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衛(wèi)芬
【摘要】文章通過對本校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問卷調查,做出了基本的情況闡述及原因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及建議。開展有效訓練,提高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能為他們將來更好地適應家庭社會生活打下基礎。
【關鍵詞】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調查報告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主要包括吃飯、穿戴、如廁、衛(wèi)生、購物等等。由于智障兒童的大腦都有不同程度的損傷,他們感覺統(tǒng)合能力差,知覺速度慢,注意力分散,動作不協(xié)調,從而造成他們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較差。但是,這種現象通過教育與訓練是可以得到改善的,為了使訓練更有針對性,在2016年4月份,筆者對本校七個培智班共78名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進行了問卷調查。本問卷圍繞學生的生活需要進行了飲食、穿戴、衛(wèi)生等能方面的設計。在各位班主任和家長的協(xié)同幫助下,學生全部完成了調查問卷。通過調查發(fā)現,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低下,特別是對那些技巧性較高的生活能力存在嚴重問題,家長也不夠引起重視,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生活自理能力訓練。
一、我校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現狀
1.智障兒童飲食方面生活能力情況
2.智障兒童穿戴方面生活能力情況
3.智障兒童衛(wèi)生方面生活能力情況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智障孩子在飲食、穿戴、衛(wèi)生等方面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對正常孩子偏弱很多,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訓練才能達到比較正常的水平,因為他們的自理能力不夠的原因比較復雜。
二、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基本原因分析
1.生理疾病是造成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部分智障兒童伴隨著肢體缺陷,肌肉耐力不足,他們感覺統(tǒng)合異常。如觸覺過于敏感或過于遲緩,長期生病以致體弱易疲勞;由于發(fā)育遲緩,引起他們手眼協(xié)調差,精細動作不能完成。另有一部分是精神障礙:如自閉癥,多動癥,情感障礙,癲癇癥等,他們情緒異常,不愿聽從指令,自理能力更是無從談起。
2.心理缺陷也是引起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智障孩子依賴性強,惰性強,做事動機不足,自信心不夠,易受挫折,碰到一點點困難就退卻,導致他們失去了很多鍛煉的機會,所以各方面能力較差。
3.環(huán)境影響更是造成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家庭教育,智障兒童的家長往往持兩種極端態(tài)度。一種是對孩子過分憐惜和愛護,孩子的一切事物都由家長包辦,如穿衣、吃飯;另一種是對孩子不注意,不耐煩。例如:孩子自己端碗吃飯,飯粒撒落,或者碗打碎了,家長就表現出不耐煩,“還是喂你吃吧!”其次是學校的教育訓練不夠專業(yè)到位。學校老師雖然都接受過特殊教育的專業(yè)學習,但智障兒童的個別差異大,問題多,對智障兒童的教育訓練方法還研究得不夠,致使很多孩子的教育訓練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模仿和動作的反復訓練上,不科學,不系統(tǒng),不深入,這勢必要影響到最終的訓練效果。
三、對策與建議
智障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雖然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如果恰當地改善他們的環(huán)境和進行專業(yè)的教育訓練,那他們的狀況是能夠得到改善和提高的,甚至有的孩子能正常地生活。
1.加強康復訓練,提高智障兒童肢體的協(xié)調性。《培智學校課程設置實驗方案》明確指出,要堅持教育與康復相結合的原則??祻陀柧毷且粋€綜合性強,與智障兒童生活緊密相連,并且以感知覺、手眼、手腦以及肢體協(xié)調性為主的基礎性訓練,對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要借助一定的康復訓練平臺,幫助他們鍛煉肢體的協(xié)調能力,如感知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運動能力訓練等,也可通過蒙臺梭利訓練,提高學生的精細動作。我們學校要把康復訓練系統(tǒng)地納入課程當中,做到有計劃,有過程,有記載,有評估,有總結。
2.注重示范輔導,使智障兒童掌握生活自理的技巧。要讓智障學生做到生活自理,必須讓他們掌握生活自理的方法。因此,對智障學生的生活自理訓練要循序漸進,多示范、多輔導、多練習。教學時可以把一個訓練內容分解成若干個極其簡單的操作動作,讓學生從一個簡單的操作動作中學起,然后將分散的操作動作連貫成一個整體操作過程。例如:穿鞋子,可以把整個穿鞋過程分解成幾個簡單的步驟進行教學。①一手拿起鞋子②將同側腳抬起放置于另一腿上③雙手握住鞋幫,讓腳趾頭對準鞋口,并伸進鞋口④用力將腳伸入鞋內,頂到鞋尖⑤伸出食指插入鞋后跟,并用力將鞋后跟往上提,使腳后跟緊貼鞋底跟。在整個練習過程中,教師必須耐心地一步一步分解指導,學生跟著老師學,小步子,多循環(huán),從而逐步養(yǎng)成學生生活自理方面的習慣、技能等。
3.采取多種形式,增強智障兒童生活自理的信心。根據智障學生的特點,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編成兒歌、歌曲以及設計成饒有趣味的情節(jié)等,讓他們在游戲、情境中學習本領。當智障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要多用表揚性的語言,使智障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另外,可以定期進行生活技能比賽,也可以邀請家長參加,通過比一比,看一看,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學習,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閃光點,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增強他們學習生活技能的興趣。
4.凝聚家校合力,鍛煉智障兒童生活自理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習慣、技能,大部分內容都是在家中完成,所以家長的配合顯得特別重要。我們可以通過 “校訊通”、 面談、家訪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介紹科學的指導方法,讓家長正確認識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的重要,希望家長提供給孩子一些勞動機會,比如老師在生活課上教了“洗襪子”,就囑咐家長讓孩子回家自己洗襪子,這樣持之以恒,智障兒童自理能力培養(yǎng)就得以順利展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智障兒童只要他自己能做,就要給他創(chuàng)造鍛煉的機會。家校同心,耐心細致,科學訓練,提高智障兒童較強的生活自理能力就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