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瑩
在家鄉(xiāng)工作時,《婦女之友》在我眼中是一份高大上的期刊。周末午后,一抹暖陽,一縷書香,在“偷得浮生半日閑”中領(lǐng)略世態(tài)風(fēng)情、品悟人生況味,那種安適與愜意至今難忘。
2009年,因偶然機遇調(diào)轉(zhuǎn)到哈爾濱工作,桌上漸漸多了《婦女之友》的蹤影。每當散發(fā)著墨香的雜志如期而至,比我更興奮的是年僅7歲的女兒。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她迷上了婦女之友的彩頁“爆圖團”。書桌前、地板上,或坐,或站,她津津有味地欣賞著一幅幅創(chuàng)意圖片,一會兒歪頭思考,一會兒呵呵傻笑,渾然忘我,不亦樂乎。
一次開會遇到《婦女之友》總編桃木,對她說女兒是“爆圖團”的忠實粉絲。桃木很快活,說這可能是她們年紀最小的讀者,還承諾要為所有喜歡天馬行空的讀者辦好“爆圖團”。
時光流轉(zhuǎn),如今女兒已經(jīng)是初中生了,小迷妹有了大姑娘的樣子。
閑暇時間越來越少,但《婦女之友》還是她喜愛的讀物之一。一日問她,為什么一直喜歡《婦女之友》?她說:“溫情,充滿正能量,不講大道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幾年里,《婦女之友》一直在調(diào)整完善,變得更精美、更時尚、更豐富。但“爆圖團”一直都在,就像我關(guān)于女兒童年的記憶,始終鮮活深刻,就像這份期刊在歲月中的剪影,始終初心不改、溫暖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