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古代的螢火蟲民俗文化

      2017-04-02 12:23:42翟榮惠
      關鍵詞:螢火螢火蟲民俗文化

      □劉 銘 翟榮惠

      我國古代的螢火蟲民俗文化

      □劉 銘1翟榮惠2

      我國古代有著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螢火蟲民俗文化。它主要包括:解釋螢火蟲來源的“腐草化螢”說以及與螢火蟲有關的民俗節(jié)日、詩詞、典故、歇后語、諺語以及娛樂項目等內容。

      螢火蟲;古代;民俗文化

      螢火蟲屬鞘翅目螢科,是鞘翅目螢科昆蟲的通稱,是一種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fā)出螢光,故名為螢火蟲。此外,它還有很多名字,崔豹《古今注》曰:“螢火一名暉夜,一名景天,一名熠耀,一名磷,一名丹良,一名丹鳥,一名夜光,一名宵燭。”[1]全世界約有螢火蟲2000種,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qū),其中我國約有100多種。

      螢火蟲是美麗的發(fā)光昆蟲,能夠發(fā)出黃色、橙色、紅色、黃綠色及綠色等多種顏色的熒光。色彩絢麗,明暗閃爍,間與星光交相輝映的熒光,帶給人們的不僅是視覺的刺激,更有精神上的各種感受而產生的復雜情感。因此,人們在自己的物質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賦予了螢火蟲厚重的文化內容,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螢火蟲民俗文化。

      一、“腐草化螢”說

      螢火蟲民俗文化中,最為精彩和生動的莫過于古代廣泛流行的解釋螢火蟲來源的“腐草化螢”說。

      古人之所以有這種認識,是因為螢火蟲棲息的環(huán)境,以潮濕腐敗的草叢為主,古人往往會看到螢火蟲從其中出入,于是便憑直覺產生了“腐草化螢”的說法?!抖Y記·月令》載:“季夏之月,……腐草為螢?!盵2]《逸周書》載:“大暑之日,腐草化為螢……腐草不化為螢,谷實鮮落。”[3]《本草綱目》中對此記載最詳:

      螢有三種:一種小而宵飛,腹下光明,乃茅根所化也,呂氏《月令》所謂“腐草化為螢”者是也;一種長如蛆蠋,尾后有光,無翼不飛,乃竹根所化也,一名蠲,俗名螢蛆,明堂《月令》所謂“腐草化為蠲”者是也,其名宵行,茅竹之根,夜視有光,復感濕熱之氣,逐變化形成爾;一種水螢,居水中,唐季子卿《水螢賦》所謂“彼何為而化草,此何為而居泉”是也。[4]

      《本草綱目》中提到的無翼螢火蟲,實際上是螢火蟲的幼蟲。而對于螢火蟲的生成,李時珍則認為它們是由在夜晚看起來發(fā)亮光的茅、竹之根,在潮濕悶熱的環(huán)境中腐化而成。古人有這種認識,與他們所認為的世間萬物在一定條件下,皆可以互相轉化的哲學思想有關?!肚f子·至樂篇》云:

      種有幾,得水則為繼,得水土之際則為蛙蠙之衣,生于陵屯則為陵舄,陵舄得郁棲則為烏足,烏足之根為蠐螬,其葉為蝴蝶。蝴蝶胥也化而為蟲,生于灶下,其狀若脫,其名為鴝掇。鴝掇千日為鳥,其名為干余骨。干余骨之沫為斯彌,斯彌為食醯。頤輅生乎食醯,黃軦生乎九猷,瞀芮生乎腐蠸,羊奚比乎不箰。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又反入于機。萬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5]

      又,《知北游》云:

      是其所美者為神奇,其作惡者為臭腐,臭腐復化為神奇,神奇復化為臭腐。[5]

      莊子認為世間萬物都是互相轉化的,生生不息,不斷循環(huán)。這樣,腐爛植物化為動物也是其中應有之義。《搜神記》載:

      故腐草之為螢也,朽葦之為蛬也,……羽翼生焉,眼目成焉,心智在焉:此自無知化為有知,而氣易也。鶴之為獐也,蛬之為蝦也:不失其血氣,而形性變也。若此之類,不可勝論。鶴之為獐也,蛇之為鱉也,蛬之為蝦也,不失其血氣,而形性變也。若此之類,不可勝論。[6]

      可見,動植物之間可以互化,這屬于“無知化有知”,連最本質的氣也要變化。而動物之間的變化為“有知化有知”,只是形體的變化,本質的氣并沒有變。

      朱熹《禮記述注》對腐草化螢也有解釋:“離明之極,故幽類化為明類也?!盵7]他認為腐草敗葉之類長期處于黑暗幽深的地方,常年不見日光,根據(jù)物極必反的道理,時間久了反而會生出閃閃發(fā)光的螢火蟲。

      根據(jù)上述道理,古人認為不僅腐草可以化螢,而且人死后的精血也可以化螢。晉代祖臺之的《志怪》記載:

      晉懷帝永嘉中,譙國丁祚渡江至陰陵界。時天昏霧,在道北見一物如人倒立。兩眼垂血從頭下,聚地兩處,各有升余。祚與從弟齊聲喝之。滅而不見。立處聚血,皆化為螢火數(shù)千枚,縱橫飛去。[8]

      更為神奇的是古人還有魂魄化螢的民間信仰。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應該是古人只觀察到螢火蟲在夜里飛行,而看不到其蟲體,便以之為磷火,也就是民間所稱的鬼火,于是人死后魂魄化為螢火蟲的想法也便應運而生了。晉傅咸《螢火賦》云:

      潛空館之寂寂兮,意遙遙而靡寧。夜耿耿而不寐兮,憂悄悄而傷情。哀斯火之湮滅兮,近腐草而化生。感詩人之悠懷兮,覽熠耀于前庭。[9]

      這里,傅咸就把腐草化螢說和魂魄說結合,產生了人死后離散之魂化為螢火蟲的說法。由此,更是形成了螢火蟲為鬼的民間信仰。而這種信仰與民間的鬼怪傳說“夜行游女”有關。

      “夜行游女”,在民間傳說中為鳥名。即女鳥,一名姑獲,是一種女鬼。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

      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按:《玄中記》云:“此鳥名姑獲。一名天地女,一名隱飛鳥,一名夜行游女,好取人女子養(yǎng)之。有小兒之家,即以血點其衣以為志。故世人名為鬼鳥?!盵10]

      不知何時,民間又把這種女鬼與螢火蟲聯(lián)系起來,認為夜間飄飛的螢火蟲就是女鬼所化?!队详栯s俎》載:

      登封嘗有士人,客游十余年,歸莊,莊在登封縣。夜久,士人睡未著,忽有星火發(fā)于墻堵下,初為螢,稍稍芒起,大如彈丸,飛燭四隅,漸低,輪轉來往,去士人面才尺余。細視,光中有一女子,貫釵,紅衫碧裙,搖首擺尾,具體可愛。士人因張手掩獲,燭之,乃鼠糞也,大如雞棲子。破視,有蟲首赤身青,殺之。[11]

      螢火蟲與鬼魂神秘關系讓人們對其產生敬畏和懼怕。徐堅《初學記》載:“《淮南萬畢術》曰:螢火卻馬。注云:取螢火裹以羊皮,置土中,馬見之鳴,卻不敢行。”[1]而在一些民間傳說中則認為螢火蟲飛到誰家誰家就倒霉,不是生病就是死亡?!肚嘞潆s記》的《夜游女子》云:“夜游女子,螢火也。此伏尸之精。燒香辟。若入人家,其色青者吉,紅者有禍殃?!盵12]

      當然,也有些民俗認為螢火蟲的出現(xiàn)是吉兆,他們相信如果螢火蟲飛進室內就會有客人來臨。還有的地方用螢火蟲來占卜來年農業(yè)生產的豐歉,人們把放在地上的螢火蟲用腳一拖,便可根據(jù)地上出現(xiàn)的螢光來判斷豐歉,線粗且長則象征稻穗肥大,可望豐收,反之,則歉收。

      上述這些關于螢火蟲來源的民間傳說和民俗信仰,在古代科學尚不發(fā)達的情況下是深入人心的。這種“腐草化螢”的傳說,還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影響到了朝鮮和日本等國家。如日本正德二年(1712)出版的百科全書《和漢三才圖會》中,就記載了竹、茅之根演變成螢火蟲的傳說。即使到了今天,人們的科學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還有相當一部分人認可這種“腐草化螢”的傳說。我國臺灣省的楊平世教授曾于1996年就螢火蟲的知識通過網絡對普通民眾進行過問卷調查,結果在參加調查的60名群眾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人認為螢火蟲是由腐草生成的。

      二、有關螢火蟲的民俗節(jié)日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有許多節(jié)日與螢火蟲有關。

      如中元節(jié),俗稱鬼節(jié)、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jié)。俗語云:“七月半,鬼亂竄?!痹诿耖g傳說中,農歷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是陰間的鬼門關開啟之日。這一天晚上,陰曹地府的各種鬼魂都能走出地獄之門來到陽間活動。而此時,每家的祖先們也可以回家看看兒孫的生活情況。人間七月半,秋高氣爽,五谷豐登,碩果累累,正好為先人們提供豐盛的祭品,讓他們可以盡情享受后輩們的香火。

      農歷七月又是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螢火蟲活動的旺季。清代嘉慶年間的《三臺縣志》描述了此時螢火蟲活動的美景:“是月也,金風至,白露降,螢火見,寒蟬鳴,棗梨熟,禾盡登場?!盵13]清代孟登先《十四日池上有作》云:“山里驚秋早,池中得月先。波開千丈闊,影欠一分圓。螢火如星落,蟲聲與夜連。滿城焚紙鏹,疑是夕陽天?!盵14]到了夜間,田野樹林里,流螢紛飛,飄蕩閃爍,很容易讓人與鬼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認為那是到處游走的鬼魂。

      再如,臺望節(jié)。它是廣西都安、大化、巴馬、平果、馬山等縣的壯族同胞的節(jié)日。在農歷七月二十日晚上,老人以月卜下半年氣候,如天晴月明,則下半年風調雨順,如云遮月,則天旱。據(jù)彩萬志先生考證,這個節(jié)日是一個與螢火蟲有關的連性節(jié)日,在此晚,欣賞流螢漫天飄舞的盛景,亦是重要的娛樂項目。

      又如,農歷七月初七,它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七夕節(jié),又名乞巧節(jié),還是我國古代的“情人節(jié)”和“女兒節(jié)”。由于這個節(jié)日處于七月,到了七夕,常常伴有漫天飛舞的螢火,非常的壯美動人。潘岳《螢賦》云:“熠熠熒熒,若丹英之照葩;飄飄頻頻,若流金之在沙?!盵15]這樣的美景,為男女之間熾烈的愛情營造了令人陶醉的浪漫而又凄婉唯美的氛圍。因此,七月七晚上,相傳是天上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會的時刻。牛郎織女動人凄美的愛情故事,在民間可謂是家喻戶曉,也是文人墨客筆下經常歌詠的題材。如,崔顥《七夕詞》云: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shù)螢流。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盵16]

      又,杜牧《七夕》云: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17]

      這些婉約動情的詩詞麗句,生動地描繪出了古時七夕佳節(jié)的美好場景:螢火飛舞的溫馨恬靜的秋夜里,男女青年三三兩兩,仰望著蒼穹中銀河兩岸的牛郎織女星,回味著牛郎織女浪漫的愛情故事。不時地望空祭拜,心里許下忠貞不渝的愛情誓言。因此,伴隨著絢爛多彩的螢火蟲之舞和動人愛情故事的七夕節(jié)就成了我國人民心目中最浪漫的節(jié)日。

      三、關于螢火蟲的詩詞、典故、歇后語和諺語

      在中國民俗文化中,關于螢火蟲的詩詞、典故、歇后語和諺語也是豐富多彩。

      文學作品中最早描寫螢火蟲的是《詩經》。《詩經·豳風·東山》載:“町畽鹿場,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懷也?!盵18]其中的“熠耀”就是指螢火蟲。詩中通過在夜間飛行的螢火蟲,渲染了家鄉(xiāng)荒涼陰森的景象。此后,歷朝歷代,無數(shù)文人墨客以螢火蟲為意象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詩詞,來表達各種復雜的人生情感。

      有贊嘆螢火蟲之美的。如南朝梁蕭綱《詠螢》:

      本將秋草并,今與夕風輕。騰空類星隕,拂樹若生花。屏疑神火照,簾似夜珠明。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輕。[19]

      有借螢火蟲哀嘆戰(zhàn)亂,以致民不聊生的。如,唐代李商隱《隋宮》: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20]

      有借螢火蟲抒發(fā)人生抑郁不得志之憾的。如,宋代王沂孫《齊天樂·螢》:

      碧痕初化池塘草,熒熒野光相趁。扇薄星流,盤明露滴,零落秋原飛燐,練裳暗近。記穿柳生涼,度荷分瞑;誤我殘編,翠囊空嘆夢無準。

      樓陰時過數(shù)點,倚闌人未睡,曾賦幽恨。漢苑飄苔。秦陵墜葉,千古凄涼不盡。悄人為???但隔水余暉,傍林殘影。已覺蕭疏,更堪秋夜永![21]

      有借螢火蟲自勵,希望能夠有所成就的。如,清代趙執(zhí)信《螢火》:

      和雨還穿戶,經風忽過墻。雖緣草成質,不借月為光。解識幽人意,請今聊處囊。君看落空闊,何異大星芒。[22]

      文人的歌詠,使浪漫的螢火蟲多了一份厚重的文化底蘊,當然也為螢火蟲民俗文化的傳播提供了擴張的引力。

      螢火蟲在民間文化中還是勤奮學習的象征。這與婦孺皆知的“囊螢夜讀”的典故有關?!稌x書·車胤傳》記載:“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shù)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盵23]晉人車胤幼時家貧且好學,夜間無錢買油照明讀書,就捉螢火蟲盛入練囊,借熒光夜以繼日地讀書。最終成為飽學之士和國家的棟梁。后人便用囊螢夜讀來形容在艱困環(huán)境中勤奮讀書,并以此教育子女,表達了人們對勤勉好學精神的贊許和推崇。這種勵志精神,讓無數(shù)的出身民間的寒門學子獲得了成功。

      歇后語是漢語言藝術中的精華,它短小精煉,含蓄生動,風趣幽默,富含哲理,是千百年來歷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因而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要的語言風俗。

      在所有的動物中,螢火蟲是非常特殊的一類。因為它可以發(fā)明發(fā)光。正因為這種神奇的功能,人們在語言中就充分利用了它的這一屬性創(chuàng)造了很多巧妙而有富含哲理的歇后語,如:“肚皮里吃了螢火蟲——全明了”;“口吞螢火蟲或者蛤蟆(螞蟥、螞蟻、水牛、烏龜、蚰蜒、雞、啞巴)吃螢火蟲——心里亮(肚里明)”,都表示對某事或者某人心里清楚、明白;“螢火蟲斗架——明打明”,則講的是雙方明刀明搶的憑實力競爭或待人接物光明磊落,而不在背后做小動作;“夏天的螢火蟲——若明若暗”,借螢光閃爍的習性來形容事情不很明朗,發(fā)展不確定;“螢火蟲的屁股——沒多大亮”,根據(jù)其螢光亮度微弱來比喻人或者事情沒有多大的發(fā)展前途和作為。“螢火蟲落在秤桿上——自以為是(或自以為是顆亮星)”,則形容主觀不虛心,自以為是或一意孤行、執(zhí)迷不悟等。此外還有“螢火蟲飛上天—假惺惺(星星)”,來形容人性的虛偽等等。

      四、古代的螢火蟲娛樂項目

      古代關于螢火蟲的放飛、觀賞等娛樂項目有很多,而這些項目的起源和大名鼎鼎的隋煬帝有關。據(jù)《隋書·煬帝紀》:“大業(yè)十二年,上于景華宮征求螢火,得數(shù)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巖谷。”[24]隋煬帝在游山玩水時,又別出心裁,命人用斛裝滿螢火蟲。酒酣興濃之際,便把斛打開,放出其中的螢火蟲,霎時間螢火蟲爭相飛向夜空,螢火星星點點,絢爛多姿,正如夜空中平添了萬盞燈火,又如禮花綻放,絢麗奪目,真是美不首勝。意猶未盡的煬帝,后來又在揚州建立專門的“放螢苑”,杜牧《揚州三首》其二“秋風放螢苑,春草斗雞臺[20]”句,就提到了這種放螢苑。這里面有專人收集、放飛螢火蟲,供隋煬帝隨時取樂之用。

      隋煬帝放飛螢火蟲自然是為自己取樂,并非有意于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其也可謂是“開發(fā)利用”螢火蟲觀光旅游業(yè)的鼻祖了。

      由于皇帝的提倡,民間觀螢娛樂的習俗在唐代就已經有了。韋應物《玩螢火》云:“時節(jié)變衰草,物色近新秋。度月影才斂,繞竹光復流?!盵20]這里就講到了當時老百姓觀賞螢火蟲放飛的情況。而到了清代市場上就有人捉螢火蟲來賣,用以做成螢火蟲燈。李斗《揚州畫舫錄》中有螢火蟲燈的記載:

      北郊多螢,土人制料絲燈,以線系之,于線孔中納螢。其式方、圓、六角、八角及畫舫、寶塔之屬,謂之“火螢蟲燈?!盵25]

      可見,清代放飛螢火蟲的方式也是不斷花樣翻新的。這種放飛、觀賞螢火蟲的娛樂一直流傳到現(xiàn)在,在節(jié)日、婚禮、慶典、旅游觀光等活動中都有這種項目開展,深為廣大民眾所青睞。

      [1](晉)崔豹.古今注[M].四部叢刊影宋本:卷中,卷三十.

      [2]禮記·月令[M].阮元??瘫?

      [3]逸周書[M].叢書集成初編本:卷六.

      [4](明)李時珍.本草綱目[M].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1043.

      [5](戰(zhàn)國)莊子[M].北京:時代華文書局,2014:143,176.

      [6](東晉)干寶.搜神記[M].長沙:岳麓書社,2015:109.

      [7]北京大學《儒藏》編纂中心.儒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57.

      [8]李穆南,郄智毅,劉金玲.歷代筆記[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學苑音像出版社,2006:51.

      [9]全上古三秦漢三國六朝文第四冊[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537.

      [10](南朝梁)宗檁.荊楚歲時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6:19.

      [11](唐)段成式.酉陽雜俎[M].濟南:齊魯書社,2007:158.

      [12](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第53冊[M].北京:中華書局,成都:巴蜀書社,1984:64645.

      [13](清)沈昭興.三臺縣志[M].嘉慶刻本:卷四.

      [14]潘超,丘良任,孫忠銓等.中華竹枝詞全編五[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7:139.

      [15]董志廣.潘岳集校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121.

      [16]萬競君.崔顥詩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0.

      [17]顧青.唐詩三百首[M].北京:中華書局,2009:330.

      [18](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毛詩正義[M].阮元??瘫?卷八.

      [19](南朝梁)蕭綱.梁簡文帝集[M].漢魏百三名家集本:卷三.

      [20](清)彭定求.全唐詩[M].揚州詩局本:卷0539,卷0522,卷0193.

      [21]劉乃昌,朱德才.宋詞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876.

      [22]黃萬機.清詩[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83.

      [23](唐)房玄齡.晉書[M].武英殿本:卷八十三.

      [24](唐)魏徵.隋書[M].武英殿本:卷四.

      [25](清)李斗.揚州畫舫錄[M].乾隆初刻本:卷十一.

      2017-03-03

      山東省社科規(guī)劃項目“山東昆蟲民俗文化研究”(項目編號:13CSHJ05)的階段性成果。

      1.山東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山東 泰安,271018;2.山東農業(yè)大學校報編輯部,山東 泰安,271018

      劉 銘(1973- ),男,文學博士,山東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農業(yè)歷史與文化。

      S-09;K89

      A

      1008-8091(2017)02-0006-05

      猜你喜歡
      螢火螢火蟲民俗文化
      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報(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螢火與共,贈我黃金鐘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1:14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中華建設(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螢火蟲
      螢火蟲
      螢火
      青年歌聲(2017年6期)2017-03-13 00:57:50
      兩岸民俗文化薈萃福州
      海峽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
      抱抱就不哭了
      夏天的螢火蟲
      月下螢火,照亮一紙寂寞
      土默特右旗| 巴林右旗| 神农架林区| 竹溪县| 乐陵市| 霍林郭勒市| 库伦旗| 兰溪市| 鄂温| 广德县| 建昌县| 出国| 丹江口市| 绥宁县| 江源县| 墨竹工卡县| 旬邑县| 广宁县| 灯塔市| 永胜县| 磐安县| 离岛区| 娱乐| 连城县| 山阳县| 彭水| 宁德市| 奉贤区| 巴南区| 循化| 连山| 永丰县| 晋宁县| 乌海市| 武平县| 浑源县| 开封县| 紫阳县| 开鲁县| 筠连县| 胶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