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新
(忻州市定襄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忻州 035400)
圍術期排痰護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應用
張永新
(忻州市定襄縣人民醫(yī)院,山西 忻州 035400)
目的 分析圍術期排痰護理在胸外科患者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醫(yī)治的胸外科手術需排痰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分別采取常規(guī)自主排痰護理,在此護理模式上結合各類輔助排痰護理。結果 兩組術前、后排痰量以及肺部感染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圍術期排痰護理,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上各類輔助排痰護理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增加排痰量,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胸外科;圍術期;排痰護理;效果
在胸外科手術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過程中,有效的護理干預能夠促進患者的康復,在臨床中的意義顯著,給予患者術中及術后進行圍手術期護理具有一定的臨床價值。而排痰護理是胸外科護理法方式之一,胸外科術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穿支氣管堵塞等情況,會影響患者通氣,出現(xiàn)感染,引發(fā)肺部并發(fā)癥。因此,在圍手術期采取排痰護理對促進患者恢復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義,現(xiàn)選取在本院接受治療的胸外科需排痰患者85例參與研究,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醫(yī)治的胸外科手術需排痰患者85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42例)和參照組(43例)。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齡(31.2±4.2)歲。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齡(33.5±4.1)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入選標準:術前無原發(fā)性肺不張或者是肺部感染的情況;無手術感染等病癥; 有完整的檢查及治療、隨訪記錄;知情本次研究。
排除標準:神志不清、意識模糊;術前心肺功能不全;其他的系統(tǒng)疾患者者。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開展常規(guī)自主排痰護理模式,其一,術前排痰:①加強排痰宣傳,護理人員要主動的與患者及家屬介紹疾病的有關信息,特別是胸外科術后痰液增多的原因及排痰的重要性,協(xié)助患者聯(lián)系排痰。②機體功能管理分析,護理人員要關注患者機體功能,特別是肺部情況,對其動脈血氣等進行了解,給氧3~4 L/min,每30 min/次,1次/d,連續(xù)6~10天。③口腔清潔,使患者刷牙2次/d,服用沐舒坦片。④體位護理,如果患者痰液量比較大碼一般采取側臥位或半坐臥位,囑咐患者深呼吸,吸氣1/3,咳嗽,反復該操作加快的痰液排出。其二,術后排痰:①床上坐位,讓患者保持腰部彎曲,盤腿,使用胸、腹式呼吸,喉部肌肉處于放松狀態(tài),張嘴咳嗽2~3次。②床下坐位,患者頭部稍微向下傾斜,肩部內彎,胃部外側放置枕頭,使用手部力量夾緊,然后咳嗽、壓腹[1]。
觀察組:開展常規(guī)排痰護理基礎上結合各個輔助排痰模式。其一,術前排痰:在參照組基礎上結合體位引流排痰,根據患者病變部位分析采取何種部位引流排痰,如果患者處于左上部,可采取半坐臥位,向著右邊引流;位于左下部則可采取低足高頭、右側的臥位[2]。其二,術后排痰:①半臥位排痰,鼓勵患者自主排痰,深呼吸。使得胸膜腔受到壓力,肺部擴張,降低感染。②霧化吸入,取抗菌藥物,霧化吸入20~30 min/次,3次/d,張嘴吸氣,深呼吸,藥液進入患者體內,其操作過程需要密切關注患者體征。③排痰機應用,半臥位或者是側臥位,叩擊時指導患者保持臥位,身體前傾,護理人員一只手將患者身體扶住,一只手拿好叩擊頭手柄,將叩擊頭在患者胸部身體表面慢慢移動,順序保持在從右向左、從下到上、從外到內,再到背部、脊柱以及胸骨,實施胸背部鎮(zhèn)痛排痰,促使痰液從呼吸系統(tǒng)到細支氣管,再到支氣管,再到氣管,最后到體外逐漸蠕動并最后排出。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參照組與觀察組術前排痰量分別為(72.36±2.6)mL和(60.35±2.2)mL,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不同的排痰護理模式,術后排痰量分別為(78.65±2.6)mL和(52.35±2.0)m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兩組肺部感染發(fā)生率分析中,參照組有10例,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23.26%(10/43);而研究組有2例感染,肺部感染發(fā)生率為4.76%(2/42)。肺不張情況分析中,參照組出現(xiàn)8例(18.60%);而觀察組有1例(2.38%)肺不張。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胸外科患者開展手術治療,其肺部出現(xiàn)炎癥引發(fā)較多的痰液,如果肺部痰液未得到及時的清除,會堵塞支氣管,呼吸不順暢等,出現(xiàn)肺水腫、肺不張等術后并發(fā)癥,嚴重時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對胸外科患者采取圍手術期不同排痰護理十分重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形式排痰,及時的幫助患者將痰液排出,恢復肺部功能,減少肺部感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目前,對于神志清晰的患者一般采取常規(guī)自主排痰模式,鼓勵患者自主排痰,及時的將呼吸道中分泌物清除。圍術期前開展排痰工作可能會出現(xiàn)咳嗽反應,有助于排痰,但是術后大部分患者會感覺到疼痛,未達到有效的排痰效果。而輔助排痰護理措施中包括有氣管壓迫咳痰、振動排痰機等方式[3]。其中,氣管壓迫咳痰,取半臥位,通過拇指刺激喉部軟骨1~2 cm處,有利于自主排痰,減少肺部分泌物,降低肺不張的情況出現(xiàn)。振動排痰機的應用,開展有效叩擊,促進支氣管內液化痰順利的排出,緩解肌肉緊張感,提升護理舒適度。本次研究結果中顯示,兩組術前、后排痰量以及肺部感染率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胸外科手術需要排痰患者,對其采取常規(guī)自主排痰護理并結合各類型輔助排痰,有助于患者快速排痰,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 施賽磊,袁慧.口腔護理在胸外科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7,5 (02):148-149.
[2] 閆群英.循證護理在胸外科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5,12(05):268-269.
[3] 劉麗娟. 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在胸外科患者圍術期的應用[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6,8(10):130-131.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0.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