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3日,隨著課間鈴聲一響,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的學生們便來到了學校農場邊,排隊領取農具,這次他們的課程不是測量而是種田。為了培養(yǎng)學生吃苦耐勞的品性,該校將農場搬到了校園里,將“種田”設置為學生們的必修課,要求學生親自下田種地掙學分。
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年輕一代的孩子很多從出生就生活在城市,根本不知道“種田”是怎么回事,即便知道也是從書本上得來,從父輩的口中得來。鋤地、割草、種菜苗、澆水,這樣的場景在農村常見,如今出現在了大學校園中,學生們揮舞著鋤頭,賣力地干著農活,不得不說是件稀罕事。在普遍存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觀點的當前社會,錦城學院敢于將“種田”設置為必修課,勇氣可嘉。(資料來源:紅網、人民網)
■微言大義:“種田課”的意義并不是種田掙學分那么簡單,而是一種校園實踐的方式,讓學生懂得學以致用的重要性,懂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在勞動中鍛煉身體,升華知識,錘煉心靈。
■適用話題:真知與實踐;校園風景;勞動最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