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rotsugu Ono, MD; Tomohiro Osanai, MD; Hiroshi Ishizaka, MD; Hiroyuki Hanada, MD(日本著)
北京四環(huán)科寶制藥有限公司(100070)高萬峰(譯)
側支血管通過Rentrop定義成灌注等級2級或3級, 梗死相關動脈鏡內觀察6組1例和8組有2例(PNS)?;蘸虵orrester分類的程度在入院兩組之間是相似的。
第一組患者血漿中的BNP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后的第7天,第14天,以及第6個月時分別為191±36,186±39,102±29(pg/ml),第2組患者分別為107±17,93±15和68±18(pg/ml),第2組均低于在第一組(P<0.05)。β受體阻滯劑的給藥速率兩組較為接近,分別為第1組(60%)和第2組(67%)。
2.2 尿液中8-epi-PGF-2α含量變化 兩組患者尿液中8-epi-PGF-2α相對于基準值的含量無顯著性差異。在第1組,尿液中8-epi-PGF-2α(毫微克/ 毫摩爾肌酐)基準值為60±5,在PCI術后0~30分鐘是80±7,在30~60分鐘是98±9,在60~90分鐘是132±13,在PCI術后120~150分鐘它下降到81±7。在第2組,PCI術后尿液中8-epi-PGF-2α(毫微克/ 毫摩爾肌酐)基準值是45±3,在PCI術后0~30分鐘是51±5,在30~60分鐘是59±4,在60~90分鐘是66±6,在90~120分鐘是62±5,在120~150分鐘是51±5,無顯著變化。
2.3 血漿中尼可地爾的含量 在第2組患者血漿中尼可地爾的含量在再灌注之后為204±80 ng/ml,從112 ~ 418 ng/mL不等。第一組患者血漿中尼可地爾的含量未檢出。
2.4 再灌注損傷 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室心動過速和心室顫動),在PCI手術后ST段抬高,和PCI術后血壓測定(收縮壓后血壓80毫米汞柱), 在兩組之間相似。盡管無統(tǒng)計學差異,第2組的冠脈再灌注中無復流現象的發(fā)生率低于第1組。然而,校正的TIMI幀數在infarctrelated動脈中,第2組中比在第1組?。≒=0.01)。
2.5 院內心血管事件和臨床結局 兩組均無住院死亡事件發(fā)生。盡管兩組患者之間在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發(fā)生率,心律失常,心包積液和在住院期間心肌梗死的復發(fā)率沒有差別,但這些心臟事件的總發(fā)病率顯然第2組較第1組低(P=0.032)。第2組患者充血性心臟衰竭再住院的發(fā)生率和梗死相關動脈的血管重建,也比第1組低(P=0.032)。
2.6 左心室功能 PCI術后測定的平均的肺毛細血管楔壓和左室射血分數在組1和組2之間沒有差別。 PCI術后心臟指數的測定,顯然是第2組較第1組大(P=0.001)。左室舒張末期指數第2組較第1組較小(P<0.05)。
第1組的21例和第2組的29例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的6個月里堅持進行心導管檢查。第2組的左室射血分數和心臟指數均顯著大于第1組(P值均小于0.05)。第2組的LVEDVI和LVESVI均比第1組小(P值均小于0.05)。
目前的研究表明,尼可地爾預處理幾乎完全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選PCI手術后尿液中8-epi-PGF-2α的含量增加,并導致無復流現象的抑制,改善再灌注治療后6個月的左心室功能。尼可地爾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臟功能和臨床療效,其作用機制之一可能與抑制活性氧的形成有關。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