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
和物質(zhì)的短暫情人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萬人都要將火熄滅
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
此火為大 開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國
……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也愿將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靜的家園
面對大河我無限慚愧
我年華虛度 空有一身疲倦
……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選擇永恒的事業(yè)
我的事業(yè)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最后我被黃昏的眾神抬入不朽的太陽
……
【賞析】
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他不但寫詩,他的生活也充滿了詩意和詩性的色彩。在短暫的生命里,從1984年的《亞洲銅》到1989年3月14日的最后一首詩《春天,十個海子》,海子創(chuàng)造了近兩百萬字的詩歌、詩劇、小說、論文和札記。海子的詩中飄忽著一種不可捉摸的神性,當你接近時,它卻已經(jīng)走遠了。
《以夢為馬》寫于1987年,詩中體現(xiàn)了海子對光明的執(zhí)著追求,幾乎囊括了海子詩歌中所有重要的思想。光明在海子的詩歌中具化為太陽,太陽成為海子詩歌中光明的象征物,成為海子詠唱的主要意象。
詩人是追求遠大宏偉目標的,“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在他們的一生中,由于堅持高尚的信念,使得具體的日常生活貧瘠無告,但他們并不以此為意。因為物質(zhì)是短暫的,它并不值得我們孜孜以求、錙銖必較,所以詩人說只做“物質(zhì)的短暫情人”。 這首詩體制不大,但境界格外開闊。在強勁的感情沖擊中,海子穩(wěn)健地控制著思路,高遠的理想與謙卑的情懷、生命的圣潔與脆弱、詩人的舛途與詩歌的大道……在這些彼此糾葛的張力中,海子書寫了一個中國詩人的赤子之情。正如駱一禾在《海子生涯》中借用一位東歐詩人的話所說的:“他是第一個向我們表明人不僅要寫,還要像自己寫的那樣去生活的人?!?/p>
(清 風)