本”的過程性評價好似一根奇妙的杠桿,能使學生和教師互動起來,實現共贏效果。
(一)激勵性評價,樹立學生信心
課堂是民主、平等、和諧的,每個人都有享受被贊揚、鼓勵的權利。但實際情況卻是學習接受能力強的學生獲得的贊美聲多,接受能力慢的學生則只有羨慕嫉妒外加渴望被表揚的份。為了縮小這樣的“貧富差距”,我特地將關注視角更多地放在后者身上,課上五分鐘要求背會的內容,如果他們只背出了一半或者更少,我依然會給予他們鼓勵性言語:“離成功只有一點點了,加油”“瞧,這個拗口的句子你已經背會了,你攻堅克難的勇氣可嘉”。有時,教師幾句簡短的,帶有鼓勵性的真切的評價語,能蕩起學生內心的漣漪,使他們獲得前進的動力,在自信中獲得成功。
(二)參與性評價,激活學生內心
高年級學生傳統(tǒng)的背誦評價,多數是由語文組長和課代表組成的評價群體。以打勾的方式證明學生背出了,至于背的流利與否都不在評價范圍。少數人執(zhí)掌評價大權,多數學生失去參與積極性,評價監(jiān)督有失公平。高年級的學生已有了足夠的自我評價和辯證地對他人的言語作出得當評價的能力,為保證學生背誦積極性,我冠以每人一張自評表和他評表,凡需要背誦的詩文,學生先自評等第,再從不隸屬該生的三組中以抽簽方式選取一位給他作評。如此一來,人人都成了評價主體,很好地實現了單位時間內的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實行下來,學生的參與熱情被充分調動,背誦效率提高了,準確性也提升了。
(三)經常性評價,養(yǎng)成學生好習慣
評價不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新鮮勁,它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在合理評價標準的要求下,讓每個人都有努力的方向,學生會在經常性的評價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啟迪。將評價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并在學前評、學中評及學后評的模式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使模糊的目標變清晰,讓混亂的語言有條理,追求師生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的溫馨境界。
總之,高年級的語文背誦需要師生意識的共同覺醒,在扎實充分的訓練下,尋覓適切得當的方法,在享受閱讀、品味語文之美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有效的挖掘。
參考文獻:
[1]汪穎華,莊婷.小學高年級現代文課堂背誦行動研究[J].江蘇教育,2015(11).
[2]姜利波.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策略研究[D].聊城大學,2009.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