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體育比賽中,擊掌慶祝和球員跳起撞肩的場面往往能掀起觀眾席上的一陣尖叫,可你知道這種激情慶祝方式的起源是哪里嗎?現(xiàn)在,我們經過詳盡的調查研究,終于找出了關于“擊掌”起源的幾種說法,并將其奉獻給讀者們。在沒有NBA比賽的日子里,讓大家還能回憶起那些激情場面,同時也希望大家憑借自己的判斷,找出事情的真相。
當我第一次給拉蒙特·斯萊茨(Lamont Sleets)打電話之前,我只知道一點關于他的事情:他是一個住在開曼群島的中年人,1979-1984年之間曾在莫雷大學效力。可能你會說,這種經歷并沒什么值得炫耀的,可我還要告訴你一件關于他的事情——他發(fā)明了美國體育史上最有感染力的慶祝動作,這種動作還出現(xiàn)在今日美國人的生活中的每一幕,甚至流傳到了全世界。
我給斯萊茨打那個電話,是因為我想跟他聊聊關于他發(fā)明的“擊掌慶?!眲幼鞯氖?。我第一次聽到他的名字,是在2007年一篇關于“全國擊掌日”的文章中——有一些人提出建議,應該把每年4月的第三個禮拜六定為假日,以紀念這個世界上最流行的慶祝動作。
很顯然,斯萊茨并不想跟“擊掌日”的創(chuàng)始人接觸,他說這是因為自己其實并不是“擊掌慶?!钡恼嬲l(fā)明者——他的父親老斯萊茨在第五步兵團一營服軍役的時候,部隊的綽號就叫“老五”。在斯萊茨小時候,“老五”的老兵們常常在他家聚會,在離開時,他們常常會在門口告別,五指張開、手掌相擊,有時候嘴里還會小聲咕噥:“FIVE!”每當這時候,小斯萊茨就會舉起自己的小手,高高跳起去擊打那些比他大得多的粗糙手掌,用稚嫩的聲音大喊:“嗨,給我五!”當他到莫雷大學打球時,他把這種慶祝的方式教給了隊友,而當他們到客場比賽時,客隊也開始模仿這種方式慶祝,再將它不斷地延伸到別處。就這樣,“Give me five”成了街知巷聞、老幼皆宜的慶祝方式,而拉蒙特·斯萊茨則成了它的發(fā)明者和推廣者。
“Low five”是相對于“High five”的一種擊掌方式,它起源于二戰(zhàn)時期,是一種非洲與美國風俗混合的禮儀,它可能是我們經常在球場上看到的那種手掌舉過頭頂擊掌的雛形??烧嬲P于“擊掌慶?!庇蓙淼膫髡f卻數(shù)不勝數(shù),甚至連“魔術師”約翰遜都曾在言談中透露,其實是自己在密歇根大學打球的時候發(fā)明了這種慶祝方式。還有一種說法是擊掌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的女子排球比賽中。但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流傳最廣的說法,還是斯萊茨的故事。而且在美國本土的報紙、雜志等媒體的宣傳下,“High five”和斯萊茨成為了一段傳奇。
當斯萊茨接到我的電話采訪要求時,他的聲音聽起來很厭煩,他說自己正在去工作的路上,并且答應我會在下午四點半下班以后給我回電話,可在我眼巴巴地盼著他回電話的時候,他卻放了我的鴿子。在之后的一個禮拜里,我又給他打了十多遍電話,可依然無人接聽,我給他的語音信箱留言,給他發(fā)短信,都沒得到回應。于是,我只能從過去的報紙和那些知道他事跡的人那里了解他的事情,漸漸地,我印象中的斯萊茨成為了一團難解的謎。
“他是個喜歡安靜的人”,這是斯萊茨在莫雷大學的教練羅恩·格林對他的印象。格林還對我說,他對“擊掌慶?!边@件事的印象已經很模糊了,他也說不準關于斯萊茨的傳說是不是真的。但愛明納斯高中的老家伙們告訴我,這種由斯萊茨帶動的、例行公事般的慶祝動作已經成了高中籃球場上無形的標志。愛明納斯高中的校長史蒂夫·弗洛梅耶爾告訴我,在四年前,愛明納斯高中入選籃球名人堂時,每個人都想在入選典禮上親口問問斯萊茨,“擊掌慶?!钡降资遣皇撬l(fā)明的,可他卻沒出現(xiàn)在那次典禮上。弗洛梅耶爾還告訴我一件事——幾年前,學校為斯萊茨的球衣舉行了退役儀式,可就在不久之后,掛在球館墻壁上的那件球衣卻神秘地失蹤了。
最后,我找到了“擊掌日”的創(chuàng)始者——喜劇作家康納·拉斯托卡和被《吉米·坎梅爾現(xiàn)場秀》評為“全美國最懶的人”的格雷格·哈雷爾,想從他們口中探聽一些端倪。在用一席噓寒問暖的場面話卸下了他們的警惕后,我突然襲擊般地問道:“關于斯萊茨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
“天哪!”哈雷爾感到很驚奇:“兄弟,你是第一個問我這個問題的人。”
他們對我說出了整件事情的始末:這其實是個騙局,是一場秀。他們編造了整個故事,隨便找了一個大學,找了一個球員來擔當這故事的主角?!拔覀冎皇钦伊艘粋€人,編造了一個關于他父親的故事,”拉斯托卡說。
我總算明白了,為什么斯萊茨總是不接我的電話。
如果說,這個惡作劇有個受害者的話,那肯定是格倫·巴克,上世紀70年代效力于洛杉磯道奇隊的一位年輕外野手。由于擁有出眾的身體素質和驚人的二頭肌,他擁有了一個綽號:金剛。
在斯萊茨的故事被社會普遍認知之前,巴克才是人們口中的“擊掌發(fā)明者”,有種說法是他在1977年10月2日,在道奇隊主場的四萬六千名球迷面前,與隊友上演了這種慶祝勝利的方式。
那是常規(guī)賽的最后一天,道奇隊的左外野手達斯蒂·貝克在對太空人隊的比賽中打出了一記全壘打。這是貝克的第30個全壘打,這也使道奇成為了美國職棒歷史上第一支擁有四位明星擊打手的球隊——他們是貝克、羅恩·賽、史蒂夫·加維和雷吉·史密斯。這記本壘打也將道奇隊直接送入了季后賽,站在三壘上的巴克滿懷欣喜地看著擊出本壘打的貝克朝自己跑過來,他將右手高高舉起,歡迎這位本隊的英雄。但貝克卻不理解自己的隊友在做什么,但是飆高的腎上腺素使他做出了本能的反應——伸出右手,用力地擊向了隊友高舉的手掌。現(xiàn)年62歲,在紅襪隊擔任管理職務的貝克依然清晰地記得那時的情景:“他(巴克)高舉著一只手,似乎在等待著什么。于是我在到達三壘的時候也用力地拍了一下他的手,就像現(xiàn)在的人習慣做的那樣?!?/p>
接下來,巴克開始了自己職業(yè)生涯中的第一次成功上壘得分,當他跑回本壘時,早到一步的貝克也高舉著手掌在那里等待著他,于是,巴克也興奮地和隊友完成了一次擊掌,在這之后,擊掌這個動作便成為了幸運的象征,也傳遍了全世界??上У氖?,專門研究道奇隊歷史的馬克·蘭吉爾的多方查找,也沒能找到這場沒有進行電視轉播的比賽的錄像。
如此看來,“擊掌慶?!逼鋵嵤前涂说男愿裰醒苌龅淖匀划a物。這個充滿領袖氣質的奧克蘭人在那個賽季是一位24歲的“大齡新秀”,在加入MLB的第一年,他就成為了道奇隊的領袖。他會根據(jù)記憶模仿理查德·普萊爾(美國上世紀40年代著名喜劇明星),還會模仿道奇隊的老板湯米·拉蘇達蹣跚的腳步在球隊休息區(qū)前走來走去,逗得全場觀眾捧腹大笑。著名經紀人阿卜杜爾-加利爾·阿爾-哈基姆曾說巴克是個“開心果,天生的社交家?!卑?哈基姆是巴克的兒時好友,他覺得,如果說巴克發(fā)明了“擊掌慶?!?,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巴克是一名同性戀。1980年退役后,他成為了職業(yè)體育中第一個直承自己性取向的人。其實,即便他在打球時掩蓋自己的性取向,但關于他是同性戀的流言一直甚囂塵上。在2010年的一部關于巴克的紀錄片中,他親口透露,為了掩飾自己的同性戀身份,他在1977年結了婚,而不惜一切想幫助他掩飾真相的道奇隊經理坎帕尼斯當時給他包了一個七萬五千美元的紅包。但據(jù)巴克的一位朋友透露,他本人對此并不領情,卻認為,這筆交易完全是由于他的性取向,而道奇隊當時的陣容中究竟有多少同性戀,誰也說不清楚。就像來到這里的南斯曾說:“在道奇隊,我本來可以大展拳腳,可卻沒有隊友想要幫助我。在更衣室里,到處都是我看不懂的關系,我覺得大家看我的眼神都很奇怪,即使我跟拉蘇達相處得很好,但是在球場上我始終沒能得到什么機會?!彼踔猎泴才聊崴拐f過:“你就像個娘們兒。”
很多流言稱,巴克的同性戀對象,正是道奇隊老板湯米·拉蘇達的兒子,斯龐基·拉蘇達。斯龐基是個年輕的社交名流,他經常出現(xiàn)在好萊塢的各種上流社會的聚會中,在那里,他抽著高級的雪茄、喝著名酒。1992年,GQ雜志為他做了一篇人物報道,報道中影射了他的同性戀身份,但他的父親湯米卻堅決否認這一點。報道出來的時候,斯龐基其實已經不在人世,官方的說法是他在1991年死于肺炎,但GQ的看法卻是他實際上死于艾滋病并發(fā)癥。但湯米對這篇報道感到憤怒:“我兒子不是同性戀!從來都不是!”他對GQ說,可他也并沒有采取什么法律手段來維護兒子的名譽,這不由得讓人浮想聯(lián)翩。
巴克和斯龐基的關系并未被公諸于眾,這也引起了眾多猜測。巴克的姐姐盧達堅持說兩個人其實只是關系很好的密友。在巴克1995年出版的自傳中,他也語焉不詳?shù)乇硎?,自己和斯龐基的關系其實“脫離了本性”?!斑@是我自己的事情?!卑涂藢懙?。他還在自傳中解釋說由于老拉蘇達對同性戀的抗拒,讓他對斯龐基產生了一絲同情。巴克還說,他和斯龐基曾經想過跟老拉蘇達攤牌,但就在敲響他房間門的前一刻,兩個人都退縮了。
無論他的性取向是什么,都不會對巴克偉大的職業(yè)生涯產生影響??墒撬退过嫽年P系卻讓老拉蘇達對他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180度的轉變。這位和藹可親的球隊老板不會再到球員休息區(qū)鼓勵巴克,也不再允許他在那里模仿自己,他甚至認真地考慮將巴克送走?!案駛?巴克)非常敬愛湯米·拉蘇達,”巴克的姐姐說,“他們之間的別扭,就像是父子之間發(fā)生了一次不可挽救的矛盾一樣?!?978年,道奇隊突然將巴克送到了MLB最沒有前途的奧克蘭,洛杉磯的專欄作家們?yōu)榇送戳R道奇隊。在道奇隊的更衣室中,甚至有人為巴克的離去痛哭流涕。
但公平地說,當時與巴克交換的南斯是奧克蘭的當家球星,是MLB最出色的外野手,而巴克當時卻未能完全展現(xiàn)自己的潛力,這也是道奇總經理坎帕尼斯對外界的說辭之一。但是巴克和他的幾個隊友
在經過了1978和1979兩年的低潮期后,1980年,奧克蘭的總經理換成了比利·馬丁,不得志的巴克看到了自己重新崛起的希望,他找到馬丁,想跟他談談球隊的未來大計。可同性戀的傳言已經傳遍了奧克蘭,馬丁只是淡淡地扔下一句:“同性戀!”就再也不理巴克,這種氣氛也感染了全隊,隊友們一如既往地疏遠他,以前在洛杉磯習慣了核心位置的巴克,在奧克蘭就像瘸了一條腿的獨狼。與此同時,巴克還忍受著膝傷的折磨,1980年,他只打了25場比賽,就突然宣布退役,結束了自己短暫的職業(yè)生涯。
退役時,巴克只有27歲,正值職業(yè)運動員的黃金年齡,“這是我人生中唯一放棄的東西。”巴克的退役宣言令人唏噓。
退役后的巴克起初無所事事地整天在舊金山卡斯特羅區(qū)游蕩,后來他成為當?shù)赝詰侔羟蚵?lián)盟的球星,并且?guī)ш爡⒓恿耸澜缤詰侔羟蚵?lián)盟的系列賽?!拔彝ㄟ^打球賺了許多錢,但生活卻毫無樂趣。”巴克談起自己的職業(yè)生涯時如是說,“現(xiàn)在,我賺不到錢,但是很充實?!彼诳ㄋ固亓_認識的朋友杰克·麥克格文說:“巴克是我們的英雄,我們想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們以他為榮?!?/p>
在卡斯特羅,巴克依然延續(xù)著他在打球時的習慣——有時候,他會開著一輛敞篷車來到一個名叫“鐘擺俱樂部”的同性戀酒吧門前,停住車跟每一個過往的行人擊掌。1982年,《體育內幕》雜志發(fā)表了一篇名為《一個道奇同性戀的兩種人生》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叫做邁克爾·史密斯的同性戀激進分子,在文章中,“擊掌慶?!边@個動作被描述為“同性戀的勝利宣言”。在文章中,史密斯提到了巴克本應輝煌卻夭折的職業(yè)生涯,將其形容為“高舉過頭頂?shù)碾p手相擊,碰撞出輝煌的火花”。
那時候的巴克正在同毒品斗爭,1987年,戒毒成功的他在橫穿馬路時被車撞到,這次車禍毀掉了他的右腿,也毀掉了他的運動神經。不能再繼續(xù)打球的巴克失業(yè)了,生活沒有著落的他甚至曾經因盜竊被判入獄。1993年,他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毒,同年的5月30日去世。1995年,一篇巴克在病中寫的日記被公諸于眾,這時人們才知道,這位“擊掌慶?!钡陌l(fā)明者在自己人生的末期,只能“勉強地抬起手了”。
在巴克的人生緩緩墜落之時,他發(fā)明的“擊掌慶?!眳s瘋狂地蔓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1980年,道奇隊發(fā)售了一款印有兩只手掌相擊的“High Five”T恤,在促銷的海報上,寫著“向1980致敬,向本壘打致敬?!?/p>
不只在洛杉磯,“擊掌”的習慣傳遍了職業(yè)體育聯(lián)盟。1981年,加拿大的《麥克林》雜志第一次以專欄文章的形式描寫了“擊掌慶祝”,稱其為“一個打出本壘打的黑人發(fā)明的”。這下子球員們在慶祝得分時,總算有些激勵人心的動作可以做了,而不是像那些“老派的英國紳士吃午餐”一樣嚴肅而死板?!?/p>
巴克的好友阿爾·哈基姆也說:“擊掌解放了所有人,這是對你出色表現(xiàn)的一種認可?!辈恢辉隗w育運動中,如果你的孩子順利地拼出一個單詞,或者你的屬下做了一次出色的PPT講解,你都可以用這種方式給他們鼓勵。如果從這種意義上看,巴克的“發(fā)明”不單單是對MLB作出了貢獻,他還讓人們壓抑已久的個人主義表達方式得到了釋放,甚至將美國社會的各個不同階層聯(lián)系了起來。
巴克的姐姐說,巴克本人對“擊掌慶?!钡牧餍幸哺械胶芨吲d,“現(xiàn)在當你的人生發(fā)生了什么美妙的事,你總會跟家人或朋友擊掌慶祝,所以,我叫它‘人生的擊掌’?!?/p>
巴克臨死時一直堅信,“擊掌慶?!笔亲约喊l(fā)明的,隨著深入了解,我越來越覺得他的故事與那個關于斯萊茨的惡作劇相比,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總是渴望美好的事物,我們都希望關于“擊掌慶?!钡漠a生,能有一個傳奇色彩的浪漫故事,可事實并非如此。一個習慣性的動作的產生,其實是經過許多人的推廣和流傳的,而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時間會為原本平淡的事實添上許多華麗或悲情的修飾。
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在調查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巴克的故事也不是那么的可靠,而真正有據(jù)可考的,是我要講的第三個故事。
1978-79賽季,路易斯維爾大學的籃球校隊正在體育館里訓練。在一次精妙的配合后,前鋒威利·布朗像往常一樣,伸出右手要跟隊友德里克·史密斯握手,結果后者不知道哪來的念頭,看著布朗的眼睛說:“伙計,咱們來點新鮮的,把手舉起來吧!”
當時的路易斯維爾紅雀隊還有個綽號叫做“扣籃博士”,他們和奧拉朱旺、德雷克斯勒領銜的休斯敦“火爆兄弟”一樣,都是那種習慣在比賽中飛來飛去的高空作業(yè)球隊。所以當?shù)吕锟恕な访芩箤⑹峙e過頭頂后,布朗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這種單手高舉的慶祝方式與他們在比賽中呈現(xiàn)出的作風更相符?!爱敃r我想,為什么我們總要把手放在低處呢?我們能跳那么高?!爆F(xiàn)在身為印第安納大學主教練的布朗回憶道。于是,在這樣的念頭下,布朗和史密斯完成了第一次擊掌慶祝,慢慢地,全國的大學都開始模仿他們的動作,再來就是全美國的民眾們。
這就是最接近真相的說法:“擊掌慶?!笔怯陕芬姿咕S爾大學的球員們發(fā)明的,而普羅大眾第一次在電視上見到“擊掌慶?!钡漠嬅妫窃?980年的NCAA決賽中。當時路易斯維爾在決賽中的對手是UCLA,布朗在面對基基·范德維奇的防守時扣籃成功,還制造了對手的防守犯規(guī),落地后,興奮的布朗高舉手臂,迎向了史密斯早已等在空中的手掌,這次清脆的擊掌日后也成為了井上雄彥漫畫中的經典場景。場邊的解說員阿爾·麥克格瑞爾激動地大叫:“年輕的布朗先生不但擊垮了對手,還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慶祝方式——讓我們叫它‘High five’吧!”
德里克·史密斯和威利·布朗都是在南喬治亞小鎮(zhèn)中走出來的窮小子。史密斯剛到路易斯維爾大學時,是個說話都會結巴的害羞小伙子,他的全副身家都裝在一個包里。據(jù)布朗說,史密斯對于發(fā)明“擊掌慶?!边@件事感到十分自豪,他甚至將這件事與結婚生子一起,列為自己人生中幾件大事之一。我無從追問德里克·史密斯關于“擊掌慶祝”的故事了,因為他在1996年死于突發(fā)性的心臟衰竭。他的兒子就是2011年6月被波特蘭開拓者隊選中的杜克球員諾蘭·史密斯(如果你是我們雜志的忠實讀者,相信已經看過了他的故事)。但布朗告訴我說,在路易斯維爾大學時,有一次史密斯接到一家大報采訪時曾說,“擊掌慶?!睂⒈惠d入歷史,成為那種可以對兒孫們講述的傳奇故事。“現(xiàn)在提起這件事,我還是忍不住會得意地笑出來?!辈祭首院赖卣f。
我歷經千辛萬苦,找到了布朗所說的那張報紙——1980年9月1日的《紐約時報》,在一個小角落里,印著一篇關于“擊掌慶?!毖杆倭餍械膱蟮?,上面還有對它的發(fā)明者德里克·史密斯的采訪。上面對格倫·巴克三年前就曾在比賽中使用這一慶祝方式只字未提。事實上,除了史密斯和他的隊友,還有一個人在這篇文章中被提及:“洛杉磯道奇隊總經理湯米·拉蘇達也是這一習慣的狂熱擁護者……但這位從事了35年職棒事業(yè)的老人也說不出這種行為的起源到底是什么了?!痹诒粏柕绞钦l先在比賽中使用這一慶祝方式時,拉蘇達只說了三個字:“誰知道?”到底拉蘇達是刻意地不想提起格倫·巴克,還是他真的不記得了?誰知道?
如何做一次成功的HIGH FIVE
舉起手臂,等待著你的隊友揮過來的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