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湘
(黑龍江省龍江縣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患者糞便標本的病原微生物檢測分析
劉海湘
(黑龍江省龍江縣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黑龍江 齊齊哈爾 161000)
目的探究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患者糞便標本的病原微生物,以便為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jù)。方法選取2014年3月12日~2016年10月12日我院接收的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的58例患者糞便作為研究標本,采用涂片及染色檢查等手段做病原微生物的檢測分析。結(jié)果糞便標本中病原菌檢出陽性率為60.3%,其中真菌陽性率為27.6%,隱孢子蟲陽性率為15.5% 。結(jié)論真菌是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患者糞便中檢出率最高的病原微生物,隱孢子蟲的檢出率也較高,其他檢出的病原菌包括分枝桿菌、空腸彎曲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沙門菌等。積極地尋找可能存在的病原菌,使患者得到更加明確和及時的治療。
HIV;慢性腹瀉;病原微生物;糞便標本
HIV就是醫(yī)學上所說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其主要是破壞機體的T淋巴細胞,抑制機體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過程,機體免疫系統(tǒng)遭到大幅度破壞,導致各種病原微生物都極易感染人體[1]。消化道也是艾滋病并發(fā)其他微生物感染時常受累的部位,大多數(shù)HIV感染的患者均可侵襲消化系統(tǒng),引起消化道癥狀的發(fā)生[2]。本次研究選取我院58例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的患者糞便作為研究標本,將所得標本進行涂片及染色檢查,進而探究患者機體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情況。現(xiàn)將詳細研究資料總結(jié)如下。
選取2014年3月12日~2016年10月12日我院接收的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的5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剔除和研究無關(guān)的干擾,其中男性30例,女性28例,年齡在20~75歲,年齡均值為(48.65±6.53)歲;病程在3~12年,病程均值為(6.34±3.85)年。
(1)糞便常規(guī)培養(yǎng)
取弱選擇性培養(yǎng)基(如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或中國藍瓊脂平板)、強選擇性培養(yǎng)基(SS瓊脂平板)以及含氯霉素的沙寶羅瓊脂平板各一塊,將患者新鮮糞便分別接種到這三塊培養(yǎng)基上,然后將這三塊培養(yǎng)基平板放入350C 的培養(yǎng)箱中20~24 h,培養(yǎng)一段時間后檢測真菌、沙門菌、志賀菌和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
(2)涂片檢測
將所得糞便標本進行涂片檢測,格蘭染色用以真菌孢子及菌絲的檢測,在含氯霉素的沙寶羅瓊脂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糞便標本,若陽性則顯微鏡可觀察到許多真菌孢子或菌絲。分枝桿菌用抗酸染色檢測,若陽性則顯微鏡觀察到細長彎曲的桿菌。標本的集卵可采用甲醛-乙酸乙酯沉淀法以提高檢出率,改良抗酸染色法可進行隱孢子蟲卵囊的檢測,若為陽性則顯微鏡下卵囊被染為紅色或桃紅色,背景為淡藍色,在顏色深的地方還能見到子孢子。
(3)空腸彎曲菌的檢測
糞便標本在3 h內(nèi)接種在一種高選擇性的SKIRROW培養(yǎng)基,將已經(jīng)接種標本的培養(yǎng)基放入微需氧產(chǎn)氣袋,微需氧產(chǎn)氣袋的組成為5%氧氣、10%二氧化碳和85%的氮氣中,最后封閉放進420C 的孵箱培養(yǎng)2 d,若陽性則培養(yǎng)基出現(xiàn)透明毛玻璃樣菌落,菌落中央凸起周邊不規(guī)則。
(4)金標準法對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的檢測
采用OXOID檢測卡,將糞便3 h內(nèi)送檢,若要延遲檢測則將標本放入2~80C 冰箱,最晚在3 d內(nèi)檢測。
觀察糞便標本中各種病原微生物的檢出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58例患者的糞便標本檢測中,檢出為陽性的標本為35例,其陽性率為60.3%,其中真菌的檢出率最多,檢出16例,檢出率為27.6%。隱孢子蟲的陽性標本為9例,檢出率為15.5%。結(jié)合分支桿菌的陽性標本為5例,檢出率為8.6%。空腸彎曲菌的陽性標本為3例,檢出率為5.2% 。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的陽性標本為1例,檢出率為1.7%。沙門菌的陽性標本為1例,檢出率為1.7%。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58例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的患者糞便作為研究標本,將標本進行涂片和染色檢查來檢測病原微生物的存在,研究發(fā)現(xiàn)在58例糞便標本中,有35例陽性標本,其病原微生物檢出率為60.3%。在35例檢出的標本中,真菌感染的標本最多見,以食道和胃腸道的真菌感染為主。隱孢子蟲是一類體積微小的寄生蟲,隱孢子蟲引起的疾病就是隱孢子蟲病,臨床表現(xiàn)主要以腹瀉為主[3]。HIV感染患者隱孢子蟲感染率明顯上升,隱孢子蟲是造成艾滋病患者腹瀉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隱孢子蟲陽性檢出率為15.5%。僅次于真菌感染,也是造成患者慢性腹瀉的主要病原微生物。難辨梭狀芽胞桿菌為一類格蘭陽性桿菌,傳播較快,可引起嚴重腹瀉,在HIV感染患者中感染率也是逐年上升,本次研究的陽性檢出率為1.7% ??漳c彎曲菌為一類格蘭陰性桿菌,在人體中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和急性腸炎等。也是引起HIV感染患者慢性腹瀉的原因之一。本次研究空腸彎曲菌的陽性檢出率為5.2%。
綜上所述,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患者糞便標本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真菌、隱孢子蟲、分枝桿菌、空腸彎曲菌、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沙門菌等。積極尋找病原菌及時治療。
參考資料
[1] 買日葉木古麗·吐爾遜.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患者糞便標本的病原微生物檢測分析[J].醫(yī)學信息,2016,29(31):289-290.
[2] 蘇映瓊.HIV感染合并慢性腹瀉患者糞便標本的病原微生物檢測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chǎn)業(yè),2014,17(06):24-25.
[3] 王尊付,蔣智華,于冰雪,等.廣西HIV/AIDS患者合并感染隱孢子蟲現(xiàn)況及基因分型初步研究[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6,28(5):550-553.
R442.2
B
ISSN.2095-8803.2017.15.06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