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西赟
飛機上的廁所最初比較簡陋,乘客的排泄物直通機外,給地上的人帶來不少麻煩。航空公司迫于壓力采取了很多辦法,仍不能解決問題。1975年,美國波音公司發(fā)明了一款真空馬桶,既節(jié)省水,又能把排泄物吸干凈。可真空馬桶投入使用后,許多乘客的屁股因被馬桶吸住而受傷。波音公司不得不暫停了真空馬桶的使用。
波音公司的高級工程師詹姆斯對真空馬桶的棄用感到可惜。他發(fā)現真空馬桶的設計并沒有問題,問題在于馬桶按鈕的位置不對。原來真空馬桶的按鈕設計在馬桶的前方或右手邊,方便乘客坐在馬桶上不用起身就能按到按鈕。就是這樣的“方便”,造成乘客在按下按鈕沖水時,屁股會被吸住。詹姆斯為此在馬桶上設計了馬桶墊,讓中間留有足夠的空隙,以防被吸住。最關鍵的是,他把觸手可及的按鈕,移到馬桶的后面,這樣一來,乘客不起身就按不到按鈕,再也不會被吸住了。
這一“不方便”的設計,得到波音公司的支持。1982年,波音公司的飛機上都安裝了改造過的真空馬桶,“不方便”的真空馬桶得以推廣使用。太方便往往令人產生惰性,有時候,不方便就是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