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霞
淺談地方文獻的特色建設
王曉霞
地方文獻的建設,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如何收集、整理、利用地方文獻,要找準切入點,突出主題和地方特色,充分發(fā)揮這部分文獻的特定作用。結合地方文獻室的具體工作,就地方文獻建設的重要性,細致周密的準備工作,以及如何找準特色建設的切入點等方面展開論述,切實做好地方文獻的特色建設工作,有效地為地方讀者服務。
地方文獻;突出主題;特色建設
[作 者]王曉霞,安徽省太湖縣圖書館。
地方文獻,本文定位為一切與地區(qū)有關的文獻,包括內容涉及本地區(qū)和不涉及本地區(qū)而是本地區(qū)人士的著述和地方出版物。其特征表現(xiàn)為既具有地方區(qū)域性,又具有歷史資料價值。如何建設形式多樣的地方文獻,才能更好地展現(xiàn)館藏特色,服務社會?
圖書館的地方文獻庫,就是一個地方信息總匯,地方信息的源頭,也是地方圖書館藏書建設和服務工作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的部分之一。地方文獻具有永久性的史料保存價值,是傳承給子孫后代的一筆寶貴財富,其文獻價值無可替代。并且地方文獻還能為當?shù)氐狞h政領導機關提供近期的和長遠的規(guī)劃參考依據(jù),對于研究、開發(fā)本地自然資源、地理文化資源、人才資源,發(fā)揮地方優(yōu)勢,促進本地區(qū)兩個文明建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人們對地方文獻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切實做好地方文獻的建設工作是圖書館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地方文獻的建設首先要確保來源和渠道,還要有針對性,我們在地方文獻收集過程中,要注重篩選,文化垃圾、嚴重歪曲現(xiàn)實的出版物,一律不納入地方文獻的收藏范圍。地方文獻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收集積累后,要對無序的文獻資源進行整理,使之序化。那么,我們如何開展地方文獻建設的準備工作呢?
(一)收集
地方文獻的收集是一項長期、復雜、細致的工作,必須持久深入地跟蹤和搜尋。特別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獻,要做到全面系統(tǒng)的收集,任務更為艱巨。這就要求我們克服各種困難,成立專門小組,選擇公關能力強,具有一定地方文獻素養(yǎng)的圖書館員來擔任這項工作。
(二)途徑
1.突出特色,主題明確。對于地方文獻的收集,方法多樣,靈活多變。就基層公共圖書館來說,首先主題要明確,突出特色。如結合我館實際情況,禪宗文化和民間戲劇歌謠是兩大特色。我縣的禪學,起于隋唐、五代期間,歷史悠久。原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太湖縣寺前鎮(zhèn)人,2004年,樸老遺骨回鄉(xiāng)安葬后,在寺前成立了趙樸初文化公園,各地高僧紛紛前來瞻拜,進一步促進了本地的佛教文化發(fā)展。慈云禪寺年輕住持慈光法師,把自己的著作和有關佛學方面的寶貴資料捐贈給圖書館收藏。圍繞這一主題,禪宗文化無疑是我館的一大特色。同時,樸老的有關生平事跡、著述和書法手稿,又可以專柜陳列,并不斷完善補充,使其全面而系統(tǒng)化,向讀者詮釋樸老偉大的一生,為樸老的研究提供確鑿依據(jù)。
黃梅戲是安徽的地方戲劇之一,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就是太湖人,她擅長表演的影視劇有《女駙馬》《龍女》《風塵女畫家》等。目前我館這方面的資料不多,要下大力氣收集黃梅戲的有關資料。
太湖歷史悠久,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如:奇人王大樞(我館收藏他的手稿《西征錄》全套);狀元故里,有著“一門四進士,十里兩狀元”的美好流傳。趙文楷曾出使琉球,經(jīng)過釣魚臺,按推理是今釣魚島,如果記載確鑿,釣魚島的主權問題就不容爭議,鐵定屬于中國;近現(xiàn)代京劇表演藝術家葉春善,新派詩人朱湘;當代孔凡禮、王曙等。他們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激勵著太湖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不斷進取,在全球各地發(fā)揮著自己的光和熱。
2.深入調查研究,掌握最新信息,主動上門聯(lián)系。越走越窄。我們要有敏銳的信息嗅覺,及時發(fā)現(xiàn)線索。比如最近有某位作者準備出版新書,我們提前做好新書收藏預約;針對書畫名流,鼓動他們把自己的字畫送到圖書館,為他們提供收藏證書和免費送書上門服務,與部分讀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不斷擴大這部分讀者隊伍。
3.義務分派。有些縣直部門、企事業(yè)單位不會主動把有關地方文獻送到圖書館收藏,不妨建立一項地方文獻義務分派制,明確規(guī)定把地方文獻送到圖書館收藏是各部門各單位的一項義務,這樣能最大范圍地拓展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的收集來源。
4.史志文獻收集。地方志對于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來說,具有權威性的指導作用。與縣志辦保持密切聯(lián)系,隨時掌握地方史志工作動向。另外,對于一些歷史文獻,可以具體到檔案館、民政局、公安局,博物館、廣播電視臺等部門去收集。
5.向外延伸。太湖縣有許多定居外地和去外地工作、發(fā)展人士,他們之中有的是企業(yè)家,有的是學者,有的是社會活動家或作家等??梢院吞覉@網(wǎng)、太湖政府網(wǎng)合作,利用他們舉行的網(wǎng)友年度聚會,及時溝通,收集信息。同時,在本地工作的外地人士,他們的有關著作也要一一爭取。
(三)整理
通過多渠道收集的地方文獻,要及時登記、分編、整理,編制機讀目錄和索引,建立數(shù)據(jù)庫,配專庫專人管理。書名登記、分類號和卡片目錄,已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快節(jié)奏的生活。機讀目錄編制,方便了讀者檢索和網(wǎng)絡共享。結合館藏實際,將整理好的地方文獻分成以下幾個類別:資政資料、禪宗文化、名人著述、地方著作、宗譜、民俗風情等。這樣,地方文獻,從形式到內容,都進行了序化。
如果讓這些序化后的地方文獻資源實行閉架管理,不向讀者開放宣傳,或者只等少數(shù)讀者上門查找,被動接見,實為可惜。我們所有的工作,都是讓地方文獻得到充分利用,既要做到突出特色,又要兼顧其他,讓其物有所值,真正為讀者、為當?shù)氐慕?jīng)濟建設提供優(yōu)質服務。下文結合我館實際,談談如何找準地方文獻建設的切入點,突出地方特色。
(一)開架閱覽
公共圖書館的館藏,最終目的是為讀者服務,為當?shù)氐慕?jīng)濟文化發(fā)展建設提供決策參考依據(jù)。我館的晉熙書屋,擘畫于20世紀80年代,1998年漸趨雛形,經(jīng)過兩次擴建,現(xiàn)在圖書館大樓整個四樓和五樓都屬晉熙書屋。古雅大方的晉熙書屋,環(huán)境舒適,為讀者提供了一個獲取地方文獻知識的平臺。為人找書,為書找人,使每種地方文獻都發(fā)揮其應有價值,使來圖書館的讀者朋友,都能實實在在收獲知識和信息,解決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配備音像資料,讓地方文獻活起來
1.把晉熙書屋建設情況與我縣發(fā)展史結合做成課件。太湖古稱晉熙,所以我館的地方文獻室稱晉熙書屋。自南朝宋元嘉建縣1500多年來,人才輩出。隋、唐、五代、宋以禪學顯。元黃信一元統(tǒng)間殿式第一。《明史》有《雷縯祚傳》。清代石寵之書,《四庫全書》列入存目;魯亮儕、王大樞,人稱奇人。嘉慶六年(1801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之間,趙文楷、李振鈞先后奪魁天下,至近現(xiàn)代,葉春善的京劇表演、朱湘的新詩、馬大浦的林學、趙樸初為傳統(tǒng)詩詩壇盟主,其書法和佛學研究,代表著一定的高度,著名傳記文學作家石楠、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馬蘭等,這里就不一一列舉。太湖歷來重視歷史文化的傳統(tǒng),自清順治至現(xiàn)在,修縣志次數(shù)最多,保存最為完整。我館的晉熙書屋,要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這個優(yōu)良傳統(tǒng)。把晉熙書屋和我縣的歷史有效結合,做成課件,在中小學生中宣傳,激發(fā)他們愛鄉(xiāng)愛國,努力進取,成為報效祖國的有用之材。同時,這一舉措還進一步明確了我館地方文獻收集目標和方向。
2.專題服務。
(1)目前,就我館地方文獻收藏情況來看,處于一種半封閉狀態(tài),許多珍貴的地方文獻都是靜靜地躺在書柜里。錄入電腦,只是多了一項查詢途徑和方便藏書數(shù)目的統(tǒng)計。一個書名,一個分類號,遠遠不能詮釋地方文獻的全部內容,也不能為讀者提供切實可行的服務。為了更充分利用地方館藏文獻,從實際出發(fā),結合圖書館的人力物力,我們對名人名著做好如下工作:作者生平事跡,包括出生地、出生年月、活動事項、代表作等進行簡介后,對其代表作進一步摘要,配上解說和視頻,制作音像資料和網(wǎng)頁。當讀者來到晉熙書屋,他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和途徑,或用計算機檢索目錄,或查找網(wǎng)頁,或打開音像資料等,很輕松地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獻資料。簡單的操作,帶來愉悅的體驗,這正是地方文獻服務讀者要探究的方向。
(2)資政服務。為地方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在制定地方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方針政策、規(guī)劃和措施時,提供地方資料和歷史借鑒,避免主觀性和盲目性。我館的地方史志,專柜陳列。歷年的《決策參考》按年裝訂,用計算機排版和檢索,為政府各部門提供便捷的施政方略。結合我縣具體情況,開發(fā)旅游資源,發(fā)展經(jīng)濟作物,更能尊重歷史和客觀規(guī)律。五千年文博園、花亭湖、二祖禪茶、絲綢、名優(yōu)土特產(chǎn)等方面的資料,圖書館正在不斷完善,進一步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有價值的服務。
3.文化互贏,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宗旨是“讀者第一,服務至上”,便利的檢索途徑,漂亮的盆景,圖書館員遞上的一杯水、一支筆、提供的一個網(wǎng)址……這些人性化服務是對這個宗旨的最好詮釋。館員與讀者之間,圖書館與社會之間,建立信任與被信任的關系,使讀者從正面宣傳圖書館,擴大圖書館的影響。真正的好東西散落在民間,真正的藝術大師立于鬧市中。本著圖書館地方文獻收藏系統(tǒng)性、完整性,不斷地挖掘,讓一些讀者個人和單位,把相關的地方文獻資料捐贈給圖書館。當然,還可以借助讀書報告會、有獎征文活動、專題講座、影片播放等,擴大宣傳。同時各種活動的舉辦,又進一步激發(fā)了人們對知識的渴求,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把所學的知識和積累的技能用于工作實踐,大展建設美好家園的宏圖,實現(xiàn)文化共贏,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
[1]鄒華享.論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工作[EB/OL].http://www.library.hn.cn/tszy/dfwx/dfwxggyjlw/200911/ t20091112_3125.htm.
[2]太湖縣志.清·乾隆二十六年·點校本.
[3]孔凡禮.晉熙書屋簡介.200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