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叢林
一名古玩收藏愛好者花巨資淘得一批古玩字畫,經專家鑒定大多為贗品,總計價值不過萬元。為此,買家向賣家提出退貨退款的要求。賣家則一口咬定“買賣自愿、真假自鑒”是行規(guī),斷然拒絕了買家的要求。因雙方無法調和,將官司打到了法院。那么,“看走眼”買到贗品,賣家能否以行規(guī)為由拒退?古玩收藏真假難辨,“撿漏”風險誰擔?一起民間藏品交易糾紛案件引出的現實問題和法律問題,于2016年11月28日在江蘇省蘇州市中級法院有了答案。
巨資購買字畫,評估總價不過萬元
郭鵬是一家公司老總。十多年前,他迷上古玩收藏,尤其對古字畫情有獨鐘。江蘇省蘇州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曾出過很多著名的文人墨客,尤以字畫聞名,民間自然留有很多極品古字畫。蘇州市的劉興、劉勇、劉濤三兄弟就看準了這樣的商機,合伙開了一家古玩字畫門店,做起了圈內俗稱的“鏟地皮”營生,也就是走鄉(xiāng)串戶收購、買賣一些古玩字畫。
2014年9月22日,郭鵬得知劉勇手中有不少的古字畫,便托朋友引薦,向劉勇購買了一批字畫,交易價格為33萬元,一次性付了全款。見郭鵬是個如此爽快之人,對古玩字畫愛不釋手,劉勇就向郭鵬推薦他哥哥劉興。在劉勇的介紹下,郭鵬與劉興定在2014年9月28日看貨定價。
在談論價格的時候,劉興說:“這些字畫都是‘鏟地皮收舊貨收來的,有一些也是在市場上買的,反正我是當真的買來的。我們這行有個行規(guī),就是‘買賣全憑眼力,真假各安天命。你也是圈內人,自然知道規(guī)矩,假如你看不懂的或者有疑問的,就別買!”
“沒事的,應該沒問題,我都要的。” 郭鵬覺得這批字畫的品相不錯,見劉興也是老實憨厚,絕非一個打誑語之人,加之之前與劉勇有過交易的基礎,深信這批字畫當屬真品,決定全部購買。
“咱們口說無憑,你要打個書面證明給我?!彪m然覺得劉興的要求有點過分,但郭鵬真心想得到這批字畫,就根據劉興的要求出具證明一份,載明:“今和劉興本著雙方自愿成交一批字畫,無論價值多少,東西真假,將來都不予退貨,不產生糾紛?!?/p>
雙方最后決定以45萬元成交。因郭鵬當時身上只有20萬元現金,經協(xié)商,郭鵬當即將20萬元支付給了劉興,并給劉興寫了一張25萬元欠條,載明:“今欠劉興字畫錢貳拾伍萬元,欠款在11月底前全部付清。”
“撿漏”變成“打眼”, 拒付欠款鬧上法庭
一周時間,花了不太多的錢,購買了兩批字畫,覺得撿了不少的“漏”,郭鵬十分開心,邀請不少藏友前來鑒賞。然而,郭鵬并沒有收到意料中的贊賞聲音,相反許多藏友看后支支吾吾、躲躲閃閃。后來,在他的再三詢問下,藏友們才說出了真心話:“這些字畫不像是真品。”郭鵬將信將疑,有些不放心,遂帶著字畫到蘇州國畫院找一些專家鑒定。專家認為,字畫絕大多數是贗品,僅有的真跡也與售價相距甚遠,郭鵬一聽,心涼了半截,就不愿支付余款。劉興則表示真假自負,不得反悔。但是,因雙方的差距太大,經多次協(xié)商均無果而終。在這樣的情況下,郭鵬于2014年10月21日向公安機關報案,稱劉興在字畫交易中存在詐騙行為。公安機關將郭鵬從劉興處購買的一批字畫及雜件委托吳中區(qū)價格認證中心進行了鑒定。結果這批字畫雜件的鑒證價值僅為8150元,其中字畫價值為7950元。字畫中,真品約占47%。贗品中,鑒定價格最高的單件字畫為400元;真品中,鑒定價格最高的單件字畫為300元。經審查,公安機關以郭鵬控告的詐騙案沒有犯罪事實,不予立案。
拿到鑒定結論,郭鵬頓時有種上當受騙的感覺,之后的25萬元欠款,劉興多次催要,但郭鵬拒絕支付。2015年7月,因遲遲收不到欠款,劉興來到蘇州市吳中區(qū)人民法院,一紙訴狀將郭鵬告上了法庭,要求其立即償還欠款,并承擔訴訟費。
郭鵬辯稱,在交易之時,劉興保證字畫為真品,而實際上劉興出售的大部分字畫為贗品,經鑒定實際價值僅為7950元,遠低于交易價格,劉興存在欺詐行為;即使不構成欺詐,本人將交易字畫當真品購買,存在重大誤解;劉興將市值不到萬元的字畫以45萬元的高價出售給本人,有違誠實信用原則,亦顯失公平,故劉興之訴請予駁回。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郭鵬對劉興提出了反訴,說:“我在劉興保證字畫為真品的情形下,以45萬元的價格購買劉興30幅畫作,并根據劉興的要求抄寫‘真假自負的證明。購買后,發(fā)現大多數字畫為贗品,雙方交易顯失公平,故訴請判令撤銷雙方之間的買賣合同;劉興退還本人已付畫款20萬元;如法院經審理認定不能撤銷買賣合同的話,本人申請法院對雙方交易價款進行調整,變更至雙方‘兩不來去,即本人無需再向劉興支付余款25萬元?!?/p>
針對郭鵬提出的反訴,劉興辯稱:“我在交易時向郭鵬表明‘真假自負;字畫行業(yè)存在‘買賣自愿、真假自鑒的慣例,交易習慣不允許成交后輕易反悔,故不存在顯失公平的情形?!?/p>
行規(guī)懟上法規(guī), 一紙判決平衡沖突
吳中法院經審理后認為,字畫行業(yè)系高風險與高利潤并存的行業(yè),應存在“真假自負”“買假不退”的交易慣例,不允許字畫成交后隨意反悔。但此類交易同樣應當合乎民法與合同法有關公平、誠信的基本原則。本案中,雙方交易的標的物大部分為名家字畫,如系真跡,相關名家書畫市場價值每幅高達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而雙方每幅均以幾萬元計價,交易單價及總價明顯低于市場行情,即字畫為贗品的可能性很大。就出賣方劉興而言,其長期從事字畫交易行業(yè),對其出售給郭鵬的字畫的來源及進價應當知曉,對其品質亦應有一定了解,但其不能明確證明或說明字畫的具體來源及進價,其所述不知字畫真假、“鏟地皮”收購等情況不盡可信。就買受方郭鵬而言,按理應有一定文化,對字畫真假也應謹慎判別,而實際仍誤信購買。故雙方對交易標的的真贗均應有一定認知。據此該合同訂立時交易利益與風險就明顯失衡,故不應適用“真假自負”的交易慣例。該合同不足以認定劉興的欺詐或郭鵬的重大誤解,然而,合同標的物成交價格與實際價值相差懸殊,對買受方形成重大不利,應構成顯失公平,屬可變更撤銷的合同。
本案合同為可變更合同,可相應變更折減合同價款。合同價格為45萬元,而標的物的評估價值為8150元,兩者相差懸殊,基于公平考量,合同價款應可較大幅度減價調整。雙方交易的字畫中也存在一定數量的真品,評估價值雖不高,但郭鵬對交易標的物無論是否真假而自愿購買,以誠信考量,也應承擔相應后果。綜合以公平誠信原則作利益平衡,可裁量參照雙方當事人已履行部分合同價款,變更合同價款為20萬元。鑒于郭鵬已實際支付劉興價款20萬元,現劉興要求郭鵬繼續(xù)履行合同支付余款25萬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對郭鵬要求撤銷合同全部退還價款的主張予以駁回。
2015年12月10日,吳中法院依據法律的有關規(guī)定,作出一審判決,判決駁回雙方的訴訟請求。一審判決后,劉興不服,向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了上訴。2016年11月28日,蘇州中院經審理后,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點 評
時逢盛世,古玩風行。大量的古董珍寶隱于民間,交易十分活躍。民間古玩交易,魚龍混雜,價格無譜,風險巨大,但古玩市場具有的巨大投機性和豪賭性,讓越來越多的人涉足該領域。收藏古玩已成為一種重要的投資方式,但“看走眼”買到贗品古玩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正因如此,古玩交易中存在著兩個眾所周知的極端。一是賣家賣低。價值幾十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珍稀古玩,因不識貨三文不值二文出售的,屢見不鮮。在這種情況下,用古玩界的行話來說,買家就是“撿漏”了;二是買家買假買貴。珍稀古玩,自然是很少的,價值也就很高,在利益驅動下,贗品便層出不窮,花大價錢買到的只是贗品,在古玩界非常普遍,用古玩界的行話來說,買家即為“打眼”了。
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證古玩市場的健康發(fā)展,平衡玩家之間的權益,在長期的演變中,約定俗成了一些規(guī)矩,成為古玩行里的行規(guī),如“真假自負”“買假不退”等等。這些行規(guī),體現了交易的公平性,其符合誠實信用和公平原則,應當遵守,不允許成交后隨意反悔。這是因為,古玩因其年代久遠、風格冷僻或其他原因確實真?zhèn)坞y辨,交易雙方的預期利益均有對等的不確定性,獲益與風險對買賣雙方而言亦相對平衡。
然而,本案中,30余件字畫,雙方議價僅在45萬元,從古字畫的行情來看,交易的總價款與市場行情完全不能對應,顯著不成比例;從交易字畫的出處來看,賣家又不能準確說出來源,此種情形下的交易無公平可言,如仍要求買受人堅守“真假自負”“買假不退”的交易習慣,則有悖于我國民法和民事生活中的誠實信用、公平正義與善良風俗。法院根據買賣雙方應持的謹慎態(tài)度,對交易價格進行了變更,與古玩交易行規(guī)和現行法律規(guī)定,均不沖突。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收藏把玩文玩物件,以致如今文玩在市場上流通更加廣泛,深受廣大藏友歡迎。不過文玩這種東西向來是專業(yè)收藏人士的寵愛,對他們來說就不單是“玩”那么簡單。所以如果不是專業(yè),還請別趟渾水。要知道,收藏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